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飯量怎麼樣?”
“睡眠好不好?”
“張開嘴巴,我看看您的舌苔。”
這是筆者在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李成義名醫工作室看到的一幕。
李成義教授一邊仔細為患者把着脈,一邊細心觀察面色、舌苔、表情等,時而聽聽說話的聲音、咳嗽、喘息及嗅出病人口臭、體臭等氣味,時而詢問病人症狀,以前所患過疾病等,然後認真開方。李教授不厭其煩、望聞問切,熱情接待着慕名而來的每一位患者。
甘肅中醫藥大學李成義教授,是天水籍人,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是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甘肅省領軍人才,甘肅省人民醫院特聘中醫專家。曾先後榮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帶頭人,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人選,甘肅省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甘肅省醫療衛生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專家繼承人。師從甘肅省已故名老中醫王德林主任醫師,并獲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擅長中醫内科,遵循辨證求因的治療觀念,治病與治本相結合,根據病人體質及社會環境因素,從根本上調節人體内環境,治療特色主要采用強脾與瀉肝的方法相結合,在臨床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擅長脾胃病,肝膽病,風濕、類風濕疾病,皮膚病,癌症等疑難雜症的診治。
2021年初,為充分發揮高端人才臨床、科研的優勢,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能力,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醫學科研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按照天水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全市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實施“歸根工程”,引導天水籍在外高層次人才發揮技術優勢,為家鄉建設作貢獻的思路,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積極争取人才項目,建成“成紀之星”李成義名醫工作室,以李成義教授的學術團隊為核心,在中醫臨床方面進行交流合作,借助名醫工作室這個平台,定期開展坐診、查房、講學等活動,指導并帶教中醫藥專業人員,解決科研技術上的一些難題,在科研創新及成果轉化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開展中醫藥師承教育工作,培養中醫藥高端人才,提高醫院管理與診療水平。
名醫工作室自9月揭牌成立以來,工作進展順利,得知李成義教授前來坐診,許多患者通過網上預約挂号,早早前來就診。門診部副主任賈峰說“李成義教授坐診的信息一公布不到2個小時,放出的30個限挂号全部挂滿,慕名而來的10餘位患者不得不加号看完”。
李成義教授詳細的詢問每個患者的病情,耐心的為每一位患者診治,有一位74歲的老年患者,有胸悶、氣短症狀多年,因冠心病常年用藥,症狀緩解不明顯,長期困擾着老人的日常起居,李教授通過望聞問切,開了中藥湯劑,并囑咐老人按時服藥,如有什麼需求可以随時電話聯系,患者滿意而歸,還有一位50多歲銀屑病患者,經人介紹,曾多次前往蘭州李成義教授門診就診,在今年9月聽聞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立了李成義名醫工作室後,便首選在天水就診。“服用李成義教授開的湯藥後,症狀明顯緩解,再不需要坐幾個小時的車跑蘭州看病了,真是太方便了。”這位患者說。
當天上午接診患者40餘人,看完最後一位患者,李成義教授連水都顧不上喝一口,首先來到中藥房,詳細了解藥房建設和中藥材品質,李教授說,療效怎麼樣,除了準确診斷,最關鍵的還是中藥材品質要好。中藥房負責人趙子敏說,今天因為李教授坐診,為了提高取藥效率,當天中藥房增配3名調劑人員。
在中醫科病房查房時,李成義教授強調中醫“辨證論治”的核心思想,注重理法方藥,同時結合中醫特色治療,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他來到床旁詳細詢問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其中一名桡神經麻痹的患者,通過望聞問切,辨證施治,診斷為氣虛血瘀,予以血府逐瘀湯加減,并結合針刺、艾灸治療疏通經絡,主治醫師張蘋一邊請教李教授,一邊認真記錄着。
在中醫病房治療室,李成義給醫生們津津樂道地講述着拔火罐和艾灸治療的中醫學基礎和适應症,注意事項。通過和李成義教授深入交流探讨,在理法方藥各方面還需向李教授學習和借鑒,中醫科主任牛常霞說。相信通過李成義教授的傳幫帶活動,帶動基層綜合醫院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 張景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