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幹達總統外訪後國内發生巨變,帶1500位死士回來,結局如何?
文/無計讀史
烏坦戰争爆發在1978年的東非地區,一共有足足六個陣營的士兵參與了這一場戰争,毫不誇張地說,這是1978年,東非掀起的巨大的腥風血雨。
而這一場戰争的起因,卻是24個坦桑尼亞國家青年的死亡,成為了戰争最開始的導火線。
1 政策
在1971年的時候,烏幹達的總統奧博特出訪了新加坡,當他坐上去新加坡的飛機之後,自己總統的位置很快就丢了。
造奧博特的反的正是奧博特的副手阿明,阿明趁着奧博特出訪新加坡時,發起了政變,坐上了總統的寶座。
而後,奧博特隻能流亡到了坦桑尼亞尋求庇護。
而烏幹達的新總統阿明上台之後,卻大肆驅逐亞裔人士,讓原本就因為總統換人導緻的混亂的烏幹達變得更加混亂。
2 襲擊
奧博特此時流亡到了坦桑尼亞,找到了自己之前的好友,也就是坦桑尼亞的總統尼雷爾。
尼雷爾自然對于自己的這位好友的遭遇感到難受,他想要幫助奧博特重新拿回總統的位置。
這樣,烏幹達和坦桑尼亞之間的外交關系将會變得更加穩固。
而後,奧博特在尼雷爾的幫助下,拉起了一支一千五百人的部隊,準備朝着烏幹達的首都發起進攻,推翻阿明的統治。
奧博特想要拿回屬于自己的東西。
這一千五百人都是奧博特親自挑選的士兵,各個都是軍隊中的猛士,更有着一夫當關之勇。
隻要奧博特一聲令下,他們将會去為奧博特赴死。
奧博特準确齊全之後,朝着烏幹達發起了進攻,那裡有着原本屬于他的東西。
阿明自然也不是什麼弱手,不然怎麼可能政變成功?
他早就料到了奧博特會去坦桑尼亞尋求幫助,在坦桑尼亞和烏幹達的邊境上面留了一手。
一整隻建制齊全的軍隊正在那裡等待着奧博特的自投羅網。
“轟轟轟”
戰争很快就打響了,奧博特手下的部隊士兵正在進發的時候,遭到了阿明手下士兵的襲擊。
3 憤怒
面對早已經準備好的阿明手下部隊,奧博特感到了力不從心。
一千五百個死士雖然不怕死,但是也都是一些血肉之軀。
尼雷爾沒有幫助他們準備多少武器彈藥,重火力更是少得可憐,他們本身就是急行軍。
阿明手下的部隊在戰壕裡面設置好了各種重機槍,戰場上面成為了絞肉機。
奧博特的士兵沖出去多少,基本上就會被打死多少。
邊境上面的戰争爆發之後,阿明手下的士兵也開始朝着這裡包圍過來。
奧博特的死士部隊沖鋒了好幾次,都沒能沖出去,反而丢失了很多士兵的生命。
奧博特深知此次行動已經失敗,隻能灰溜溜地撤退。
阿明卻氣得不行,沒想到坦桑尼亞的尼雷爾居然真的敢管烏幹達的事情,他還真的以為自己是一個人物了?
于是,阿明讓手下的士兵殺掉了24個坦桑尼亞的青年,作為報複。
兩國之間的關系一下子降到了冰點,烏坦戰争已經一觸即發。
參考資料:
《烏幹達解放戰争》《著名的戰争》《烏坦戰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