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案講述的這位老年男性患者,是因頭暈、嘔吐、發熱在神經内科就診,診療過程中排查胸部CT時發現雙肺少許炎症。然而,經過抗感染治療後,肺部病竈不但未吸收反倒出現進展,症狀加重至無法下床行走。這個影像學表現輕微的肺炎為何治療效果如此不佳?他會是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嗎?或者是隐藏着某種特殊病原體?還是某種非感染性疾病作祟?……
臨床中,可能我們會遇到非常多類似的案例,看似十分普通尋常的疾病,由于患者的個體情況差異可能導緻情況突然變得棘手,這位患者在診治過程中還出現了肝損、低蛋白血症、電解質紊亂,若不能盡快探明真兇,他極有可能進展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面對與影像學表現不相符的臨床症狀和抗感染治療的失敗,疑案追蹤到最後才揭開謎團,回顧整個探案過程,一條本可以早發現的重要線索竟成關鍵突破口,它本可能大大縮短診斷的求因過程!
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腦多發缺血、腔隙性梗塞竈,肝内鈣化竈……高齡讓他多種疾病集中暴發?乏力、頭暈不能緩解與多年飲酒有關?
患者是一位71歲的男性,去年6月份,在沒有明确誘因的情況下出現頭暈、乏力症狀,行走時步态不穩,需人攙扶,同時還伴有惡心、嘔吐現象。出現這些症狀,患者家屬很快就想到了是否腦血管問題,遂帶着患者首先來到當地A醫院神經内科就診。接診醫生給予頭顱CT檢查,提示為「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其餘未見明顯異常。按常理講,七旬老人發生腦血管方面疾病并不罕見,患者家屬并未多想,接受了神經内科醫生給予的對症支持治療方案,然而治療後,患者的症狀未見好轉,并于次日開始出現高燒,體溫最高39℃,伴畏寒、腹瀉,解水樣便。患者無鼻塞、流涕、咽痛,無咳嗽、咳痰、胸悶、氣促等症狀。
思考題:因患者高齡且嚴重不适,次日送至當地B醫院(A醫院的上級醫院)就診,如果您是接診醫師,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和就診經曆,首先會考慮哪個系統疾病?
B醫院接診醫師根據患者發熱、嘔吐、腹瀉等症狀,與頭顱CT表現不符,考慮需明确有無消化系統相關疾病,遂完善腹部CT,僅顯示肝、腎囊性竈,肝内鈣化竈,血常規:WBC 12.22×10^9/L,N 82.3%。接診醫生給予了頭孢菌素經驗性抗感染及止吐、止瀉等對症支持治療2天。治療後,患者體溫降至正常,但乏力、頭暈症狀始終不能緩解,精神疲軟,并且已經無法下床行走。
思考題:患者目前體溫降至正常,腹瀉控制,但頭暈加重,無法下床,家屬又将患者輾轉送至我院,如果您是接診醫師,您會考慮完善哪些檢查協助診斷?
我院接診醫師考慮到患者是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首先需要進一步明确他有無顱内病變,遂完善頭顱MRI檢查。結果顯示「腦多發缺血、腔隙性梗塞竈」。複查血常規:WBC 5.6×10^9/L,N 69%;血生化檢驗顯示:谷丙轉氨酶93U/L,白蛋白 25.0g/L,鉀 3.41mmol/L,鈉 129mmol/L。
鑒于患者經門急診治療頭暈、乏力症狀未得到緩解,并且出現了低蛋白血症、低鉀低鈉血症及肝功能異常,一般情況差。2021年6月23日,将患者收入我院神經内科病房住院治療。
查既往史:患者有糖尿病病史2年,口服二甲雙胍,不經常監測血糖;有高血壓病史10餘年,最高170/95mmHg,服用缬沙坦控制,血壓控制良好;否認其它既往史。查個人史:患者有飲酒嗜好40年,每天飲黃酒1.5斤,1年前戒酒;無吸煙嗜好。婚育史、家族史無特殊。
檢查後排除中樞神經相關疾病,是周圍神經病變嗎?患者入院前就曾發生高燒,現又再次發生高燒,「矛頭」立即轉向肺部感染性疾病
患者此前的種種表現似乎都在提示着醫生,這就是一個中樞神經相關疾病。但猜測歸猜測,患者入院後立即完善所有檢查項目。入院時體格檢查:體溫36.7℃,脈搏 72次/分,呼吸 18次/分,血壓130/80mmHg,神志清楚,呼吸平穩,兩肺呼吸音清,無幹濕性啰音,心率90次/分,心律齊,腹部無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雙下肢無水腫。神經系統檢查:神志清楚。言語流利,精神萎軟,定向力、理解力、記憶力、計算力正常。顱神經相關檢查均無異常。肌力5級,肌張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征陰性,寬基步态。
輔助檢查:
入院前2021年6月19日查血常規:WBC 12.22×10^9/L↑,N 82.3%↑,餘正常;上腹部CT:肝内鈣化竈及囊性竈,左腎囊性竈;頭顱CT: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心電圖:窦性心動過速、頻發房性早搏。
2021年6月21日查血常規:WBC 5.6×10^9/L,N 69%,RBC 4.17×10^12/L,Hb 129g/L,CRP 3.68mg/L。血生化:總膽紅素 13.4umol/L,白蛋白25g/L↓,葡萄糖 10.3mmol/L,鉀 3.41mmol/L↓,鈉 131mmol/L↓。
入院後2021年6月24日查血常規:WBC 6.5x10^9/L、N 68.7%、Hb 135g/L、Plt 200×10^9/L。CRP 270.30mg/L↑。PCT 0.475ng/m。IL6 149.4pg/mL↑。血培養 未見細菌生長;細菌内毒素 <5pg/ml,真菌D-葡聚糖檢測 <31.25pg/ml。
常規生化:丙氨酸氨基轉移酶:146U/L↑、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173U/L↑、葡萄糖:9.9mmol/L、尿酸:114umol/L、鈉:126mmol/L↓、氯:92mmol/L、鈣:2.05mmol/L、磷:0.38mmol/L。
出凝血功能:INR 1.21、PT活動度 69.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42.3S、纖維蛋白原 8.67g/L、D-二聚體 2.17ug/ml、FDP:11.4mg/L。
腫瘤免疫:NSE:33.8ug/L↑、CA125:44.61U/m1↑,CEA、CYFRA211、AFP、CA199、SCC均正常。
思考題:參考病史以及以上輔助檢查,您考慮患者疾病性質為何?傾向于感染性疾病?還是惡性腫瘤?還是風濕免疫相關疾病?還是電解質紊亂所緻?
神經内科醫生也一時無法确定病因,因此對其入院時的初步診斷為:1.乏力原因待查;2.肝功能不全;3.電解質紊亂:低鉀、低鈉血症;4.低蛋白血症;5.高血壓病2級,很高危;6.2型糖尿病。
思考題:為進一步明确,又對患者行腰穿、腦積液常規、生化等檢查均未見異常,如果你是主診醫師,現階段考慮患者為何種疾病?
結合頭顱MR結果和腦脊液檢查,排除了中樞神經相關疾病,考慮為周圍神經病。予以營養神經、糾正電解質紊亂、補充白蛋白、護肝、控制血糖等治療。患者體溫已降至正常數日,正在醫生們已經忘記了既往發熱,不再考慮感染性疾病時,患者突然再次出現高燒,體溫升至40℃(圖1),比入院前第一次高燒還嚴重。
圖1:體溫單:入院後體溫變化
神經内科醫生分析:患者以神經系統症狀起病,并出現發熱,經抗感染治療一度體溫降至正常,但入院後再次出現高熱,雖無呼吸道症狀,但仍需要排除肺部感染性疾病。
于是完善了胸片檢查,結果顯示:左肺中野條片狀高密度影,左肋膈角變鈍(圖2)。
圖2:左肺中野條片狀高密度影,左肋膈角變鈍。
胸部CT示雙肺少許炎症,明确為肺炎,抗感染治療後體溫降至正常但很快又再次高燒,肺炎和胸腔積液均出現進展
從排除中樞神經相關疾病,考慮周圍神經病,再到懷疑肺部感染,進而得到驗證,整個過程還算順利,判斷比較及時,未耽擱太多時間。既然「矛頭」現已明确轉向呼吸系統疾病,為了進一步明确患者的肺部病變,轉入我科後立即對患者行胸部CT檢查(圖3)。
圖3:胸部CT:雙肺炎症,左側為主,左側胸腔少量積液,伴局部肺不張,心包少量積液。
根據影像學結果更正診斷為:1.社區獲得性肺炎 兩側;2.周圍神經病;3.低蛋白血症;4.2型糖尿病;5.高血壓病2級,很高危。至此,患者肺炎診斷明确,給予頭孢他啶、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療。2天後,患者體溫降至正常,乏力、頭暈症狀較前有好轉。
圖4:體溫單:抗感染治療後體溫變化
體溫降至正常數天後,患者症狀逐漸緩解,血常規未見白細胞升高,病情似乎再一次得到了控制。正當醫生和患者松了一口氣之時,又一個插曲出現了——常規複查肝功能顯示ALT升至154U/L,較前明顯升高,醫生分析肝損加重首先考慮藥物性所緻,停用多種藥物,抗生素僅保留頭孢他啶單藥抗感染。正在醫療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時,患者再次于住院期間出現發熱(圖5),乏力症狀明顯,無法站立,同時再次出現頭暈、惡心症狀。
圖5:體溫單:患者再次發熱。
為了解肺炎影像學變化情況,我們複查了胸部CT(圖6、圖7)。
圖6:6月24日胸部CT
圖7:7月6日複查胸部CT,顯示雙肺炎症、雙側胸腔積液較前進展。
看似明朗化的診斷又陷入困境,為何總是反複高燒?多種病因皆有可能,從何入手厘清頭緒?哪種疾病可能性最大?
這樣的診治過程讓我們也意識到這個肺炎不簡單,每次治療都看似有效,蹊跷的是高燒反複來襲,給之前的治療無疑當頭一棒。是判斷失誤嗎?看似明朗化的診斷又陷入了困境。為什麼患者總是反複高燒?這成為懸而未解的一個問号。多種病因皆有可能,又該從何入手來厘清頭緒?
這個患者反複發熱,胸部CT提示病竈進展,結合其病史及診療經過,團隊考慮他可能存在以下幾種情況造成治療效果不佳:
一、病原體耐藥:社區獲得性肺炎以肺炎鍊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多見,對于二代頭孢、大環内酯類耐藥多見。該患者為老年人,又有糖尿病史,因此不排除三代頭孢耐藥可能性;
二、特殊感染。我們能想到的病原體有以下這些:
1、結核杆菌:肺結核也可呈現與肺炎相類似的影像學表現,患者左氧氟沙星治療後體溫降至正常,停藥後再次出現發熱,影像學提示肺部病竈進展,同時合并胸腔積液,因此不排除結核杆菌感染;
2、真菌:患者有糖尿病史,免疫低下,為真菌易感人群,經抗感染治療病情仍與反複,因此也不能排除是真菌性肺炎;
3、肺炎支原體、衣原體:患者高熱,咳痰症狀不明顯,胸部CT顯示雙肺炎症,入院後多次查血常規白細胞無升高,因此肺炎支原體、衣原體感染也不能排除;
4、病毒:病毒感染可表現為單純高熱而無呼吸道症狀,但病毒感染往往進展較快,抗生素治療無效,此患者雖然起初抗菌治療有效,但反複出現高熱。會不會他同時又合并病毒感染呢?
三、菌血症:患者發熱反複出現,有糖尿病史,免疫力相對低下,雖然一度血培養未見細菌生長,我們認為仍不能排除血流感染可能;
四、院内感染:雖然經抗感染治療後患者症狀緩解,但一直處于醫院環境,不排除存在二次院内感染可能;
五、非感染性疾病:肺部非感染性疾病有時誤診肺炎,抗感染治療效果差,因此我們又想到了以下疾病:
1、肺粘液腺癌也可以表現為與肺炎類似的影像學,也可表現為發熱,臨床實踐過程及文獻報道均有誤診先例;
2、肺栓塞也可以出現類似肺炎的梗死竈,臨床上可以出現發熱,此患者為老年人,又有糖尿病病史,為肺栓塞高危人群;
3、機化性肺炎可與社區獲得性肺炎表現為異病同影,也可由感染誘發,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好,而抗感染治療效果差。
千頭萬緒的診斷思路瞬間引起了團隊的大讨論,大家都有自己的見解,但最後我們根據患者「起病急、進展快」的特點,以及臨床症狀和影像學表現,整合了意見,認為在上述所有可能的病因當中,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最大,并且首先要考慮特殊病原體感染或院内二次感染。那麼,當前最應該做的是什麼?就是盡快明确病原學,這是下一步治療的關鍵。可是,患者始終無咳痰,我們無法留取氣道分泌物标本進行相關病原學檢測,又鑒于患者在病程中消耗明顯,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低蛋白血症和電解質紊亂、肝功能受損以及心功能異常,這時患者發展為重症的風險已經很大。我們複查血炎性指标後,立即給予了胸腔穿刺行胸腔積液相關檢查,結果如下:
2021年7月9日:血檢驗:真菌D葡聚糖檢測 390pg/ml↑,半乳甘露聚糖試驗 陰性;隐球菌乳膠凝集試驗 陰性;血沉 75mm/h↑;結核感染T細胞檢測陰性。
胸水常規:外觀 黃色微渾,比重 量少未測出,李凡特試驗 弱陽性,紅細胞計數 4000x10^6/L,白細胞計數 2805x10^6/L,中性分葉核 3%,淋巴細胞 89%,單核細胞 8%;胸水生化:總蛋白 42.1g/L,乳酸脫氫酶 198U/L,腺苷脫氨酶 20U/L。至此,團隊予以調整抗生素為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療。
抗感染依然不樂觀,患者反複高燒十分受苦,須盡快找準病因阻止老人步入重症深淵……重新梳理追加檢測終出結果,該案教訓是什麼?
調整方案為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療有用嗎?沒有。患者仍然高燒反反複複,體溫最高39.5℃,這讓老人十分受苦,家屬也焦急萬分。這時,我們參考TSPOT、胸水腺苷脫氨酶等相關檢查,認為結核感染的可能性應該排除。
思考題:患者真菌D葡聚糖檢測陽性,并且有糖尿病史,會是真菌性肺炎嗎?
同樣,我團隊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會不會是真菌性肺炎?再次梳理回顧本案特點,老年男性患者,以頭暈、行走不穩伴發熱起病,經完善頭顱MR、腦脊液等相關檢查排除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影像學提示肺炎,經積極抗感染治療後出現病情進展。對于這樣一位已經出現肝損、低蛋白血症、電解質紊亂的老年患者,我們知道,如果不能盡快地明确病原學,他極有可能馬上進展為重症肺炎,從而危及生命。破案迫在眉睫,究竟是什麼病原體感染?考慮到患者無痰,無法取得呼吸道分泌物,我們完善了電子支氣管鏡行肺泡灌洗進行病原學檢查。氣管鏡檢查見下圖(圖8):
圖8:電子支氣管檢查各級支氣管未見異常
氣管鏡檢查未見異常,肺泡灌洗液檢查情況又如何?見下圖(圖9):
圖9:肺泡灌洗液相關病原學檢查結果
思考題:至此,肺泡灌洗液病原學檢測出白色念珠菌、米氏鍊球菌、肺炎鍊球菌、銅綠假單胞菌、鹦鹉熱衣原體,面對衆多微生物,我們該如何分析?結果是否驗證了先前真菌性肺炎的判斷呢?
對病原學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盡管肺泡灌洗液真菌培養和宏基因組測序提示了白色念珠菌、米氏鍊球菌、肺炎鍊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感染,但結合臨床,團隊對上述病原體做了逐一分析如下:
1、白色念珠菌:患者雖然有糖尿病,但胸部CT表現并非典型真菌感染影像,并且抗生素治療後體溫一度降至正常,考慮真菌感染可能性較小;
2、鍊球菌及銅綠假單胞菌:我們所應用的頭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等都已經覆蓋相應病原體,一度治療有效,因此上述兩種細菌感染可能存在,但并非現階段主要緻病病原體;
3、鹦鹉熱衣原體:鹦鹉熱衣原體這時才引起了我們的注意,追問患者職業,發現患者為園林工人,主要工作為修剪花草樹木,可以間接接觸到鳥類羽毛、分泌物及糞便等排洩物,且接觸的機會較多。患者臨床症狀以發熱為主,無咳痰,血常規中白細胞恢複正常後仍持續發熱。至此,考慮鹦鹉熱衣原體為現階段肺炎的緻病真兇。
病原學治療:給予多西環素100mg 2/日 口服,次日開始,患者的體溫迅速降至正常(圖10),頭暈、乏力等症狀得到緩解。
圖10:多西環素抗感染治療後體溫降至正常。
疑案追蹤至此謎團方才揭開,但回顧整個探案過程,在患者入院的第一時間,就應當仔細詢問患者病史、職業史以及生活環境,若能在第一時間知道患者為園林工人,接觸鳥類羽毛、分泌物及糞便等排洩物機會較多,就可能大大縮短診斷的求因過程。因此,這不失為一個深刻教訓。
随訪胸部CT肺炎較前明顯吸收……它可以導緻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可表現為小腦共濟失調、顱神經麻痹及格林巴利綜合症等
多西環素治療2周後,患者未再出現發熱症狀,無頭暈、乏力、嘔吐等症狀,一般情況良好。為了解肺部炎症吸收情況,我們複查了胸部CT(圖11、圖12):
圖11:7月6日胸部CT。
圖12:7月19日胸部CT,多西環素治療後随訪,肺炎較前明顯吸收。
總結
本例患者為園林工人,接觸鳥類機會多,以神經系統症狀及發熱為主要表現,無呼吸道症狀,影像學顯示兩側肺炎,頭孢菌素及喹諾酮類抗感染效果不佳,經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組二代測序診斷鹦鹉熱衣原體肺炎,多西環素治療有效。
鹦鹉熱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由鹦鹉熱衣原體引起,潛伏期5-14天。鹦鹉熱衣原體肺炎臨床罕見,早期确診困難,病情進展迅速。如未及時診斷病予針對性治療,極易引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短時間内轉為危重症,病死率較高。
該病臨床表現幾乎均有發熱,部分病例可以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可表現為小腦共濟失調、顱神經麻痹及格林巴利綜合症等[1]。呼吸系統可出現包括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呼吸衰竭和膿毒性休克的臨床表現。還可以累及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和主動脈炎。累及肝腎時出現肝腎功能不全的臨床表現[2~4]。
診斷可參考美國疾控中心指南,符合以下任意一項标準即可診斷:1、從呼吸道分泌物中分離出緻病菌;2、通過補體結合試驗或微量免疫熒光檢測間隔2周采集的血清樣本之間的抗體滴度增加4倍或更多;3、免疫熒光檢測單一IgM抗體滴度1:16或更高。
随着宏基因組二代測序技術的普及,應用該技術診斷鹦鹉熱衣原體的病例逐年增多,使得在早期診斷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患者發展為危重症,提高了治愈率[5]。
治療首選四環素類,可選擇大環内酯類,喹諾酮類。治療療程為熱退後10-14天。預後取決于嚴重程度、合并症等。
參考文獻
[1]劉芳, 苑少欣, 李顯庭, 鄭波, 熊輝. 9例聚集性鹦鹉熱肺炎臨床和流行病學特征.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21. 31(16): 2462-2466.
[2]汪洋, 魯厚清, 邵仁德, 汪文傑. 鹦鹉熱衣原體感染肺炎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 2020. 32(11): 1388-1390.
[3]文文, 谷雷, 趙立維等. 鹦鹉熱衣原體肺炎八例臨床特征分析及其診治.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21. 44(06): 531-536.
[4]朱榕生, 羅汝斌, 王選錠. 鹦鹉熱衣原體緻重症社區獲得性肺炎一例.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9. 42(7): 548-551.
[5]陳蓉, 陳虹, 周敏, 過依. 二代測序診斷鹦鹉熱衣原體血流感染二例.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20. 43(09): 796-798.
專家介紹
唐昊
上海長征醫院(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 9/10屆青委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青年委員,上海市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委員兼哮喘學組副組長,上海市醫學會變态反應分會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委員,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上海市衛生系統“新優青”,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20餘篇,IF>10分3篇,累計影響因子95分。
方正
上海長征醫院(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副教授。上海市醫學會呼吸分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呼吸分會感染學組委員,上海市黃浦區專家組成員。醫療特長:肺癌的綜合診治、肺部疑難和危重感染的診治、支氣管鏡的介入治療、胸膜疾病的内科胸腔鏡的診治等。
齊廣生
上海長征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醫療專長:擅長肺癌的精準治療、肺部陰影的鑒别診斷、慢性咳嗽以及呼吸内鏡介入、内科胸腔鏡技術的應用以及鼾症的診治。
本文完
采寫編輯:冬雪凝;責編:Jerry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