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義大師羅傑斯說,愛就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
嗯,理是這麼個理。
可現實中,真正能全然接納自己伴侶的人,又有幾個呢?
譬如,你在晨跑時,他在睡懶覺。
你追求自律,他無所謂拖延。
你在那累死累活做家務,他卻在刷抖音刷得不亦樂乎。
你這氣得呀,恨不得分分鐘譴責對方:你能不能有點出息!
是啊,全然接納太難了。
對方總有與你不和的,不和的又總會觸及你情緒,情緒積累多了,自然就會引發你的改造欲——你為什麼就改不了呢?
那今天就講講如何改變伴侶吧。
我曾說,人人都想改變伴侶,卻都不想被伴侶改變。
這句話應該加個前提:如果你非要來硬的話。
舉個例子。
你老公形象邋遢,不愛幹淨,于是,你很反感,你想改變對方。
擱一般情況,你會怎麼表達不滿?
心情好點兒,可能會說:“你不能這麼不愛幹淨,這不好,你要注意形象。”
心情壞點兒,可能就指責:“天底下怎麼有你這麼邋遢的男人?!”
講真,這樣說話,對方能改才怪嘞。
因為這種直接指出錯誤的表達,會給對方一種感覺——我差勁,你優秀;我是錯的,你是對的。
如果你語氣還夾雜着不滿,那對方就更不樂意了。
他可能會頂回去。
他也可能嘴吧上說“好好好”,但潛意識裡一萬隻草尼瑪奔騰而過。
很簡單,捍衛自己的正确,這是人之本能——哪怕我知道自己錯了。
把個人意志強加于人,本就是件極不易的事。
所以,我們得把“個人意志”好好包裝一下,讓它不那麼惹人反感。
這個包裝,就從表達意見開始吧。
我們首先要學會放下對事情的對錯評判,并給予對方一定的理解。
就拿上述那個例子來說。
當你看到男人胡子不刮,衣衫不夠整潔時,你可以先心平氣和地說:“看來你今天很忙嘛,連形象都來不及顧。”
看到沒?沒有否定,沒有指責,更沒有攻擊,隻是客觀描述事實。
然後,你可以加上幾句你的期待:“不過老公,如果你能抽幾分鐘打扮打扮,那我會非常開心。”
也就是說,整個過程,你是處于相對較低姿态的。
先用理解代替了情緒,再用期望代替了個人意志。
隻有這樣,對方在面對外來“意志”侵入時,才可能放下心理排斥,給予真正的接受。
如果你說,我氣啊,我實在看不慣他啊,怎麼辦?
兩個字,憋着。
你希望伴侶做出改變,從某種角度來說,你就是有求于伴侶。
既然有求于人,那我們是不是得好好說話?是不是得先把脾氣壓一壓?
當然,僅僅隻有好好說話,那肯定是不夠的。
你還得有行動上的引領。
第一步,自己要夠積極。
自己脾氣暴躁,卻要求伴侶溫文爾雅,這自然不妥。
自己不上進,卻要求對方要自律,要頑強,要胸懷大志,這自然也不太可能。
譬如,伴侶有點肥,你希望他減減。
那首先你自己得動起來。
跑步之前,你可以傳遞下你的正能量:“親愛的,我要跑步啦,你願意一起嗎?有你陪我會更開心。”
對方不去也别勉強。
不要傳遞給對方被強制改變的感覺。
強制是反人性的,即使迫于你的強勢,對方依了你,那也肯定無法長久。
相反,你就要給對方自由,但這自由又被某種正能量包裹着——一種沒有焦慮、沒有壓力的積極。
比如滿含深情的期待。
比如不含壓迫的邀請。
第二步,恰到好處的贊美。
在闡述這個觀點前,我先引述凱叔的一段演講。
他教育孩子,最擅長的就是“誇”。
當然,這肯定不是亂誇,不是見到寶貝就說“你真棒”、“你真美”。
凱叔說:“真正有效的激勵,要激勵在具體的某個點上。”
“因為你激勵在哪裡,哪裡就是他持續發力的方向。”
凱叔講了個事。
他女兒學鋼琴,沒幾天,新鮮勁一過,就厭了,不想彈了。
有一天,他女兒心情極不好,坐在那,铛铛铛亂拍琴。
凱叔急的呀,這還能怎麼誇?這隻能給差評了啊!
就在某個瞬間,他看到女兒背挺直了。
于是,他立刻掏出手機,大喊一句:“寶貝,别動,拍張照片。”
咔嚓!
然後,他一邊指着照片,一邊對女兒說:“你看看你坐在闆凳上,腰杆挺直的樣子是多優雅呀!”
孩子一下就被架了上去。
于是凱叔說:“那孩子不能幹坐着吧?得彈吧?你隻要彈,我就能找到機會再激勵。”
孩子一彈,家長再誇:“寶貝,你看這個音,爸爸都聽出輕重層次了,沒想到你覺悟這麼高。”
這時孩子按耐不住了。
“不是,哪個音,是那個嗎?我再彈一遍,你告訴我是哪個。”
站在放棄邊緣的孩子,又退回到了堅持。
這個過程,沒有斥責,沒有逼迫,隻有恰到好處的激勵。
這是親子關系,那親密關系呢?
同樣适用。
比如我一同事湯哥,他就經常用這一招。
湯哥很喜歡健身。
但他女友不喜歡,原因很簡單,懶得動。
有一次,也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女友居然破天荒來了一次晨跑。
湯哥那興奮的,都快把女友誇上天了。
“沒想到你健身的樣子這麼有範,跟趙麗穎都有一拼哎!”
“來來來,我幫你拍幾張照片,你要穿緊身衣跑肯定更有範。”
他女友瞬間也興奮了:“啊,是嗎?那等會我得買一套緊身衣。”
······
她女友本打算隻試一試,結果,莫名其妙就堅持了一個月。
“哇塞,可以啊,馬甲線都快出來了。”
“是嗎?跟我剛開始比呢?”
“腰細了一圈,整個人精神氣都不一樣了。”
······
最後,兩人都成了健身達人,彼此的最佳激勵夥伴。
這是成功改變伴侶的。
那有沒有可能,按文章建議做了,但還搞得一地雞毛呢?
有,而且概率不小。
但這并非就否定了這種技巧的意義。
或大或小,誰都有改變伴侶的欲望。
如果隻憑本能表達,那成功率可能隻有10%,甚至更低。
如果好好說話,好好激勵,那成功率可能就有50%。
那麼,你花10分鐘聽我啰嗦,你煞費苦心學這個“改變技巧”,那都是值得的。
愛一個人,能全然接納,那是最好。
如果不能,别勉強自己,也别強制改造對方。
在忍與怒之間,在委屈自我與指責伴侶之間,其實都藏有一個巧妙的平衡點——那個上面,沒有指責,沒有對錯,沒有攻擊,唯有不動聲色的指引,與恰到好處的贊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