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科學院】
生物多樣性與生态系統功能的關系是當前群落生态學領域的研究熱點。生态系統能夠同時提供多種生态系統功能的能力,這種能力被稱為生态系統多功能性。早期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态系統功能研究多關注單一營養級與生态系統功能。然而,在自然生态系統中,單一營養級與生态系統功能往往不能代表且很可能低估生物多樣性對生态系統總體功能的影響。近年來,生物多樣性與生态系統多功能性(Biodiversity-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BEMF)關系的研究逐漸發展成為生物多樣性與生态系統功能領域的新興研究方向。
森林生态系統作為重要的陸地生态系統之一,可以提供重要的系列生态系統功能與服務,例如碳貯存、氣候調節、養分循環、凋落物分解及抵抗病蟲害等,在維持全球生物多樣性及生态系統功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森林群落中,不同營養級(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多樣性以及其互作網絡如何影響生态系統的多功能性仍不清楚。同時,将空間尺度納入綜合考慮時,生物多樣性與生态系統多功能性之間的關系如何發生變化,相關的生态學機制也有待深入研究。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高連明研究組/李德铢研究組依托麗江森林生物多樣性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通過建立玉龍雪山海拔梯度森林樣帶研究平台開展了多年研究。前期研究表明,森林垂直群落在群落構建和生态系統功能維持機制中存在較大差異(Luo et al. 2019a, Journal of Biogeography;Luo et al. 2019b,Ecology Letters)。近日,科研團隊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蔣學龍團隊、貴州大學昆蟲研究所博士李娟、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Marc Cadotte和美國哥倫布大學教授Kevin Burgess等合作,整合海拔梯度不同營養級的9個類群(包括喬木、灌木、草本、葉片螨類、小型獸類、細菌、病原型真菌、腐生型真菌和共生型真菌)和13個重要的生态系統功能指标,運用平均值法、未加權的阈值法和加權的阈值法等多種生态系統多功能計算方法,分析了空間尺度介導的多營養級多樣性和共線性網絡複雜性如何影響生态系統的多功能性。研究表明,與單一生物類群相比,多營養級多樣性對生态系統多功能性的影響更大,暗示維持生态系統的多功能性需要多類群共同參與。共線性網絡分析發現,網絡的複雜性與生态系統的多功能性之間顯著正相關;随着空間尺度的增大,多樣性與生态系統多功能性之間的相關性呈上升趨勢,表明在更大的空間尺度上,多營養級多樣性和互作網絡與生态系統多功能性之間的關系可能更為緊密。研究還發現,高海拔樹線附近的森林群落具有更高的生态系統多功能性,在未來的研究和生态系統保護中需特别關注。該研究對滇西北亞高山森林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生态系統的科學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支撐。
相關研究成果以Multitrophic diversity and biotic associations influence subalpine forest 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為題,在線發表在Ecology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等的支持。
論文鍊接
圖1.尺度依賴的多營養級多樣性和網絡複雜性對海拔梯度的生态系統多功能性的影響示意圖。
圖2.海拔、多營養級多樣性和生物相互作用對生态系統多功能性(阈值為T = 25%)影響的結構方程模型。a:領體尺度;b:樣方尺度。
本文來自【中國科學院】,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