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什麼事都要三思而後行嗎

什麼事都要三思而後行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1 13:26:44

什麼事都要三思而後行嗎?#頭條創作挑戰賽#“三思而後行”這句話,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直譯為白話就是做事情要考慮三遍之後才可以采取行動人們通常把這句話當作孔子勸誡世人做事要“時時、處處謹慎小心”的用語,以此自警或者告誡别人,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什麼事都要三思而後行嗎?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什麼事都要三思而後行嗎(三思而後行)1

什麼事都要三思而後行嗎

#頭條創作挑戰賽#“三思而後行”這句話,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直譯為白話就是做事情要考慮三遍之後才可以采取行動。人們通常把這句話當作孔子勸誡世人做事要“時時、處處謹慎小心”的用語,以此自警或者告誡别人。

到現在, “三思而後行”好像已經變成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朋友向你咨詢什麼事情,無論朋友的個性如何,無論你的建議如何,最後結尾來上一句“凡事三思而後行”,保準沒錯,正确性簡直就如同是代表孔夫子的意見一般。做事謹慎一些固然沒有錯,然而孔夫子的本意果真是讓你“三思而後行”嗎?

讓我們看看原文是怎麼說的。《論語》: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什麼意思?是說季文子做事都是考慮再三之後再動手,孔子認為沒必要,過于謹慎,考慮兩次就可以了。

為什麼呢?季文子作為魯國的執政,是一個特别謹小慎微,優柔寡斷的人,做事瞻前顧後,猶豫不決,以緻當斷不斷,不能很好地堅持原則,給魯國的治理造成了很多弊端。對于做事顧慮太多的人,孔子認為要鼓勵他們大膽一些,不要思慮過多,以緻贻誤做事的良機。所以孔子才說“再,斯可矣”,考慮兩遍就可以了。

這也和孔子一貫推崇的中庸之道精神相一緻,即過猶不及。謹慎、思考是好事,但過于謹慎就成了膽怯,顧慮太多就容易 “好謀而不斷”。

對于脾氣暴躁、易沖動的人,三思而後行固然是對的,甚至要四思、五思也不為過。遇事多思考,謹慎一點,可以避免他們性格缺點造成的錯誤。

但對于一些本來就謹小慎微的人,做事瞻前顧後,畏手畏腳,缺乏行動力,再讓他們“三思而後行”,實際上就是不讓他們“行”了。對這種人,隻能鼓勵,讓他們減少過多的顧慮和擔憂,否則往往會與機會失之交臂,蹉跎歲月,最終隻能空自嗟歎,懊悔不已。

這種中庸思想也體現在孔子的教學當中,就是“因材施教”。有次子路問孔子:“聽到一件感覺正确的事,應該立刻就去做嗎?”孔子說:“如果父親和兄長還健在,怎麼可以不先聽聽他們的意見就去做呢?”

弟子冉有也問了孔子同樣的問題。孔子說:“聽到了應該立刻就去做。” 另一個弟子公西華感到很疑惑,就問孔子:“同樣的問題,仲由問時,您回答‘還有父兄在,怎麼可以聽到了立刻就去做?’冉有問時,您回答‘聽到了應該立刻就去做’。請問這是什麼緣故呢?”

孔子說:“冉求個性謙退,遇事往往畏縮,所以我鼓勵他進取;仲由性勇好勝,做事不免輕率,所以提醒他退讓些。”公西華恍然大悟。

可見了解古人言語的真正含義,一定要全面。首先不能斷章取義。其次不能犯“以文害辭,以辭害志”的毛病。隻有這樣才能深刻領會古人的真實意圖和思想精髓。怎麼做到這些呢?無他,唯有學習而已,踏踏實實地學習。

老子言:“大道甚夷,而人好徑”,其實大路很平坦好走,而人們往往喜歡投機取巧,愛走所謂的捷徑,到頭來離大道越來越遠。說到底就是想少付出、多回報,甚至不勞而獲的心理在作祟。

都知道付出才有回報的道理,但就是有人相信讀心靈雞湯可以修身養性,讀勵志傳記就可以成為成功人士。沒想想自己做了什麼?付出了什麼實際行動?知行嚴重背離,不能合一。

那怎麼才是踏實的學習方法?學習傳統文化的精華,這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東西,經過曆史的考驗和沉澱。有興趣關注“九夷之家”微信公衆号,持之以恒,假以時日,取得的進步會超出你的預想。可以試試,反正你也不會損失啥。

不要再讓娛樂熱點占據你大部分業餘時間了,今天這個明星離婚了,明天那個明星出軌了,和你有什麼關系?不是明星為了提高曝光率,就是媒體為了提高點擊率,以博取眼球。而如果你的情緒要是被他帶着走,就更是着了他們的意了。整日渾渾噩噩的,揮霍的可是最寶貴的生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已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