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李時珍,字東璧,晚号瀕湖山人,湖北薪州人。著有藥物學巨作《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的醫藥學家。《本草綱目》共收錄藥物1892種,總結了16世紀以前我國人民豐富的藥物經驗,不僅對我國藥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對世界醫藥學也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它被譯成日、英、俄、德、法等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傳播。
李時珍出身于三代相傳的世醫之家,從小就常和父親一起到山中采藥,并認識了很多藥材。由于家庭環境的影響,李時珍很愛看植物學、醫藥學方面的書,對醫藥行業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三次鄉試的失敗,更加堅定了他獻身醫藥學的決心。他既家學淵源,又肯刻苦鑽研,所以學醫不久便能為人治病了。有一年,斬州發生了一次大水災。洪水退後,疾病流行,他幫助父親緊張地救治病人。
在這次繁忙的“臨床實習”中,李時珍不僅顯示出了卓越的醫學才能,也更加堅定了終身從醫的志向。他的醫術在實踐中進步很快,不久就可以獨立為病人診斷、治療了。李時珍在向他的父親學習醫藥學知識的同時,刻苦攻讀了《内經》、《傷寒論》等古典醫書。家中的藏書很快就被他讀遍了,他便利用各種機會借書來讀。李時珍讀書力求博覽,醫學著作和雜著兼收并蓄。
在近三十年中,他研讀圖書達八百多種,積累了豐富的知識。他好讀書,也善于思考,能夠批判地繼承前人的文化遺産。例如陶弘景說“穿山甲是食蟻獸,是兩栖動物“,經他觀察,給予證實;而說老鼠吃巴豆可長二十斤,他則給以否定。正是這種廣征博覽而又善于獨立思考的治學精神,加上他豐富的實踐和行醫經驗,使他發現了各家“本草”的許多錯誤,并立下了重修“本草經”的宏願。李時珍既重視書本知識,又注重向人民群衆學習。
在一次旅行中他見到一群車夫正在用鍋煮旋花吃,感到奇怪,便上前請教,進而了解到旋花可以治筋骨傷痛的知識。在後來的調查和考察中,他更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教,不論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都成了他的良師益友,求教充滿了他的整個旅途。為了開拓知識面,更加廣泛地搜集第一手資料,李時珍做了幾次長途跋涉和考察。他不僅采集、考察各種藥物,而且還查訪各種疾病和治方。
他親自采集了各種草藥,從産地、栽培、形态、氣味、功效各方面仔細研究、互相比較。有時為了确切了解藥物的作用和性能,他不惜自己服用來研究、檢驗。李時珍邊讀書,邊考察,邊寫作,前後花費了27年,終于在1578年寫成了《本草綱目》初稿。可未等印刷發行,李時珍便過早地逝世了。在彌留之際,他還囑咐他的兒子要盡力使《本草綱目》廣泛流傳以造福于人民,這是他一生血汗的結晶啊!
《本草綱目》有一百幾十萬字,共52卷,分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體附着物等16部,每部又分成若幹類,共62類。它采用納目分類方法,載藥1892種,附方11096則,附圖1160幅,其中新增藥物374種,醫方8160則,數量和質量均遠遠超過了前人。該書是一部總結性、創造性的著作,具有醫藥學、化學、動植物學等廣泛的科學價值。
李時珍對祖國的醫藥學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他的《本草綱目》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文化遺産。除去《本草綱目》外,李時珍還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白花蛇傳》等著作。李時珍的卓越功績,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他與哥白尼、伽裡略、達爾文等人一樣,被列為世界上對人類最有貢獻的科學家之一。李時珍的名字和《本草綱目》将留芳百世,受到中國和世界人民的敬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