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金钖
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西周的禮儀以及政治生态一直都是孔子所推崇的,故而影響了後世無數儒家學子對周朝的看法。
一、烽火戲諸侯
西周的最後一任君王叫周幽王,如果說他的昏君也不為過。在執政生涯中,他任用虢石父為上卿,加重對百姓的剝削,造成國民的怨恨,繼而引發了西周末期的國民暴動。
同時,豔福不淺的周幽王遇到了大美女褒姒,不久褒姒生下了男孩,取名為伯服。在褒姒的讒言之下,周幽王廢掉了申王後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
褒姒是現在的陝西漢中人,“褒”是她的出生地褒國,“姒”是她的姓。這名美女走的是冷豔冰山路線,天生不愛笑,周幽王為了讓自己的愛妃開懷一笑,想盡了一切辦法逗其開心都失敗了。
後來虢石父進言,設計了“烽火戲諸侯”的劇情。于是周幽王利用早先建造的烽火台呼喚諸侯來救,諸侯看到漫天火光馬上帶兵趕到了鎬京,得知大王在細山,又轉而殺到細山。誰知一個敵人都沒有,有的隻是音樂與歌唱。周幽王對衆人說:“我就是逗逗你們,大家都回去吧。”
上了當的諸侯們十分憤怒,褒姒卻笑的很開心。受到鼓勵的周幽王十分開心,覺得自己找到了正确的打開方式。于是之後多次點燃烽火,頻繁受到調戲的諸侯們不僅憤怒,而且對報警的烽火失去了信任感。
終于,犬戎來了!受到攻擊的周幽王趕緊點燃烽火尋求支援,卻沒有一個諸侯前來勤王,西周滅亡。
二、對故事的反思
春秋戰國的形成起源于周朝的“分封制”,為了保住勝利果實,周武王将四面的國土按照王室的親疏關系分封出去,以為周朝提供屏障。同時諸侯國有責任和義務響應周朝的軍事要求,這包括出兵和救援。
要知道西周國都鎬京位于現在西安市的長安區,當時決策者的意向是向東進行擴張,于是東邊分封了大量的國家,包括齊魯等大國。那個時候沒有飛機高鐵,純靠馬跑人走,筆者認為他們應該不在救急範圍之内。
就算去鎬京救急的隻是周邊附近的諸侯,那麼問題來了:戰争動員需不需要時間?糧草、馬匹準備需不需要時間?規劃行軍路線需不需要時間?有些諸侯準備的快、有些諸侯準備的慢、有些諸侯路途遠、有些諸侯路途更遠……他們趕到鎬京支援的時間應該在幾天到幾月不等,不可能在同一時間一起到場。
試想諸位看官就是當時的褒姒,您坐在看台上看一家諸侯國前來被調戲,繼而哈哈大笑;幾天後另一家諸侯前來被調戲,繼而哈哈大笑……
這樣的情況一下持續幾個月,我相信無論是誰最後也得看吐了吧?!一次“烽火戲諸侯”已然如此了,周幽王還能再搞好幾次?!
所以,根據史料進行大膽設想之下,真相隻有一個:西周的滅亡,無非是按照統治者的需求讓褒姒來背鍋罷了。這種事千年來發生了無數次,一點都不稀奇。
而且西周滅亡還有一個疑點,明明鎬京城破西周滅亡,可是周幽王并沒有死在國都,而是死在了骊山。骊山是申國的領地,把其中暗含的關節鋪開之後,有些道理就無法講通了。
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三、還原曆史的真相
前文說道過:周幽王廢掉了申後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
申後正是申國之主申侯的寶貝女兒,宜臼則是申侯的外孫子。被父親驅除的宜臼跑到了姥爺家,盛怒的申侯聯合缯侯等共同擁立其成為周平王。周幽王當然不幹,帶兵包圍了申國,要弄死自己的大兒子。
實力不濟的申侯隻好和缯國一起投降了西戎,與之一起攻打幽王。幽王的軍隊在戰場上被包了餃子,與伯服戰死在骊山,這也與史實最終的描述相符合。其實這是一場女婿與老丈人翻臉繼而被暴揍身亡的倒黴故事。
幾年前根據清華大學整理的戰國竹簡證實,西周滅亡不是因為“烽火戲諸侯”,而是由于申侯聯絡戎族在骊山打敗周王。基本可以斷定流傳上千年的故事根本就是編造的。
西周滅亡這件事原本并不複雜,無非就是朝代的自然更替。然而周朝在儒家眼中代表理想化的政體,是禮儀與理論的根基。周幽王這種亡國的方式顯然不能讓儒家學子們滿意,所以隻好亡國之禍推到一個女人的身上,給它找了一個合格的替罪羊。
這樣後人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繼續将西周當做一個理想的政治典範加以崇拜,時不時冒出一句“人心不古,江河日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