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面上的車厘子能吃嗎?車厘子最近“人紅是非多”:先是被檢出核酸陽性,近幾天又爆出“5天吃6斤車厘子緻腹痛血便”的新聞,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現在市面上的車厘子能吃嗎?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車厘子最近“人紅是非多”:先是被檢出核酸陽性,近幾天又爆出“5天吃6斤車厘子緻腹痛血便”的新聞。
廣大吃貨們也是跟着坐了一回“過山車”。價格腰斬的車厘子簡直唾手可得,為了嘗到它的美味再也不需要咬牙跺腳了;好不容易獲得的“車厘子自由”又似乎代價有點大,又是拉又是吐,還要冒着陽性的風險,值不值?
年節将近,吃貨們急等回複:車厘子還能不能吃?進口水果還要不要買?
核酸檢測陽性?
沒法出淤泥不染
首先明确一點,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檢測,都可能是核酸檢測陽性,但核酸陽性不一定代表有傳染性。進口車厘子核酸檢測呈陽性,也是一樣的道理。可以确認的隻是這車厘子受到了病毒污染,但不能确認車厘子就一定有傳染性。
由于目前新冠疫情在國外依然猖獗,車厘子沒法出淤泥而不染。隻要源頭上還存在污染,就會陸陸續續檢出。從某種程度上,這也表明我國疫情防控力度之大。
其實論起感染風險,最危險的還是那些沒有規範操作的碼頭裝卸從業人員。吃車厘子的人群風險極低。迄今為止,還沒有吃出來的病例。既然期盼已久,激動落淚,終于迎來“車厘子自由”,那就吃上一回吧!
如果你實在擔心,那就在購買車厘子時戴上手套,買回來将外包裝用消毒酒精噴灑後再打開,裡面的車厘子可以紫外臭氧消毒一起上。個人建議,用點面粉,戴着手套搓洗一番,再用清水洗淨,就可以放心吃了,沒必要太擔心。
還能放心吃嗎?
選購/清洗/儲存
當下這時節,很多人打年貨的“重頭戲”之一就是進口水果。但車厘子的“走下神壇”,讓很多吃貨變得憂心忡忡:進口水果還能放心吃嗎?
水果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每天都應适量攝取。注意!現在市面上賣的車厘子不屬于反季節水果。國産櫻桃在夏天成熟,而車厘子多從智利來。南半球季節和我國正好相反,到11月左右車厘子才開始成熟。
所以當前形勢下,建議大家選購正規渠道銷售的進口水果,注意做好選購、清洗、儲存工作。
選購的時候,請選擇正規的超市、賣場或水果專營店;采購時記得戴好口罩,适量采購;選購表面沒有破損的水果;選好的水果用連卷袋裝好,應與購物車和購物袋中的生肉、家禽、海鮮等食材分開存放。
很多人在清洗車厘子時喜歡用鹽水泡,認為可以去掉車厘子内的“果蠅卵”。但車厘子果實裡果蠅的卵和幼蟲對人、畜無害,不具備傳染性和寄生性。用鹽水浸泡去蟲子是有效的,但鑒于蟲子無害,還不如在水中放一勺面粉,将車厘子放水裡來回滾動,輕輕揉搓,再用清水篩洗,車厘子皮上的髒物都可以去除。
買回家儲存也要注意,無論什麼水果,都應該與肉類、家禽和海鮮分開存放;切開或削皮的水果,裝入幹淨的容器,放進冰箱冷藏,建議在兩小時内吃完。
吃出腹瀉血便?
不該氰化物背鍋
最近關于“5天吃6斤車厘子中毒”的報道又引來種種說法,讓人忍不住想給它辟個謠、平個反。
首先,車厘子核内确實含氰化物,但毒性沒網上傳的那麼強。一個成人要一下子嚼碎一兩百顆車厘子核,一起吞下去,這個氰化物的量才有可能損害健康。車厘子肉裡不含氰化物,100克含鐵僅0.4毫克,實在不足以刺激腸胃引發腹瀉。
所以如果真是吃車厘子導緻腹瀉,可能的原因應該有:
車厘子壞了或沒洗幹淨,緻病微生物導緻急性腸胃炎。
從冰箱拿出來立即就吃,一次吃很多,胃腸道受不得這冷刺激,蠕動加快,引發動力性腹瀉。
吃車厘子的人本身體質問題。如果本身就有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或是過敏體質,那就數着吃吧,以顆為單位,别以斤為單位了。
車厘子裡含有花青素,顔色越深含量越高,但并不會進入尿液、糞便後還頑強地紅着。因此,櫻桃隻有囫囵吞棗地吃下去,胃腸道沒有消化吸收,花青素還能完整進入糞便中,這樣才導緻假性血便。
越大越貴越好?
新鮮才是最好的
車厘子一直以來就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水果,今年價格一跌再跌,正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但是對車厘子的真身份,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從植物學分類上來說,車厘子來源于櫻桃的音譯,本質上就是櫻桃。車厘子就是櫻桃,就像猕猴桃和奇異果,洋芋和土豆、馬鈴薯一樣的關系。目前,大家約定俗成的車厘子,是進口的大櫻桃;櫻桃是國産的小櫻桃。二者是同屬不同種的“表兄弟”。
車厘子個頭大,果肉堅硬果皮厚實,經得起飄洋過海的長途跋涉。最新研究表明,車厘子中功能活性物質對痛風人群和運動勞損群體都有健康益處。
那麼選購車厘子,是不是越大、越貴越好?建議買車厘子時看标注J這個字母,這是南半球常用的分級單位。“J”越多,個頭越大,果徑26毫米~28毫米為單J,28毫米~30毫米的為JJ,30毫米~32毫米為JJJ。
國産的一些櫻桃品種,外形和口感跟車厘子都像孿生兄弟了,從果園采摘到餐桌,48小時新鮮到達,不僅在個頭上不輸進口車厘子,新鮮美味上甚至更勝一籌。一句話,好吃不看大小,新鮮的才是最好的。
作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朱毅
審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營養學教授 蔡美琴
來源:健康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