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語叫“打是情罵是愛”,這句話放在中國的親子教育上,仿佛是常态。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往往靠吼靠罵來“馴服”小孩,讓他們承認錯誤乖乖聽話,甚至即便他們沒有做錯任何事情,也總免不了一頓說教。這種我們習以為常的教育方式,真的沒有任何問題嗎?
好閨蜜家裡有一對非常可愛的小朋友,但是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再加上朋友本身是在廣告公司上班,工作繁忙,常常照顧起小孩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每次朋友跟我聊起小孩,她總是覺得對小孩感到愧疚,動不動就對小孩吼罵,有時候明明小孩沒犯錯,隻是自己覺得心情不順暢,就把脾氣全都發洩到小孩身上,但又不知道該怎麼控制?導緻現在小孩不像以前一樣喜歡自己,甚至會害怕跟自己相處。
原本我也是無從下手,不知如何幫助朋友。直到前兩天,我想起來之前看到的一本心理學書籍,上面關于“心理容量”這個概念,才恍然大悟。
心理容量是指一個人能夠承受的心理壓力範圍,一旦負荷了,人對外界會産生更多的抵觸心理或者應激反應,往往表現在脾氣暴躁、愛發火等等行為。
而影響心理容量的往往有這三個因素:
1. 抗壓能力
抗壓能力也指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每個人心理能承受的壓力範疇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抗壓能力強,有的則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會比較強烈。而抗壓能力往往和心理容量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承受壓力的能力越強,那麼他的心理容量就要越大。這個心理規律反映到家庭教育的問題上,就能清楚地理解為什麼很多家長總愛在孩子不犯錯的情況下,責罵孩子。
像上文提及的,我的朋友在職場上一直是個女強人,她渴望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極緻,無論是在教育子女上還是自己的工作業務上。可事實是,工作任務已經壓得她喘不過氣,一個人還要培養兩個小孩,不得不說,這會使得她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
當一個人的抗壓能力到達一定極限的時候,心理容量相應地也就變小,她自然而然就會表現出急躁的一面。因此,面對孩子,更多的是喪失了耐心,動不動就又吼又叫。
2. 健康狀況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也會影響到他的心理狀态。人的一生需要去扮演多重角色。在家庭,他可能既是父親/母親,也是兒子/女兒;在社會,同樣有着不同的身份或頭銜。一個家長在面臨多種責任和壓力的情況下,會出現身體不适、疲憊勞累等現象。當身體處于這樣一種亞健康的狀态,很難會再耐心去教導孩子,對孩子發脾氣也變成了一種常态。
3. 知識水平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很多家長在将全部精力放在教育子女上的時候,往往忽視自身的學習與成長。一方面,知識的匮乏會導緻家長在親子教育上的目光局限性,僅僅憑借老一輩的教育經驗并不能科學地适應當下親子問題的處理;另一方面,疏于個人提升,往往會加大親子溝通出現的鴻溝。
1. 孩子膽小怕事,容易自卑
随着家長的心理容量縮小,憤怒的心理機制開始産生,并作用在孩子身上。家長習慣了長時間對孩子爆粗口發脾氣,以為這樣孩子就能被“馴服”。其實,所有的聽話都隻不過是表面,從最初的吼叫開始,就在孩子的心裡埋下了一顆名為否定的種子。長時間浸泡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就會對外界産生抗拒與不信任。久而久之,在人際交往中也會表現出膽小怕事、自卑等等不健康的心理現象。
2. 孩子模仿父母,變得叛逆出格
我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為孩子成長教育的關鍵一環,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産生極大的影響。孩子在還沒有辨别力和主觀判斷力的階段,往往會去模仿和學習身邊人的一舉一動。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常是采取責罵吼叫的動作,那麼孩子自然會認為這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漸漸地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極有可能是這麼對待别人的。同時,具有這種傾向的孩子,他們會更容易變得叛逆。既然父母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讓自己聽從他們,那我可以以牙還牙,不讓他們得逞。這種心理狀态對孩子成長是特别不健康甚至危害很大的。
3. 孩子對父母不信任,加劇溝通難度
有的孩子在面對父母的吼罵時雖然表示沉默也不會反抗,但這種聽話隻會像一面牆一樣,将父母阻擋在外。孩子會不信任父母,也不會對父母去敞開心扉。最終的結果就是加劇了親子間的溝通難度。
1. 正确處理好自我、伴侶和孩子的關系
很多家長特别是女性,在成家之後,往往把重心放在了孩子身上而忽略了給自己和伴侶留出相處的空間。這會容易導緻女性長期處在一個身心緊繃的狀态。相反,當我們嘗試騰點時間給自己獨處或者和愛人相伴,将會緩解培養孩子的焦慮和緊張感,同時也會促進個人與自我與愛人關系的良好發展,這都能讓自我的心理容量擴大。這樣當我們再次回歸家庭時,會以一個更放松的心态去面對各種問題,家長會發現自己更遊刃有餘地去處理好親子關系。
2. 用話語引導來替代話語控制
家長在進行親子溝通時,放棄比較強勢的措辭,嘗試采用引導性的話語來暗示孩子問題之所在亦或解決問題的方法。多多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語句,這樣有利于促進親子溝通的進行。同時,父母在孩子面前也可以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3. 控制自我情緒,适當求助心理醫生
既然家長總認為自己是暴脾氣,才會對孩子吼叫,那麼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去控制自己的脾氣。可以讓家庭成員互相監督,當忍不住要發脾氣時,可以适當地提醒或者阻攔自己。當然,如果家長的心理壓力真的到了一定程度,最好還是要找心理醫生去疏導,來擴大心理容量,排解自己的壓力。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人間的天使,在他們獨當一面之前,每位家長都需要好好地愛護他們。責罵解決不了一時的問題,尋求科學的教育方式,才能讓每個小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說到這裡,家長們看得再多,還得真正地去付諸實踐才行。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