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現存的語言有5651種之多,可以這些語言究竟是怎麼樣産生、發展出來的呢?
人類的語言,真的是從“嬰語”開始發展出來的嗎?
小嬰兒的世界似一張白紙,如果真的不教他們說話,他們可以從“嬰語”開始再創造出新的語言嗎?
但看着嬰兒們“依俚呱啦”的聊個不停,往往都會産生同一個疑問:
難道嬰兒們之間真的有我們成年人聽不得懂的“嬰語”存在?
關于這個問題,早在26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研究,那麼答案是什麼呢?
2
公元前6世紀,古埃及有一位法老普薩姆提克突發奇想,他想知道如果不教嬰兒說話,是不是會産生新的語言。
不過他并不是好奇嬰兒間的語言是什麼,而是認為古埃及是最古老的文明存在,所以古埃及的語言很偉大,嬰兒應該天生就會古埃及語。
為了向其他國家驗證他的想法,他便自己設計了一個實驗。
他挑出兩個剛出生的奴隸的嬰兒,并将他們帶到一個偏僻的地方交給一個牧羊人來喂養,規定這個牧羊人,不能在養育嬰兒的過程中說一句話。
他還安排了自己的親信對這個牧羊人的整個喂養過程進行監控。
兩年過去了,兩個嬰兒一直不會說話。終于有一天,其中一個嬰兒喊出了一個音節“beccos”,牧羊人立馬向普薩姆提克報告了這件事。
這令普薩姆提克非常的驚喜,他趕緊命人查找“beccos”這個音節的意思。
可是最終的查找結果,卻是埃及的語言中沒有這個發音的單詞,後來經過查證,在弗裡吉亞語中有個單詞發音類似,意思是“面包”。
這讓法老非常的郁悶,覺得嬰兒天生的語言竟然不是他心中偉大的古埃及語,不過,他從此也相信了一個結論:
弗裡吉亞才是世界是最古老的文明,弗裡吉亞語才是世界上最早的語言,因為實驗中的嬰兒天生就會弗裡吉亞語言。
雖然從如今的科學理論來看,我們不難發現這個結論有些荒謬。
即便那個嬰兒聽起來好像說出了某個單詞,也可能跟小嬰兒的呱呱亂叫差不多,隻是随口而出的無意義的音節而已。
可是,就這樣一個殘忍而荒堂的實驗,在此後的數千年間,仍有很多人重複着,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羅馬腓特烈二世。
他找了更多的嬰兒被隔離喂養,不允許喂養者跟嬰兒之間有任何的語言交流。
隻是他實驗的靜默期時間更長,足足等待了四年時間,但實驗的最後還是失敗了,因為在隻有機械的喂養而沒有交流的養育過程中,嬰兒活下去的機會非常的渺茫,實驗根本進行不下去。
最後,腓特烈二世不得不停止了這項實驗。
可是,對于語言起源的探索,仍然還有後繼者不信邪,覺得嬰兒天生就能交流,會說“上帝的語言”。
3
印度的阿克巴大帝也比較好奇嬰兒的語言,不過他的觀點跟前兩位實驗者正好相反,他認為嬰兒隻能通過學習才能使用語言。
他的觀點受到當時很多大臣的反駁,于是便自己設計并實施了一套實驗:
他命人造了一個安靜、隔音很好的屋子,找來一些啞巴奶媽,最後找來一些新出生的嬰兒,交給啞巴奶媽們在這個安靜的屋子裡照顧。
因為這個屋子裡長年沒有一點聲音,所以被叫作“啞屋”。
一晃幾年過去了,這些嬰兒慢慢長大了,結果确實令阿克巴大帝如願以償,因為這些長大的嬰兒根本就不會說話,隻會叽哩哇啦并伴随着亂七八槽的肢體動作來表達最基本的情緒,智力表現也遠不如正常小孩。
阿克巴大帝的實驗,好像真的證明了,嬰兒說話的能力是通過學習才能獲得的,卻也同時證明了古埃及法老的實驗隻是一個巧合而已。
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些實驗都不是非常的嚴謹,不論從樣本數量、觀察時間、環境營造等方面來說,都不能研究出嬰兒語言的奧秘。
那麼嬰兒之間,真的可以形成一種新的語言嗎?
事實上,雖然在現代社會,類似的“語言剝奪試驗”早已經被禁止,但在某些極端情況下,仍然會有被迫處于“語言剝奪”狀态中的嬰童存在。
比如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小鎮中,一位名叫吉妮的女孩,在出生後被其暴虐的父親把她一個人囚禁在一個小屋裡長達13年。
13年裡,她被綁着,聽不到聲音、也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東西,而且隻要她發出任何聲音,便會遭到父親的毒打。
當她終于被盲人母親偷偷救出送到福利院的時候,13歲的她,身高隻有6、7歲孩子一般,不僅無法說話,甚至就連走路都不會,而且她的各種行為表現,都與幼兒無異。
之後,在長達7年的時間裡,吉妮被送往專門的機構訓練學習,她很快學會了正常的吃飯、洗漱、走路、上廁所等,但在語言學習方面進展很慢。
七年過去了,即使在語言專家的反複教導下,仍然隻能認識有限的幾個單詞,隻能用斷斷續續的單詞不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專家對吉妮的學習過程進行研究,最後他們認為人類确實天生就有語言學習能力,但是想要學會說話,則需要在一個特定的階段激發這種能力才行。
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段的話,孩子就會永久性地喪失語言能力。
4
人類最早的交流并不是像如今這樣的語言交流,而是通過肢體動作來進行交流,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肢體語言”。
因為我們的祖先并不會說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覓食還是躲避猛獸的攻擊,很多時候都需要大量的群體協作,所以他們一般會用肢體動作來進行交流。
而這種說法也在無意中得到了事實證明。
在中美洲有一個國家叫做尼加瓜拉,之前一直被美國占領着,後來一位叫桑地諾的小夥子帶領民衆開啟了反美之旅,最後在1933年把美國人趕走了。
沒想到的是,羅斯福扶持一個叫索摩查的家夥暗地裡把桑地諾給殺了。
失去領導人的尼加拉瓜,在長達四十年的時間裡,一直被索摩查家族獨裁掌控着,而且還是要聽美國的話。
四十年裡,索摩查家族禁止本國孩子們接受教育,而對于一些本身就是聾啞人的孩子,學習就更加困難了。
直到索摩查政權被推倒,聾啞學校才開始熱鬧起來。
老師們想孩子們學會統一的唇語和手語,可是讓一群什麼都聽不見,又從來沒有學過語法規則的孩子們怎麼理解并學會統一的唇語和手語,這讓老師們犯難了。
正在老師們為了語言溝通教學發愁時,他們發現一群孩子,竟然用獨特的手語進行溝通,而且深入了解後,驚人的發現他們還有自己的語法和規則。
最後經過改進,成為尼加瓜拉的官方認可的尼加瓜拉手語。
由此看出想要形成新的語言,首先要進行肢體溝通和群體協作,如果你仔細觀察,不同地區的孩童之間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卻不妨礙他們能夠快速地一起玩耍起來。
這說明,孩童是能夠進行肢體交流的,那是不是意味着他們之間可以創造新的語言呢?
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東北的米德納波爾,人們在森林中發現了兩個女孩,一個大約七歲,一個大約兩歲。
兩個女孩都跟随在三隻狼後面,狼也不咬她們。
居民們以為是狼将孩子綁架了,所以想辦法打死了狼,将這兩個女孩送去了孤兒院。
在孤兒院裡,女孩們終于有了名字,大的叫卡瑪拉,小的叫阿瑪拉。
然而到了第二年阿瑪拉死了,而卡瑪拉一直活到 1929年。
據研究,七八歲的卡瑪拉剛被發現時,她的認知隻有6個月嬰兒一般的水平,所有生活習性與狼一樣。
研究人員花了很大氣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應人類的生活方式,直到2年後卡瑪拉才學會直立。
卡瑪拉也沒有學會說話,研究人員花了7年的時間教她開口,然而她僅僅隻會勉強說幾個單詞。
在最後的3年中,卡瑪拉終于學會在晚上睡覺,但很不幸,就在她開始朝人的生活習性邁進時,她死去了。
在我們認為無比尋常的走路、睡覺、說話等平常行為,但卡瑪拉的學習過程卻是異常艱難。
研究人員表示,在卡瑪拉去世時,她的智力水平隻與三四歲的孩子差不多。
5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Lennerberg在其著作《語言的生物學基礎》中首次提出了語言習得關鍵期的概念,此後許多心理學家、應用語言學家、教育家都對其展開研究。
後來的大量研究也表明,語言習得存在一個關鍵期,但對于具體的時間段并沒有達成共識。
Lennerberg認為關鍵時期是從2歲到青春期,美國教育家Krashen認為5歲時語言潛能處于高峰。
平克在《語言本能》一書中提到,正常人的語言學習在6歲時達到頂峰,然後逐漸減弱,青春期後,很難掌握一門母語。
人類語言是人類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一代人一代人的長期積累、演化、發展的結果。
但是人類語言到底是如何來的,并沒有一個明确的結果,也許關于語言的探究會一直延續下去,最終在将來的某一天得到答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