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南島小島上的守島人

海南島小島上的守島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1 00:11:48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陳凱姿

有人說,當他站在一片橡膠林裡專注工作時,林間就像多了一棵蒼老的樹。

破解世界近半個世紀的割膠難題、被膠農稱作“‘大心髒’的割膠人”的曹建華,掂了掂手中的割膠刀說:“我隻是在完成自己的使命。”

海南島小島上的守島人(海南橡膠林裡有位)1

↑2020年7月15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曹建華研究員向瓊中縣什運鄉便文村貧困戶介紹電動割膠刀使用方法。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沖出農村,走向農村

1993年,曹建華高中畢業,偶然看到海南正在建設全國最大經濟特區的新聞,頓時有了當“闖海人”的念頭,第一志願填報華南熱帶作物學院觀賞園藝專業并被錄取。

出生在四川眉山農村的曹建華,從成都乘綠皮火車轉貴陽,3天時間才到湛江。上大學前最遠隻到過縣城的曹建華早已忘記颠簸之苦,在父親的陪同下,又興奮地登上了渡輪。

“這是人生中第一次漂洋過海,船大,風大,浪也好大,暈船、嘔吐,腳像踩在棉花上,什麼都吃不下……”8個小時後,船抵達海口秀英港。

接站的校車擠得滿滿當當。站了4小時的曹建華感覺到,從海口到儋州,沿途越走越荒涼,看不到“大特區”的身影,直到天黑才抵達校門口。當時的華南熱帶作物學院在儋州市區以西10公裡,用當地村民的話講,是荒地上建起來的大學。

兩個月的學習經曆,“失掉了象牙塔”的曹建華,苦悶、彷徨:未來到底是幹一份光鮮的城市職業,還是去改變曾做夢都想逃離的農村?

當聽到父親為了省錢,回程的三天兩夜隻吃了兩頓盒飯;當課間跑去林地,看到周邊農民還“面朝黃土背朝天”,“蚊叮蟲咬、汗透衣衫”時,曹建華忽然覺得,“從一個農村到另一個農村”這一陰錯陽差的選擇,正好給了自己一次擁抱農村、服務農村的機會。

“這将是我要紮根一輩子的熱土。”他默默立誓。

“冷闆凳”上的熱血兒

長期以來,天然橡膠既是同石油一樣,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也是海南、雲南等熱帶邊疆地區農民的“緻富樹”,但在那個年代,我國橡膠樹種植難以保證品質和産量,自給率才1/3。那時組培技術還不成熟,意味着優質橡膠樹種砧木材料不能定向化大量繁育。

老一輩橡膠專家林位夫提出,如果不能搞“多利羊”式的組培,那尋找一些高産、速生、抗性強的砧木材料,通過與優良品種配對嫁接來提升産量,理論上也是可行的。但人工篩選砧木,工作量巨大,猶如沙海中淘金,許多科研人員聽後退避三舍。

2004年,剛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曹建華申請調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主動請纓接下了篩選橡膠砧木的活兒。但要在面積達幾十畝的繁育基地裡,從100多萬株種苗中篩出優質砧木,絕非易事。

基地離研究所20多公裡,遍地橡膠苗在烈日下散發着苦澀的味道。曹建華和幾個助手準備了三四種油漆,腰間别上一壺水,戴上草帽鑽進林地。

“篩選出長得快、産量高的苗,得一株一株仔細看,再标上不同的顔色。”曹建華說。夏天,林地裡溫度超過50攝氏度,才蹲下幾分鐘,衣褲就像泡了水一樣,風幹後結出一層層鹽垢。苗株密集,沒過幾天,曹建華的臉、脖頸上都被劃出血痕,身上也被蚊蟲叮咬得疼癢難忍。

一個多月後,曬成“黑面公”的曹建華交出了10000餘株優質速生砧木的鑒别報告。

破解世界割膠難題

曹建華的橡膠砧木科研工作一直沒有停歇,而橡膠收割的問題,始終懸在他的心頭。

近年來,由于割膠工具落後,膠工勞動強度大、收益低,導緻技術膠工短缺,我國橡膠棄管、棄割面積超過70萬畝,每年損失數億元。

能不能研發一種割膠機器,提高割膠效率、減輕膠工勞動強度?曹建華的想法被同行質疑。理由是,割膠是一門需毫米級精準控制的技術,加上樹幹千差萬别,機械裝備難做到,全世界近半個世紀都沒有被攻克。

2015年,已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國際合作處副處長的曹建華,請纓從領導崗位回歸科研一線,組建團隊,從零開始攻關割膠機械。

要做機器,得先學割膠。第一次跟着膠農下地,曹建華就見識了割膠的難:淩晨兩點打着手電、穿好雨鞋進入荒郊野嶺,完全無法顧及悶熱、蚊蟲、毒蛇,選中一棵橡膠樹後,刀不能歪、手不能抖、眼不能眨。直到早上6點,膠農收工回家,汗如雨下的他還杵在林子裡構思設計割膠機器。

第一個樣機十分簡陋。沒有任何經費的曹建華,拆了女兒卷筆刀,模拟削鉛筆的原理,研制了“旋轉型電動割膠刀”,結果一割,刀就散了架。

一年過去了,電動割膠刀研發到第10款,但都以失敗告終。直到第16款時,機器的效果開始顯現,可一上樹,刀頭飛了出去,還把曹建華的手指切出三個血口。

索性推倒重來!一次和與膠工聊天過程中,曹建華突生靈感,決定仿學人工膠刀行刀方式,把膠刀的旋轉運動變成往複運動,加上之前積累的技術基礎,一個半月後研制出了新的樣機。

2017年7月,第一代電動割膠刀問世。整機隻有一個蘋果重;“傻瓜式”操控;精準之外,節省60%的力氣;最快的膠工每天能割400棵樹。一次演練中,曹建華用研制的機器完勝所有割膠高手。

2019年,第二代電動割膠刀又提高了60%的速度。目前,這款電動割膠刀已在中國、越南、泰國、柬埔寨等13個國家推廣應用11000餘台,累計應用面積300多萬畝。

與死神擦肩而過

從2006年起,調到橡膠研究所不久的曹建華,主動要求遠赴東南亞、南美洲、大洋洲的一些國家,引進了60多個優良油棕品種進行篩選鑒定,為建立我國油棕種質資源圃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份看似“課外作業”的工作,卻給曹建華帶來一場“意外”。

2009年,曹建華在野外種苗施肥時,右手不慎被刮了個兩厘米的口子。沒想到當天回家就開始發燒,持續近兩個月都找不到原因。最後輾轉到廣州的大醫院,才發現是大腸彎曲菌感染,可能危及心髒。

“‘中獎’的概率隻有十萬分之一。”2010年4月,醫生看着他的心髒彩超報告說,“一個贅生物長在了心髒主動脈瓣膜上,得趕緊手術,否則危及生命。”

2010年5月,曹建華躺在了手術台上。當得知手術過程中心髒需停止跳動4小時,他叮囑妻子:“萬一我沒醒來,你照顧好孩子和老人。”

術後幾個月,他拒絕了人社部門“提前退休”的建議。幾年後,終生需要服用抗凝藥的曹建華,還攬下了攻關機械采膠的艱巨任務:“我的心髒比别人大!”

當問及為什麼這麼拼命時,49歲、屬牛的曹建華說:“一代代熱帶農業科技人員,都在為國家的橡膠事業辛苦付出,我隻是其中一分子,這一生就奉獻給‘這棵樹’了。”

在曹建華的設想和規劃中,下一代割膠機器人将徹底告别人工,由軌道牽引,像一個蜘蛛俠在橡膠樹林間遊走。他經常夢見自己變成割膠機器人,在一片蔥蔥郁郁的橡膠林裡,割下潔白的膠乳,膠農們咧開嘴笑……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