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深幾度
人在社會,知識焦慮幾乎無法避免。畢竟社會在發展,人都在進步。如果不能更新叠代自己的知識,必然會被淘汰。
過去一年我在多家公司的内部采訪中發現,知識結構的豐富和進化,是專家級員工應對職場競争的必要策略,也是适應當下生态競争環境的必要舉措。
知識結構的更新叠代其實需要攝取、實踐、消化、吸收并轉化為經驗,逐漸落地為生産力,進而帶來商業效應、社會效應。
那麼,究竟怎樣的知識和實踐才是能夠轉化為生産力?企業以“大學”的形式建立起該領域的系統性學習、培訓、考核,這其實是一個比較好的嘗試。
幾乎所有大企業,其實都在嘗試這個方案。尤其是平台級企業,它們的周邊合作夥伴極多,需要通過企業大學或者生态大學的方式,創造知識協同效應。
從影響全球的第一所“企業大學”——GE克勞頓學院的成功運作,到寶潔大學等世界500強企業大學的卓越發展,你都能發現這個規律。
人才大學的六個尺度科技公司企業設立大學進行專業、實踐型人才的培養已經不是新鮮事。前瞻經濟學人的一組數據顯示稱,2012年中國企業大學的數量還隻有1186家,但是2019年則是超過3000家。
而真正好的人才大學,應該做到這些内容:人才培養、文化凝聚、知識創新、前瞻研究、變革管理、價值鍊整合等等。
這幾年在華為合作夥伴中廣受贊譽的華為生态大學,我們也可以用這六個尺度去審視其價值:
01 人才培養
人才的缺口仍是不可回避的現實。時代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格局更是瞬息萬變。縱觀這些企業設立的大學,大都以自家所在領域,持續加碼人才生态,為該領域輸出可用人才,以此形成良性閉環。不論是電商、ICT、還是人工智能領域,都在發展中遇到了人才短缺的瓶頸。
華為《中國ICT人才生态》白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ICT領域從業人員缺口已達1246萬。在5G以來的當下,人才缺口隻會更多,不會更少。
02 價值鍊整合
ICT産業是一個極為複雜的産業鍊條。領先者有責任推動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做大整體市場盤子,設定行業的規則規範,在推進它的生态環境的過程中,逐步把企業需求轉向社會責任,并通過産業鍊、生态鍊将技術大量地向社會溢出。當然,這當中企業具有話語權,更會是受益者。
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副總裁、華為生态大學校長楊文池就曾談到成立生态大學的初衷:在企業市場上,華為需要與産業各方緊密合作,包括合作夥伴解決方案的能力,合作夥伴的不同角色,投融資、規劃咨詢等,也包括高校跟我們做的聯合創新。總結起來,企業市場的打法是平台加生态,人才生态助力産業生态。
03 變革管理
一方面,站位在市場與營銷的理論層面而言,在一個市場的競争格局中,通常把參與者分為四類:領先者、挑戰者、跟随者與補缺者。作為最大市場份額的擁有者,領先者對于整個行業的影響不言而喻,說牽一發而動全身也非危言聳聽。這樣的企業需要把自己的變革思路傳遞給其他合作夥伴。
04 文化凝聚
生态内的協同關系,其實也需要企業間“三觀基本一緻”做支撐。尤其是華為它的生态極為龐大。與華為合作的解決方案夥伴已經突破1000家,打造了1200 聯合解決方案。去年我在對神州數碼的采訪中,神州數碼渠道負責人就曾提到,對華為價值觀的認同,甚至還在神州數碼内部構建了華為業務群。生态大學這種模式,其實可以在相互交流、探讨中,一點點尋找到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
05 知識創新
知識是需要創新的,個體及企業的知識也需要不斷更新,拓展邊界。華為ICT領域的生态夥伴,除了垂直領域上下遊的知識内容需要學習整合,企業團隊管理等方面也要不斷突破,同時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外界環境,比如這次疫情、這次新基建的大背景,也需要有及時的方向與策略的調整、創新、思考等。
06 前瞻研究
對于一直處于潮頭的科技企業而言,前瞻性的探索研究是決定其在未來是決勝還是掉隊的關鍵因素。華為在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布局,對新技術的變革,對技術發展方向的預判,是一家公司的寶貴積澱。将這種對技術發展的深刻認知傳遞給合作夥伴,與夥伴探讨,為其提供更長遠的戰略眼光,甚至可助力其發展轉型。
深謀遠慮,思考未來華為是ICT領域的标杆企業,華為生态大學則被稱“華為ICT人才生态的新載體,緻力于成為中國數字化轉型的人才引擎。”
前不久公布的2019年年報中,企業業務穩健增長,實現銷售收入897.1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8.6%。
生态夥伴的發展已經與華為息息相關,彼此的“雙赢”局面表明這個生态的力量已經迸發。内需驅動與對外賦能,華為在行業的人才生态建設中,不遺餘力,紮紮實實推進。
可以說,華為生态大學面向的群體是學生 夥伴,目标是對整個ICT生态供血。其實你能從華為生态大學的官網看出這個目标。華為生态大學分了三大學院,每個學院都有精準的業務定位,而且還有非常嚴格的認證監督體系。
在這一次疫情期間,華為生态大學還在聚焦夥伴的當前及長遠發展,在“Σco時間”為生态夥伴帶來了6場行業大咖的直播分享。
針對夥伴的培訓并不止ICT領域,更多根據生态夥伴的“民意”來判斷當前階段夥伴的剛需。
比如第一期,則是聚焦“區塊鍊在疫情防控中落地應用”,華為生态大學邀請了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區塊鍊研究中心主任陳鐘博士。陳博士針對之前華為合作夥伴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對講解内容進行了側重。直播間有5000多名生态夥伴進行觀看、互動。
華為生态大學負責人對此解釋稱,“邀請陳鐘博士來做培訓,是因目前華為非常多的生态夥伴們已經有了較為長遠的眼光,并不僅僅滿足于眼前的産品銷售,而是渴望了解更多技術的未來成長空間、政策環境以及商業價值遠景。”
後面幾期的内容分享,分别邀請了行業細分領域的專家。演講主題涉及團隊的打造與高效管理、疫情下财務方面現金流的問題、疫情中的領導力與創新思維等等。
這種對合作夥伴的賦能,授之以漁,在管理、技術、産品、團隊,甚至财務等等各方面切實解決夥伴的問題。不止于眼下,并為其未來籌謀,幫助其在愈加複雜和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抓住新機會,站得更高。
華為并不短視,早已經是一家真正視“渠道”為“合作夥伴”,乃至“生态夥伴”的企業了,後者則是商業共同體。
華為将戰略和技術的思路,傳遞給企業級用戶,必須依靠優秀、有能力的合作夥伴。打造夥伴成為ICT行業的中堅力量,生态才愈加繁榮。
行業對于人才的戰略地位,也沖向了新的高地。
在商業生态(businesseco—system)成為高頻詞之後,“人才生态”也漸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以資金、技術及人力資本等高速流轉的生産要素構成了企業發展的關鍵,其中,人力資本的重要性顯現。
從2013年啟動ICT學院校企合作項目,到2016年成立華為合作夥伴大學,再到2018年華為全面整合相關資源升級為華為生态大學,華為在人才生态的構建上越來越規範化和體系化。
後疫情與新基建的形勢當下,想要達到人才生态助力産業生态,那麼在數字化浪潮中,企業需要給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平台,通過組織對人才進行因材施教,無論是數字化引領的領導者,還是業務的應用者、開發者,以及在這個平台上的專業人才,大家都成了關鍵角色。
應對系統性問題坦率說,中國科技企業的員工都極為年輕,互聯網行業發展至今不過25年,ICT産業發展至今也不過30年。
技術叠代速度過快,市場競争激烈,大家面臨普遍焦慮,社會也在遭遇系統性挑戰。用管理學大師德魯克的話來說,我們其實現在正在迎來“知識社會”:
知識社會對人的挑戰是巨大的。它讓人與人之間存在鴻溝。知識社會的建設是以知識差距産生的動力為基礎的,無論是認知潛能(知識之間的差距)世界分布的不均衡現象,還是在知識經濟裡各種知識開發的不均衡現象(知識内部的差距)。
在這些問題和挑戰來臨之時,我們其實需要思考一系列問題。真正偉大的企業,不僅僅需要去思考商業競争、技術發展,更需要認真思考社會平衡。
華為生态大學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就在于,通過凝聚一群生态合作夥伴的方式,去抹平這個鴻溝。這其實也是對人、對社會的尊重。
正如上世紀20年代,福特汽車以及美國工業技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革之時,老福特想的是工業社會的平衡,如何給工人最高标準的工資,用老福特的話來說:
工資含有某種不可替代的神聖因素。它象征着家庭以及家庭前途命運……在會計報表上,工資不過是數字,但在外部世界裡,工資就意味着面包、煤炭、嬰兒搖籃以及孩子的教育——家庭的舒适和滿足生活的基礎。
于是,老福特用“5美元”帶來了聯動效應:他大幅度提高工資标準,從2.5美元提升至5美元,并且工作時間率先由12小時縮短為8小時。
這帶來的結果是,員工因為有人兜底未來,他們開始具備社會責任感。在領到薪水後,社會發生了一系列變化。他們不再喝酒,而是儲蓄和消費,并且買房,拉動了建築業。工人們社會地位提升,穿更體面,服裝生産及原材料生産的就業機會增加;他們會購買更多的生活用品,因此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當帶動的這些人有了更多收入後,又會去消費其他人提供的服務,一個地區的經濟就這樣帶動起來了。
我們當下的智能社會,其實也面臨着和上世紀20年代工業社會幾乎一樣的一系列問題:
1、企業競争和員工職業發展、專業學習之間的互動協調;
2、老齡員工在達到一定年齡之後未來該要何去何從的思考。
華為的生态大學,其實它不僅僅具備技術意義、商業意義,更具備文化意義和社會意義。諸多生态合作夥伴的員工在面臨知識更新時,華為站出來,通過分享自家的實踐經驗去幫助他們進行自我叠代。
偉大的企業往往會成為一個時代的引領者。它們會成為一個時代,一個社會在激烈商業競争下人、商業以及社會三者到底該如何協調、平衡的思考者。
筆者看到,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它其實已經在考慮這個問題。
活動預告2020年,華為中國生态大會進入第十年。伫立十年關口,本次大會将為您呈現全新的生态篇章。因聚而生 舉勢而為 ——華為中國生态大會2020,“華為搭台、夥伴唱戲”的 “衆籌辦會”模式閃亮登場,誠摯邀請您共同參與,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華為##華為中國生态大會202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