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從一輛大陽DY48Q-5開始,就走上了摩旅這條不歸路。騎上摩托去陌生的地方,成了難得閑暇時光裡最好的放松方式。
後來就像很多摩友一樣,騎着摩托車去了海南、雲南、西藏、新疆等地方,跑了大半個中國,到現在也騎了有20多萬公裡路。我所有對于摩托車的理解,對于摩旅的體驗,對于摩托車圈子的認知,都源于最初對摩旅的向往,源于我接觸過的形形色色的車友,這些經驗在時間的沉澱下,積累至今,大概形成了我對于摩托車、對于摩托行業、對于摩友群體的評價原則。
有人說,旅行就是見天地、見衆生、見自己,當你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時候,一定也是走過了很多路,認識過很多人,也接納了自我。我不喜歡把旅行的意義拔得很高,旅行也未必能給你帶來很多收獲,人生的每一天都是無法複制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件事情,去體驗另外一種生活,不論是苦是甜,經曆過就是了。
當我以一顆平靜的心寫下上面這段話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老了。
曾幾何時,我對于大踏闆有種無法描述的反感,作為一個釋放荷爾蒙的運動機器,居然連最起碼的離合、檔位都沒有,何來駕駛樂趣可言?
但是,似乎就有這麼一條看不見的繩索,牽引着我,慢慢成為一個大踏闆的擁趸,無法自拔。難道真是到了所謂騎士最後歸宿的時候?
我努力回憶和踏闆的交集,很多年前,助力車盛行的那幾年,買過一個王野的助力車,速度到了60,感覺靈魂都要飛出去的那種。後來買過一個錢江的小踏闆,叫做夢悅,見過這個車的車友應該不多的。再後來,就是現在日常代步的USR125。
最開始騎的中大羊是标緻城市之星200,2014年,帶着4歲的兒子回徐州老家,兩天時間來回,1200公裡。當時騎這個車主要是為了帶孩子方便,對于踏闆車本身并不太感冒。
對大踏闆開始有點喜歡是從賽艇300開始的,發現:這玩意兒是方便啊,不用換擋,給油就走,座墊寬大,腿部空間寬敞,路上有水也不怕,濕不了鞋,座桶也能放不少東西,速度也夠用,跑個100左右輕輕松松。
這之後,就開始了一連串的大踏闆試駕,聖甲蟲200、探路者300、賽艇400、大陽V銳、阿普利亞SR MAX 300/250、三陽巡弋、三陽九妹、寶馬C400X、佛沙300、XMAX300、維斯帕GTS300、貝弗利300、AK550、TMAX530、AJ201,或多或少,幾乎把市面上銷售的中大踏闆車型試了一個遍。
我也開始嘗試用大踏闆進行摩旅。以前覺得摩旅會遇到各種路況,需要一個通過性更好的ADV車型,但幾次大踏闆摩旅下來,我越來越堅定大踏闆也是一種非常适合摩旅的車型。
我把摩旅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短途摩旅,這類摩旅既可以去看風景,也有些跑山的成分,因為時間短、路程有限,疲勞度不高,車型比較随意,甚至說跑車都可以。這類摩旅,也是大家最常見的摩旅方式。
第二類是觀光旅遊式的長途摩旅,基本以國道、省道等鋪裝路面為主,基本上不會主動下路基,這也是大多數人的長途摩旅方式,比如跑個318、跑新疆,這類摩旅對于舒适度、動力和續航要求比較高,通過性倒不是特别重要,現在各地的基礎建設都比較好,除非遇到路段全線大修,一般都是很不錯的鋪裝路。
第三類是穿越冒險式的摩旅,這可能也是很多人想象中摩旅的樣子,身騎白馬、仗劍天涯、枭傲江湖,沙漠、戈壁灘、草原、無人區穿越,狂野又刺激,但真正能進行這樣摩旅的人少之又少,對于車輛、技術、膽識要求極高,隻适合一些大神級的人物,比如谷嶽、鄭剛、老楊他們,這樣的摩旅着實令人興奮、激動、向往。他們選擇的車型,往往都是硬派拉力車,耐用、皮實、續航裡程長。
對于大多數車友的摩旅來說,基本都是在良好的鋪裝路面上,舒适度更高、裝載能力更強的大踏闆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大踏闆的動力雖然不及跨騎車可以做到百匹馬力,也沒有換擋的駕駛快感,但對于不太追求速度的車友來說,國道省道跑個80-100還是輕松,即便是上了高速,大踏闆也還是能趕路的。
很多人會擔心大踏闆油耗太大,續航不足,這個确實也是大踏闆摩旅的痛點,所以不少企業也在這個方面去改進。比如2020款的賽科龍RT3,以17L的超大油箱和500公裡左右的續航成為當下續航能力最長的大踏闆。
正是因為這個突出的賣點,2020款RT3也成為很多車友關注的車型。我也收到了很多咨詢的問題,那麼之前沒有拿到車,無法給出什麼回複。
前兩天從哈羅摩托借到了2020款RT3的試駕車,計劃做一個2000公裡左右的試駕,慢慢去了解這個車,也逐步解答大家的疑問。如果有特别要關注的點,可以在留言區留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