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12日,第14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
防災減災日設立背景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裡氏8.0級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财産損失。
為進一步增強全民防震減災意識,推動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經國務院批準,從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你會正确逃生嗎?如何變身“逃生高手”?
地震具有突發性、破壞性和難以預測性,地震來了該怎麼辦? 是跑還是躲?在不同場合該怎樣有效避震,降低傷亡風險?地震被埋如何自救和互救?
發生時如何第一時間科學避震?
地震發生時,首先要保持冷靜,不要慌亂,快速判斷自己所處位置和震動狀況。國内外專家普遍認為:震時就地避險,震後迅速撤離,是應急避震的基本準則。
跟着滬小科一起看
公共安全小課堂
地震篇
↓↓↓
地震被埋如何緊急自救和互救
地震時被埋或被困廢墟内,要因地制宜,及時鎮定采取自救措施。
如果部分肢體被埋壓但雙手可以活動
首先要用手清除頭部、胸部的雜物,用手在頭、胸部掏出一定的空間,保障呼吸暢通;
再盡可能及時用身邊可用的磚石、木棍或其它堅硬物品,建立起一個支撐體,穩定生存空間,防止餘震時進一步塌落;
如果灰塵太大或聞到煤氣味時,要設法用濕衣物捂住口鼻,避免窒息或中毒。
地震被壓埋後,要特别注意保存體力,保持清醒,不要盲目呼救,要用磚、鐵管等物敲打管道或牆壁。在确定上方有人時,再大聲呼救。
如果廢墟内有生存空間,身體能夠自行活動
應盡力朝着有光或可能有水和食物的地方移動。
如果受傷,可從衣物上撕下布條及時進行包紮,避免失血過多。
為了延長生存時間,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如果多人同時被埋壓,要互相鼓勵,團結協作,共同商定自救計劃并采取行動。
震後,在救援隊伍暫未抵達時,積極互救是減輕人員傷亡最及時、最有效的辦法。
互救應遵循以下原則
“先易後難”——先救埋壓較淺,容易救出的輕傷人員;
“先近後遠”——先救離自己最近的被壓埋者;
“先多後少”——先救壓埋人員多的地方,如學校、醫院、旅館、商場等人員密集場所。
營救中要首先使傷者頭部暴露出來,并迅速清除口鼻内塵土,保持呼吸道暢通防止窒息,之後再刨挖傷者身體其他部位。
要特别注意在使用鍬、鎬等工具時不要傷及被埋人員,更不要破壞被埋者周圍主要的支撐物,防止進一步倒塌。
對于脊椎損傷人員,搬動時切忌生拉硬拽,必須要用門闆或硬木闆擡出廢墟。
如被埋壓者受傷嚴重、埋壓較深、時間較長,可設法向其盡快輸送水、食品和藥品,以維持生命,等待專業人員援助。
震後餘震活動特點及防範措施
在一次強地震發生後,為什麼常常會出現很多的餘震活動?而且有些震區餘震會持續很長時間?餘震來了怎麼辦?
地震專家提醒,避震不分主震和餘震,切不可以掉以輕心。
一是要嚴防次生災害發生。例如山體滑坡、水庫潰堤、堰塞湖洩漏崩塌等,在搭建臨時避震場所時,必須遠離這些區域。
二是要防範危房進一步破壞傷人。主震後餘震持續不斷,在專業部門尚未對房屋進行安全鑒定之前,即使自家房屋尚未倒塌,震後也不要貿然進入或居住。
三是救援人員和互救人員,在震後短時間内的餘震密集活動期間必須要有一定的防護措施,提高防範餘震的意識和技能,減少餘震傷亡。
震相大白!地震波探秘“震”科學
地震的威力那麼大
它是靠什麼傳播能量的呢?答案是,地震波。
現在,跟着滬小科一起
探秘“震”科學
認識地震波吧
來源:央視新聞、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中國地震局、上海地震局、上海教育電視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