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四世同堂》承載了太多美好的記憶。尤其是駱玉笙先生那驚為天人的“重整河山待後生”!必須得先聽聽,等不了~
2009年,新版《四世同堂》電視劇亮相央視。兩版電視劇使用的都是同一首脍炙人口的主題曲《重整河山待後生》。
千裡刀光影,仇恨燃九城。
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
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
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後生!
祁老爺子的剛正,祁瑞全的熱血,錢默吟的勇敢,小羊圈胡同的鄰居們
冠曉荷、大赤包、胖菊子......還有那麼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這部作品,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
其實,《四世同堂》這部小說,成書過程本身也充滿了傳奇色彩。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入選《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對此書,老舍自己曾說:“它是我從事寫作以來最長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書。”
老舍先生
小說以“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刻畫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展現了風味濃郁的京味生活畫卷,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戶為代表的各色人等的生死存亡。
小說記叙了日寇鐵蹄下平民的悲慘遭遇,鞭撻了附敵作惡者的醜惡靈魂,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讴歌、弘揚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高尚的民族氣節,史詩般地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做出的傑出貢獻,氣度恢弘,可歌可泣。
近日,媒體報道老舍先生最重要的著作——《四世同堂》在美佚失的英文原稿被上海譯文出版社總編輯趙武平找齊、譯出,全文将刊登在2017年第一期《收獲》上。這将是老舍先生這部巨著第一次以原本的面目示人。
《四世同堂》一直有兩個中文版本。一個為中文原版,分為《惶惑》、《偷生》和《饑荒》3個部分,共100段,總計近85萬字。
其中前兩個部分在1949年以前就已經創作完成并出版,後一個部分是老舍先生在美國創作完成的,1949年年底老舍先生回國後,由于各種曆史因素,公開出版的第3部分《饑荒》不包括最後13段,現在收錄的最後13段是由英文版翻譯過來,比原稿少了将近15萬字。
另一個中文版本則是英文版的中譯本,雖然包括最後13段,結果也完整,但總體字數隻有50萬,這是因為作為譯稿底本的英文版是由1946年應邀赴美的老舍先生口述、美國人記錄出版,其中一些段落甚至是整段的内容都被省去了。
原稿的重獲,将拼接出一部巨著的原貌。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老舍先生隻身奔赴武漢,擔負起“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領導責任。他的夫人在日寇鐵蹄下苦苦掙紮了6年,于1943年9月逃出當時的北平,獨自帶着3個幼小的孩子,50多天輾轉5個省,奇迹般地出現在老舍先生的住地。
此後一段時間,老舍夫人一遍又一遍地回憶起亡國奴生活的屈辱與痛苦。每當這個時候,老舍先生總是坐在一旁,默默地聽着夫人講述。終于有一天,他說話了。他說感謝她,給他“帶來了”一部長篇小說。老舍先生對民族、個人帶有悲憫,既不放過醜惡,也能抓住大時代背景裡的每一點光亮,在生命和人性的中間地帶裡始終保持了解與同情,因而讓後世讀者有深切的觸動。
近年來,老舍先生散佚在外的許多作品,在有心人的打撈下也一直在被發現。找回佚失的碎片、補齊曆史缺憾,也是對文化傳承的呵護。
《四世同堂》語句摘錄
一個真認識自己的人,就沒法不謙虛。
謙虛使人的心縮小,像一個小石卵,雖然小,而極結實。結實才能誠實。
人要是沒那麼點勁兒,跟整天低着頭揀食的雞有什麼分别呢?
生在某一種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個文化是什麼,像水中的魚似的,他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麼水。
對于《四世同堂》,您都有哪些記憶深刻的内容?在後台給我們留言吧!我們會擇優刊登于《亮報》上哦!快來參與吧~
本文内容選自11月30日《亮報》第18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