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報訊:黨的十八大以來,航空工業南京機電堅決貫徹集團、機載的各項戰略部署,全面落實上級總體要求和戰略任務,明确戰略發展方向,逐步由核心産品向子系統、分系統、系統集成跨越式發展,質量、技術全面優化,為客戶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積極拓展産業範圍,謀劃産業布局,實現了較大的經濟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一、經濟指标穩步增長。黨的十八大以來,南京電機面對内外環境變化所帶來的風險和機遇,始終堅持聚焦主業,以“引領航空機電新發展,成為國際化卓越強者”為發展願景,借勢聚力,積極推進運營系統的變革、整合和優化資源配置,确保了航空裝備的研制需求,實現經濟規模平穩快速增長,實現了“十三五”期間戰略經營目标。
承接集團事業部改革,牽頭成立了液壓、燃油與環控系統事業部,作為先鋒探索航空改革新模式。營業收入由2016年的22.05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37.1億元,年均增長11%;利潤由2016年2.61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4.06億元,年均增長9.23%;EVA由2016年2.07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4.7億元,年均增長17.8%。
二、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承擔超過120餘項預研項目的研究,形成了一批技術能力和技術儲備,構建了專業的技術體系和核心能力,突破了相關核心關鍵技術,為型号項目研制提供了技術保障,為未來飛機機電系統發展奠定了基礎。圍繞機電系統集成設計與驗證初步開展了系列課題研究。
軍用航空持續壯大。軍用航空産業以國内主要型号為代表的重點型号涵蓋了事業部的各大專業,通過完成重點型号的研制任務,結合制造研制保障能力的升級,實現了産能的提升。
民用航空取得新突破。民用航空機載系統研制工作,承接AG600、MA700、C919、CR929、“海鷗”300等通航飛機,AC系列直升機,系列型号無人機,以及CJ1000、CJ2000等系列發動機型号項目的研發、制造、取證等工作,并與霍尼韋爾、漢勝、派克等國外先進航空制造商開展業務合作。通過AG600機型研制,已完成環控系統、液壓前輪轉彎子系統和水舵子系統、燃油加放油子系統等系統、子系統級别的項目承接,基本形成了系統級供應商綜合集成研發、生産、交付能力。
非航産業不斷拓展。通過五年周期的子公司規劃經營,已形成以伺服閥、電機、制冷設備、航空試驗設備以及維修為主的非航空産業體系。非航産業涵蓋兵器、船舶、電子、航天等專業,汽車零部件、通用電伺服閥、電磁閥以及等靜壓機等産品,市場持續拓展,帶來極大的産值以及未來預期。
三、從嚴治黨統籌全局。十八大以來,南京機電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以集團公司“1122”黨建工作體系為牽引,持續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動黨的領導與完善企業治理相統一,實現黨建入章,進一步增強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領導作用發揮。政治建設全面深化,紮實開展黨内集中教育,在黨性錘煉、轉變作風、提升素質、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凸顯黨的引領保障作用。
對表中央決策科學謀劃部署。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其曆屆全會以及新時代“5 2”黨的建設總要求和國企黨建會議精神,承接航空工業“1122”黨建工作體系,制定了“12345”黨建工作推進方案(即:堅持一個核心,建強兩支隊伍,突出三個作用,做實四項工程,落實五大支撐),構建了“黨委抓總、支部主建、黨員争創”的黨建工作新格局,全面落實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二是聚焦主責主業統籌推進落實。堅決落實中央及上級黨組織決策部署,研究編制“十四五”規劃,軍品任務、經營指标按期全面完成。“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兩金兩控”,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專業化整合等年度重點任務穩步推進。
黨委不斷探索激勵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實踐平台,逐漸完善建立起了以“亮身份、亮承諾、亮業績,比黨性、比作風、比品德、比貢獻,争當先鋒黨員”為主要内容的“三亮四比一争先”平台,成為各基層黨組織促進黨員發揮作用做貢獻的重要實踐載體。一是立足崗位承諾踐諾。黨員分類按崗位進行量化承諾,與南京機電技術、技能、管理等五類人員22個維度“先鋒指數”評價體系有機結合,緊密結合崗位承擔的科研生産任務和崗位應盡的責任進行承諾踐諾。承諾并經各部門黨政一把手聯審把關,在支部内公示,接受職工群衆監督。二是嚴格考核公示評比。每個支部按時對黨員承諾的完成情況和質量進行評價、排名和公示。對排名靠前的給予表揚,對排名靠後的談話提醒。各支部在黨員大會上為受表彰黨員頒發“黨員先鋒”崗牌和獎品,增強黨員榮譽感和自豪感。
四、思想建設舉旗定向,意識形态有效引導,文化宣傳守正創新,先進文化力建設能力快速提升,社會責任彰顯擔當。
深度聚焦“意識形态責任制”。加強對意識形态工作的統一領導,圍繞慶祝建黨100周年,開展系列重大專題思想引領和輿論引導。制定和修訂了《黨委意識形态工作考核辦法》和《意識形态工作負面清單》,發布了《南京機電信息公開實施細則》《新聞宣傳保密管理規定》《航空工業南京機電新媒體/網絡應用服務管理辦法》。切實維護網絡意識形态安全,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态主導權話語權。
深度聚焦“先進文化力”建設。深化對主旋律的宣傳思想引導,加強評論和專稿的主題策劃,為職工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溫度的文化産品。深化敏捷文化實踐落地,增進員工對敏捷文化的認同和情感,大力踐行敏捷文化,講好航空故事。深化品牌塑造。積極開展與行業内外的媒體合作。及時向集團公司、機載系統推送南京機電各項可公開的重點工作推進情況和好經驗、新思路、新做法,獲廣泛點贊。2021年,南京機電榮獲集團文化建設先進單位,部分作品多次獲得集團一二三等獎。
深度聚焦“新媒體平台”建設。依托“南京機電新視線”微信公衆平台,搭建信息“互惠”網絡,以“互聯網 黨建”為龍頭,以“OA網 黨建”為基礎,以“新媒體 黨建”為創新點,覆蓋黨建文化及科研生産經營管理等各環節;加強宣傳主題策劃,開展立體宣傳。“南京機電新視線”發布期數增長42%,在2021年集團公司貢獻力排名中位列第14名。
五、南京機電堅決貫徹落實航空工業機載系統黨委的決策部署,以推進事業部高質量發展為目标,以“共建共治共享”為主線,圍繞“一統一、五協同”,不斷探索建立事業部黨建工作高效協同聯動機制。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研究制定了《事業部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管理辦法》《事業部黨群工作協同聯動實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從制度層面明确要求、壓實責任,攜手建立事業部黨群工作協同聯動機制和工作計劃,統籌協調,整合資源,發揮整體優勢,成立黨建、文宣、幹部人力、紀檢、工會、團委等協同聯動工作組,實現黨群工作同頻共振。二是強化思想引領。着力建設事業部高效協同的文化倡導,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持續召開黨建工作交流會,圍繞“如何加強黨的領導”“主題教育經驗交流”等開展研讨;2020年疫情期間,以“雲平台”形式開展了雙線作戰經驗交流和事業部黨建工作研讨,編制了3期交流彙編材料。建立了事業部微信矩陣,以“黨旗耀征程”“決戰決勝目标任務”等為主題共同發聲,組織編制事業部“雙線作戰”簡報和學習簡報;持續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化交流活動等形式。三是探索先行先試。以專業協同為突破口,南京機電與楓陽開展支部結對共建,聯合進行市場開發,共同解決科研生産難題,南京機電聯合新航、萬裡、淩峰、楓陽、泛華、三江等事業部單位共同研制系統級産品吊艙和平台,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全面開展系統研發。基于業務需要,建立了事業部内挂職交流機制,搭建了員工成長平台,開展挂職交流、聯合培養6人次,在幹部及骨幹層面開展了AIPD等業務培訓等,取得了一定成效。承接機載試點放權,根據放權事項完善相關制度。
作為事業部的牽頭單位,南京機電在機載機電系統附件的市場占有率處于行業前列。目前已基本形成系統級供應商體系,處于國内領先水平。專利及知識産權700餘項,建設有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機電系統創新中心。南京機電加速向電機、伺服閥産業的軍民領域拓展,産業發展正在按部就班增長,并已形成國内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品牌價值。
六、做深黨建共建協同發展平台。黨建工作做實就是生産力,做強就有戰鬥力,做深就成競争力。近年來,南京機電在黨委層面先後與沈陽所、沈飛公司和西飛公司、一飛院結對共建,在支部層面與客戶、協作單位、高校等20個單位支部相繼開展結對共建,取得了突出成效。一是創機制。探索構建了“黨委抓總、職能統籌、支部主建”的黨建共建工作模式。制定《黨建共建管理辦法》,建立了黨建共促發展方面的工作交流、座談溝通、參觀學習、黨日活動,專題講座、學術交流、型号任務對接、聯合攻堅活動等八個方面基本動作以及特色活動的“8 X”的共建活動模式,深化黨組織優勢互補、形成合力。二是搭平台。黨委層面以“主題競賽”為平台,根據年度重點型号任務,在批産交付、項目研制、質量提升三個維度聯合開展勞動競賽項目,打通堵點、緩解痛點。支部層面以“黨員工程”為平台,從黨建提升、項目研制、預先研究、質量提升、批産交付等方面着手,自主開展黨建工作方法研究、人才隊伍建設、技術難題攻關等黨員工程項目,突破瓶頸、解決難題。近年來,共建黨組織累計開展技術交流113次,聯合立項67項。開展勞動競賽項目26項、黨員工程34項,有效促進了科研生産經營任務順利完成,生動實踐了“集團抓總、主機牽頭、體系保障”的軍品管控模式,打造了一個開放、共享、互促、共進的國企黨建共建發展新格局。
擊鼓催征穩馭舟,奮楫揚帆踏浪行。南京機電将繼續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集團黨組和機載系統黨委的正确領導下,以求真務實的态度、堅忍不拔的精神積極探索、不斷創新黨建與科研生産緊密結合的途徑、形式和抓手,全面推動航空工業和南京機電各項工作邁向新的高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