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賦予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的習俗,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登高、曬秋、賞菊等活動;在流傳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陽之日享宴高會(舉行敬老宴),感恩敬老。
江西婺源:大媽五谷拼圖案過重陽
重陽節始于遠古時期,距今已有上千年曆史
據史料考證,重陽節始于遠古時期,成型于春秋戰國,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後。關于重陽節的文字記載,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典籍《呂氏春秋》之《季秋紀》。至魏晉時,節日氣氛漸濃,倍受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曆朝曆代沿襲至今。
“重陽節”名稱記載見于三國時代。據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曾這樣描述當時的重陽節:“歲往月來,忽複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餘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裡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
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并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福州:重陽節登鎮海樓 飲菊花酒
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曾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南宋宮廷“于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
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
清代,明代的風俗依舊盛行。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曆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1989年,中國政府将農曆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重陽節的習俗
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隻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台屋頂架曬、挂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安徽黃山:“九九”重陽敬老情
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曆史悠久。其由來大緻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嶽崇拜,其二是源于東漢時河南有個方士叫桓景于該日登山避災,其三是源于登高“辭青”。
登高其實是源于遠古時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
登高望遠歡度重陽
登高避災之說法始于東漢,當時河南有個叫桓景的術士認為這一天裡會有瘟氣降臨,人們要離開自己的家,盡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平安。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記載,汝南桓景随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然而,《續齊諧記》不過是一部志怪書,連作者自己也沒有把它視作史實。桓景避災的傳奇故事,在社會上造成了影響,東漢後,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複一年地流傳下來。
登高“辭青”的說法則源于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為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賞菊
重陽日,曆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
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樸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花酒的習俗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隐居、作詩、飲酒、愛菊出名;後人效仿他,遂有重陽賞菊的風俗。
重陽賞菊、飲酒、對弈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采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采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于是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重陽節的禁忌,也形成了不少以辟邪避禍為宗旨的風俗,包括登高望遠、插茱萸、飲菊花酒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