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近視的最好方法?10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發布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關鍵适宜技術指南》,旨在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指導科學規範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指南》提出了哪些關鍵适宜技術?有何特點?記者就此采訪了參與《指南》制訂工作的專家,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防近視的最好方法?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10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發布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關鍵适宜技術指南》,旨在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指導科學規範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指南》提出了哪些關鍵适宜技術?有何特點?記者就此采訪了參與《指南》制訂工作的專家。
首提“篩查性近視”
《指南》針對7個方面提出了近視防控适宜技術,包括篩查視力不良與近視、建立視力健康檔案、培養健康用眼行為、建設視覺友好環境、增加日間戶外活動、規範視力健康監測與評估、科學診療與矯治。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首次提出“篩查性近視”這一術語。安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院長陶芳标說,篩查性近視不等于臨床診斷近視,前者是指通過遠視力檢查<5.0(而非睫狀肌麻痹狀态下電腦驗光或串鏡檢查等方法),将可疑的近視學生篩查出來。學校開展近視篩查時,一般隻能用快速、簡便的方法篩查近視,不能全部開展擴瞳驗光診斷近視。“國家衛生健康委向社會公布的學生近視率,指的就是篩查性近視率。”陶芳标說。
記者注意到,《指南》此次選用的是标準對數視力表。“标準對數視力表的5.0相當于國際标準視力表的1.0,5.1相當于1.2,5.2相當于1.5。”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主任、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王甯利解釋,從視力表設計角度講,标準對數視力表是呈指數遞增的,比國際标準視力表更科學、方便,“因此我們倡導使用标準對數視力表”。
小學是預防近視重點
防控近視的重點是确定重點人群,并進行針對性幹預。“我們分析了兒童青少年近視年級變化情況和特點,發現預防近視新發的重點在幼兒園和小學年齡階段。”中國疾控中心學校衛生中心主任馬軍說,“2018年全國小學一年級近視率為15.7%、六年級為59.1%,增長了43個百分點;到了高中階段,預防近視新發已無太大意義,但需要防止近視度數快速發展,以及高度近視造成其他眼病發生。”
馬軍提示,各地在防控近視工作開展過程中,除了依據2018年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結果,還應分析本地區兒童青少年不同年齡屈光狀态特點,找出增長速度最快的年齡階段,分析屈光狀态變化影響因素,從而更精準地确定本地區的重點幹預人群。
此前有輿論認為,眼保健操是無效的。對此,王甯利予以否定。他表示,研究表明,單獨一次眼保健操即可顯著降低青少年的調節滞後,而調節滞後在近視的發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孩子們感覺效果不佳,是因為“日常做眼保健操的次數較少,能找準穴位、正确做眼保健操的少之又少,而且純靠眼保健操很難抵抗持續使用電子産品等過大的用眼負荷”。為增加效果,《指南》提出,認真規範做眼保健操,認真、正确地按揉穴位等,以感覺到酸脹為度。
馬軍強調,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号稱能在約定期限内幫助孩子降低近視度數甚至治愈近視的廣告。事實上,醫學上還沒有治愈近視的方法,不科學的處置可能會導緻視力進一步下降,甚至造成眼部感染或外傷等嚴重後果,“因此,《指南》提出必須開展科學診療矯治”。
“課間10分鐘,結伴同行走”
記者注意到,《指南》提出了增加學生日間戶外活動時間等措施,但現實中這些措施往往難以落地。
“我們提出一個口号——課間10分鐘,結伴同行走。”陶芳标說,“很多學校面臨校舍空間不足的問題,因此《指南》強調學生要在課間走出教室,而不強調活動的形式,既可戶外遠眺也可進行各類活動,這樣每天可增加40分鐘或更長時間的戶外活動。結伴同行上學是指家長輪流護送孩子與其他同學一起上學,既能減輕家長負擔,也可增加學生戶外活動量。”
對于已經近視的學生,戶外活動是否還有意義?陶芳标表示,在目前公認的證據等級較高的4項随機對照研究中,兩項研究發現增加戶外活動可延緩近視進展。另外,不同季節近視進展存在差異,冬季近視進展快,而夏季光照強度更高,近視進展慢,這種季節趨勢也是戶外活動與近視進展關聯的間接證據。
來源:健康報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