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兼容機之家的小牛。
無論是英特爾酷睿還是AMD銳龍處理器,都分為兩個大類,一個是台式機上用的CPU,一個筆記本上專用的CPU。
兩者最大的差别就是在功耗設計上,台式機因為散熱供電都要優于筆記本,處理器功耗普遍偏大。所以和筆記本同級别的台式機CPU性能會更強,顯卡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但是你們知道筆記本和台式機CPU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少嗎?今天小牛就帶你們來了解一下筆記本上的處理器水平到底如何,順帶看看為啥英特爾遲遲不肯上10nm工藝。
我們都知道十代酷睿移動端處理器有兩種核心,一種是基于10nm工藝的IceLake處理器,一種是基于14nm工藝的Comet Lake處理器。
就拿十代酷睿i7 1065G7來說,其采用10nm工藝,四核心八線程設計。基礎頻率1.3GHz,最大睿頻頻率3.9GHz。
在PL2 15W的功耗下,Cinebench R15單線程177分,多線程490分,Cinebench R20單線程445分,多線程1207分。就這樣的跑分成績,明顯不如台式機上的八代酷睿i3 8100。
在PL2 25W功耗下,i7 1065G7 Cinebench R15單線程得分179分,多線程546分;在Cinebench R20單線程得分447分,多線程1253分。
可以看到,在功耗提升以後,i7 1065G7的跑分成績提高了不少,性能明顯提升。單從跑分上來看已經超過了i3 9100,但相比同樣是4核心8線程的十代酷睿i3 10100來說,i7 1065G7還差着遠呢!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用在筆記本上的處理器性能較台式機有着不小的差距。
具體的差距程度:筆記本低壓版CPU跟同代台式機CPU最多要差兩個檔次,基本筆記本i7隻有台式機i3的性能。
而筆記本标壓CPU性能稍微強一些,跟同代台式機CPU一般差一個檔次左右,也就是說筆記本i7相當于台式機i5。
大家自己去看,i7 10750H和i5 10400的性能對比,基本在同一水平;i7 10850H和i5 10500的性能對比,也基本在同一水平,充分驗證了上面的結論。
AMD筆記本處理器已經更新到銳龍4000系列,它旗下的CPU是否也有這樣的規律呢?
其實也是有的,銳龍R5 4600U的性能要略遜于R3 3300X,R7 4700U的性能要略遜于R5 3500X。
筆記本标壓處理器這邊,R5 4600H六核心十二線程,性能要強于六核心六線程R5 3500X,次于同核心數線程數的R5 3600。
目前筆記本上最頂級的處理器是R9 4900H,其性能略遜色于同樣是八核心十六線程的R7 3700X,強于R5 3600X。
在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中,不光筆記本處理器都要差于同級别的台式機處理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
那就是英特爾筆記本CPU和台式機CPU性能差距比較大,而AMD筆記本CPU和台式機CPU性能雖然也有差距,但總體差距還是比較小的,尤其是标壓版CPU。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還是功耗的問題!因為英特爾筆記本标壓CPU目前都在使用14nm工藝,功耗是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在筆記本平台就難發揮出性能,進而差距就被台式機CPU拉開了。
而AMD處理器使用了更加先進的7nm工藝,在筆記本平台能夠更好的控制功耗,減小散熱,有利于處理器性能的發揮。所以AMD就把筆記本處理器性能調校得比較強,和台式機比差距也就小了。
總結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感覺少了些什麼?其實還有一個地方,值得我們關注一波。
英特爾不是已經在十代酷睿上用了10nm工藝嗎?怎麼性能差距還是那麼大!這是因為i7 1065G7用的雖然是英特爾最新的10nm工藝,但是其頻率調校得太過保守,所以性能釋放得不完全。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英特爾10nm工藝不夠成熟,頻率沒法做的更高,所以目前隻能用在筆記本低壓U上試試水。這也是為什麼英特爾遲遲不上10nm的根本原因,和之前爆料出來的消息不謀而合。
本文原創不易,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想了解更多的電腦知識,歡迎點贊收藏加關注,有問題的小夥伴也可以撩我,謝謝大家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分享更多優質的内容!我是小牛,下期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