胸外按壓
開放氣道
人工吹氣
檢查脈搏
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暈厥、溺水、氣道堵塞等突發狀況,掌握急救方法,關鍵時候能救命!為進一步提升公衆對急救知識的了解與認識,北京醫療急救培訓中心急救導師賈大成通過5個場景裡的5個故事,教授大家急救知識。(摘編自《中國應急管理報》《醫藥指南》)
場景一
遇人心髒驟停,“黃金時間”做什麼
地鐵站内,一名男子摔倒在地,不省人事。衆人急忙上前查看,此時該男子已喪失意識,大動脈搏動消失、呼吸停止,面色、口唇青紫。通過急救員資格考試的張女士立即對他進行心肺複蘇,直至救護車趕到。因搶救及時,男子很快恢複了自主心跳、呼吸和意識,被送往醫院進一步治療。
心髒驟停後的4分鐘被稱作“黃金4分鐘”,有效的心肺複蘇可挽救生命,但要遵循“及時 正确 堅持”的原則。
1.評估現場環境安全性。
2.判斷患者是否心髒驟停。
輕拍患者雙肩,大聲呼喚患者,如無反應,立即在5至10秒内,通過觀察其胸部有無起伏來判斷有無呼吸。
3.立即請人撥打“120”,有條件的話就近取來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如果現場隻有一位施救者,可打開手機免提功能,邊打120邊做心肺複蘇。
4.胸外心髒按壓。
救人者跪在病人身體一側,一手的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部兩乳頭連線中點,另一隻手重疊其上,手掌根部重疊,雙手十指交叉相扣,以自身髋關節為軸,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及肩臂的力量垂直按壓胸骨(如圖)。按壓深度5—6厘米,頻率為每分鐘100—120次。每次按壓中斷時間不超過10秒。
5.用壓額提颏法開放氣道,讓患者颏部和下颌部擡起來,頭往後仰,鼻孔朝天。
6.口對口吹氣。用拇指、中指捏住患者鼻孔,張開嘴将患者的嘴完全包住,将氣體吹入患者肺中。每次吹氣持續1秒,吹氣時用餘光觀察患者胸部起伏情況,吹氣量以胸廓出現起伏為準,然後放開患者口鼻,使氣流順暢排出。
7.做心肺複蘇時,每進行30次按壓後,做2次口對口吹氣。連做5組後,檢查患者兩側脈搏是否恢複搏動。8.盡早用AED。
場景二
搶救溺水者該不該控水
小勇溺水後,被救上岸時已沒有呼吸和心跳。衆人不知如何急救,有人提議倒背着孩子跑“把水控出來”,然而,這種錯誤的方法沒能把孩子搶救過來。
“倒背着跑”的救人法是絕對要制止的。近十幾年的實踐得出的結論是:無論海水、淡水,一律不控水。原因是溺水者早期因喉頭痙攣、聲門閉鎖而沒有吸入水分,即使溺水者通過呼吸道吸入了水分,水分也很少,且這些水也已進入血液循環。控水易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和誤吸,從而阻塞氣道或導緻肺部感染,控水還會延誤進行心肺複蘇的時間,使溺水者錯失最佳搶救時機。如溺水者已昏迷,無呼吸和心跳,要立即撥打120并進行心肺複蘇。順序是:開放氣道、人工吹氣、胸外按壓。
場景三
崴腳後該冷敷還是熱敷
劉先生平時很少運動,這天和老友一起爬山,結果崴腳了。想着快點好起來,他用熱毛巾做熱敷,結果發現腳腫得更厲害了。
踝關節扭傷後立即使勁揉搓、熱敷或強行活動,會使受傷部位腫上加腫。崴腳等關節扭傷正确處理方法是:
1.馬上停止活動,盡量舒适地坐、卧,并把受傷部位擡高;
2.盡快用浸過冷水的毛巾或用冰袋冷敷20分鐘左右,每2小時至3小時1次,每次15—20分鐘,減輕腫脹和疼痛;
3.用棉墊或厚布墊在傷處,用三角巾或繃帶加壓包紮,避免韌帶受牽拉;
4.受傷24小時後可開始熱敷,以減輕腫脹。冷敷和熱敷都是為了減輕腫脹、疼痛,關鍵是要掌握好時間,否則會适得其反。
傷情好轉後,要适當地、循序漸進地進行踝關節的功能練習。
場景四
傷口應包紮還是暴露
馬先生切菜時不小心切破手,流了一些血。他認為傷口不要包紮,老伴非要拿出紗布給他包上。
受傷後,一般建議盡量包紮傷口。因為自然暴露的方法隻适用于較輕的傷口。一旦傷口較深,很容易在痂下形成積膿,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在受傷4天左右,雖然傷口結痂了,周圍卻越來越紅腫、痂皮下還滲出膿液的原因。紗布本身是透氣的,之所以很多患者覺得傷口包紮容易被“捂爛”,很大程度上是用了錯誤的藥膏。要知道,傷口早期不宜用任何油性藥膏,如濕潤燙傷膏、京萬紅、龍珠軟膏、泰國青草膏等。此外,使用暴露療法,藥物風幹後無法長時間作用于傷口表面,隻能起到隔絕細菌的作用,需要一天多次地塗藥。
注意:包紮要有一定的厚度和緊度。松緊适宜是為了紗布能完全吸收滲液,厚是防止滲液滲透紗布,使外面的細菌通過濕紗布進入内層。難包紮的頭面部、會陰部,可不包紮。
場景五
異物堵住氣道,怎麼辦
飯桌上,朋友講了個笑話,正吃着小龍蝦的周先生一樂,龍蝦滑進了喉嚨,頓時劇烈嗆咳、面色潮紅、上不來氣、胸悶。緊急送醫後,醫生通過CT發現,小龍蝦堵住了周先生右側的支氣管。
故事中,小龍蝦堵住的是周先生一側的支氣管,另一側的肺部能正常呼吸,如果小龍蝦發生移位,把主氣管整個堵住,就會危及生命。氣道異物梗阻導緻的氣道完全阻塞,危險程度僅次于心髒驟停,必須及時施救。當咳嗽無效、呼吸微弱、咳嗽無力或氣道完全梗阻時,應立即急救。
1.立位或坐位上腹部沖擊法,适用于意識清楚的成人患者。
患者采取立位,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後,一腿在前,插入患者兩腿之間呈弓步,另一腿向後蹬地伸直。同時雙臂環抱患者腰腹部,一手握拳,置于肚臍上兩橫指的位置,另一隻手固定拳頭,并突然連續快速用力向患者上腹部的後上方沖擊,直至将氣道内的異物排出。
2.成人卧位上腹部沖擊法,适用于意識喪失的患者。
施救者騎跨于患者大腿兩側,将一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肚臍上兩橫指的正中部位,另一隻手重疊于第一隻手上并突然連續快速用力向患者上腹部的後上方沖擊。每沖擊5次後,檢查1次患者口腔内是否有異物。如有異物,立即清理出來;如無異物,繼續反複進行。
3.立位或坐位胸部沖擊法,适用于意識清楚的肥胖者或孕婦。
患者取立位或坐位,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後,一腿在前,插入患者兩腿之間呈弓步,另一腿向後蹬地伸直。同時雙臂環抱患者胸部,一手握拳,拳眼置于兩乳頭之間,另一手固定拳頭,并突然連續快速用力向患者胸部的後方沖擊,直至氣道内異物排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