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由市而興起,商業繁華離不開城市興盛。本系列,以城市視角,呈現商業存/增量、商圈更叠、商場調改等多維數據及鮮活案例,挖掘城市商業潛力。
此篇為,2022城市商業力排行榜-蘇州篇。點擊查看往期【總篇】、【成都篇】
撰寫丨米娅 主編丨付慶榮
李磊對本文亦有貢獻
用純粹的“人文視角”看蘇州,它仿如易中天在《讀城記》中所寫,“是一座雅緻、娴靜的江南小城”。
切換到商業視角,它是全球第一大工業城市,實打實的“鋼鐵硬漢”。強硬的經濟實力加深厚的人文底蘊,是嫁接高端商業的溫潤土壤。
可現實,卻充滿疑惑。蘇州中高檔商業格局老化、活力欠缺,且沒有真正的頂奢項目。囿于此,在《城市商業力排行榜》TOP10榜單上,蘇州老是第九名。
蘇州高端商業欲破局,城市底色相近的深圳,是個重要參考樣本。
一、全球第一大工業城市,商業檔次墊底TOP10
從2021年到2022年,城市商業力排行榜上,城市名次有進有退。進擊者有武漢、長沙、甯波、合肥、天津,暫時退居者有南京、鄭州、沈陽、佛山。
無論進退,都表明城市商業有騰挪的空間,有求變、重塑的可能性。但蘇州卻是罕見的“靜止型”城市——始終停在老九之位。
靜止的蘇州,多個城市商業力一級指标表現都差強人意。其中,商業活躍度排位甚至不及哈爾濱、濟南,“慘兮兮”地吊在第20。
與商業力以及各項指數排名鮮明反差,蘇州的宏觀經濟實力卻是絕對的王者。
2021年,蘇州GDP為2.27萬億元,連續三年守位全國第六;人均GDP為17.75萬元,全國第四。同年,蘇州工業總産值突破4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7.2%,正式超越上海、深圳,問鼎全球第一大工業城市。
強勁的GDP打底,這年,蘇州人均可支配收入6.82萬元、人均消費支出4.18萬元、社會零售消費總額9031.3億元。此三項數據,均為江蘇第一,力壓省會南京。
經濟基本盤如此強勁,城市商業力卻見乏力。具有引擎作用的高端商業力量匮乏,是要因之一。
在《2022城市商業力排行榜》上,單看【城市商業檔次】這一指标,TOP10城市中,蘇州得分8.85,再次墊底。城市商業檔次,可拆解為兩個二級指标:城市核心商業檔次和城市核心品牌檔次。
1、城市核心商業檔次:中高檔項目數量不少,但存在感極弱
赢商大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蘇州存量商業項目202家,存量面積1489.76萬㎡,均為全國第六。高商業存量之下,蘇州人均購物中心面積、人均商業面積都排名第三。
從項目檔次來看,僅有美羅商城、比斯特購物村算是高檔mall,奢侈品牌相對集中。美羅商城是獨立百貨,開業于2009年,奢侈品牌為14個,其中頂奢品牌有LV、PRADA、GUCCI、Cartier、Max Mara;輕奢則有Céline、Tiffany&Co.等;比斯特購物村開業于2016年,奢侈品牌為34個,以輕奢和中奢為主。
另外,蘇州還有8個中高檔項目。總體而言,城市中高檔及以上項目數量不算少,可對外存在感弱,對内引領作用差。原因有二:
存量不足,增量亮點少。據赢商網不完全統計,2022下半年蘇州拟開業購物中心有16個,江蘇第一,但卻無一明顯定位“高端”。
更顯尴尬的是,商業地産高端玩家也紛紛“繞開蘇州”。港資派恒隆,除了上海,已先後落子沈陽、無錫、大連、昆明、武漢、杭州(未開業)。内資的華潤置地、北京華聯,快跑的萬象城、SKP已“交戰”杭州、成都,目前未官宣過進蘇州。
2、城市核心品牌檔次:高檔品牌數量僅有785家,不及上海1/3
赢商大數據顯示,蘇州高檔品牌數量僅有785家,與隔壁的上海(2629家)形成強烈反差,也低于杭州(1049家)和南京(888家)。數據顆粒度進一步縮小至奢侈品牌門店,蘇州僅192家,排名第12。
與南京對比之下,蘇州“中高檔mall/品牌占比雙低”,高端商業匮乏的現實,更顯立體。
雖南京城市商業力排位,從去年的第8掉到今年的第10,但中高檔商業現狀卻遠勝過蘇州——中高檔及以上mall體量占比15.5%,三倍于蘇州;中高檔品牌門店占比23.1%,全國排第五,遠高于蘇州的17.3%。
具體來看,南京中高檔及以上商業項目數為13個,8個駐紮在新街口商圈,落位集中,競合生長,為級次豐富的品牌提供多樣化的生存土壤。下半年,南京中高檔商業将再添一員——江蘇首座擁有河谷與綠洲結合的“輕奢”奧萊——砂之船(南京江北新區)超級奧萊。
二、蘇州高端商業破局,向深圳取取經
蘇州,這座全球第一大工業城市,高端商業破局,是必行之路。
最初設想,從中高檔mall比例TOP3城市(北京、深圳、沈陽)、中高檔品牌比例TOP3城市(深圳、北京、上海)中提煉共性,為蘇州尋路。
但細思一層,北京、上海的城市氣質、産城格局與蘇州大有不同,而傳統重工業城市沈陽,商業生長、蝶變又是另一套邏輯。
最後,對标城市,鎖定深圳。雖然深圳和蘇州城市線級不同,但二者的城市底色、商業布局諸多相似之處。
在《2022城市商業排行榜》上,深圳排名由上年的第四,升至第三。城市商業檔次得分9.43,居全國第三;城市商業活躍度得分9.45,全國第二。這兩個指标,恰是蘇州最“拿不出手”的。
1、商業力量:深圳高奢mall從空白到“壟斷”,中高檔mall趁勢崛起
2021年,深圳人均mall體量中等,僅為0.9㎡,但中高檔mall及以上項目占比為19.0%,位居全國第三,僅次于北京、沈陽。
過去多年,深圳都是内地奔赴香港購物的中轉站;如今,深圳中高檔及以上mall組團耀眼,活力滿滿。反差背後,有符合當地商業特有的發展邏輯。
2000年前後,北上廣先後迎來首個高奢mall,但深圳直到2004年,深圳萬象城開業才補上這一空白。2020年起,奢侈品牌集中入駐深圳灣萬象城。
前後跨越十幾年,華潤置地以兩座萬象城,“壟斷”了深圳高奢mall市場,外來玩家入局,阻力很大。但在介于中檔和高奢之間的“中高檔mall”這一戰場上,良機不少,19個中高檔項目先後躍入。
衆人拾柴火焰高,深圳中高檔及以上商業市場日漸繁盛,且項目形态及落位,緊跟城市發展步調。
5個中高檔及以上百貨,普遍開業于2000年前後,落位于深圳最初的“宇宙中心”——華強北商圈和東門商圈;而14個中高檔及以上mall,則随着深圳産城格局一路向西,分布于11個商圈;其中蔡屋圍商圈、福田CBD商圈、後海商圈、寶安中心商圈較為集中——最少有2個。
相較之下,蘇州10個中高檔及以上項目中,主要落位于核心老城姑蘇區,且整體老化明顯。
從中高檔及以上項目開發商來看,深圳本土玩家極其強勢,欣欣向榮。相較之下,蘇州過分依賴外來勢力,反成掣肘。
深圳21個中高檔及以上項目,基本由本土開發商自主開發和運營,其中不乏華潤置地、萬科印力這樣有國資背景的頭部企業,也有星盛商業、卓越集團這樣的硬核民營玩家。
充分的市場競争,鍛煉出了多樣的生存能力。上述這些本土玩家在深圳,普遍布局了多條産品線。以通盤之力,穩住根基,為造中高檔mall打下基礎。
典型者華潤置地,深圳7個項目分布于不同的檔次——高奢mall有兩座萬象城,中高檔則有萬象天地和萬象前海,中檔則有1234Space、布吉萬象彙、萬象食家;鴻榮源則有2座中高檔項目,即前海壹方城、龍華壹方城,中檔有深圳壹方天地,大衆檔則是歲寶百貨(龍崗店)。
産品線豐富外,深圳本土開發商傾向于多區域布局,并把中高檔項目落于各自商業勢力相對較強的區域。比如,華潤置地在羅湖區和南山區均有3個項目,其中各有一座萬象城。卓越集團在福田區布局3個項目,定位中高檔的One Avenue卓悅中心也落于此。
對照之下,蘇州比較矚目的商業項目,多由外來力量掌舵,本意是從資本、運營、觀念等層面拔高、優化城市商業格局。
30萬㎡的蘇州中心,是蘇州最大商業綜合體,由蘇州恒泰與凱德合資共建;奢侈品最大集結地——比斯特購物村,所有者是英國維泰集團(Value Retail);蘇州久光百貨則由利福國際開發和運營,後者擁有及經營香港兩家崇光百貨;曾經具有“網紅”效應的新光天地和誠品書店,均來自中國台灣。
而近期宣布落地的,蘇州真正高奢mall——“中環”系列商業項目,則來自香港置地。
綜上,深圳中高檔商業本土開發商當自強,競争靈巧而充分,活力滿滿。蘇州則在借勢外來力量之路上,探索不止,但未達期待值。
2、品牌力量:深圳首店爆發,奢侈品牌大集結
中高檔商業格局截然不同,品牌入駐意願也差别較大,主要體現在首店、中高檔品牌、奢侈品牌三個維度。
近兩年,蘇州和深圳都發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碼首店經濟,但二者的“首店走勢”有别。
據赢商網不完全統計,經過2020年低谷後,2021年深圳首店爆發,購物中心場景引入270家各能級首店,比2019年增長超40%。今年上半年,再引入130家首店。而蘇州過去三年,購物中心引入的城市首店和全國首店總數都徘徊在50家左右,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嚴重,引入25家首店。
以2022年上半年為例,深圳、蘇州的商場首店吸附力,類型、檔次也不相同。
在深圳,“奢侈新星”深圳灣萬象城之外,其它中高檔商場的首店貢獻力也很強。其中,萬象天地、卓悅中心新進首店中,國際品牌占比分别為50%和31%。
在蘇州,25家城市首店和全國首店,7家入駐蘇州中心——唯一有首店貢獻的中高檔商場,其餘分散至中檔及大衆化mall中。
有意思的是,蘇州的中高檔品牌中,零售業态占比高達92.1%,物質化追求明顯。而深圳對應的占比僅為85.8%,其他則分布于餐飲、兒童親子、生活服務、文體娛業态。外界認知中“一心搞錢”的深圳人,其實很講究生活質量。
在各種類型的品牌門店中,奢侈品牌門店,最能體現城市商業吸引力和商業能級。這一回合,深圳重奢門店占奢侈品牌門店總量的18.9%,而蘇州僅為6.3%。
深圳萬象城和深圳灣萬象城,是奢侈品入駐深圳的首選之地。深圳萬象城入市18年,奢侈品牌氛圍已然成熟。而深圳灣萬象城自2020年以來,雲集一線重奢品牌,CHANEL、Dior、LV、LOEWE、BVLGARI、Cartier、HERMES等高規格門店相繼亮相,還以稀缺首店和新銳品牌構築“獨家體驗”。
此外,深圳在中奢、輕奢梯隊品牌占比,也表現不俗。在這方面,深圳其他中高檔商場亦功不可沒,紛紛升級品牌矩陣,中奢、輕奢是主要方向。
2021年,深圳前海壹方城重點強化國際腕表珠寶,目前已聚集了Cartier、OMEGA、IWC、PIAGET、GUCCI、QEELIN等頭部品牌,拉動整個項目的實質性提檔。
卓悅中心開業三年,業态和品牌升級呈現“高化美妝 高端腕表”趨勢,并且還有一絲潮奢的氣息。今年上半年,卓悅中心新開了國内獨立設計師買手店hug華南首店、國際華裔設計師“婚紗女王”王薇薇VERA WANG華南旗艦店。
福田星河COCO Park的品牌調整思路是“頂流美妝 潮流地标 網紅餐飲高地”。近年來,福田星河COCO Park不斷對美妝業态進行提檔升級,相繼引入Dior、Lancôme、YSL、Giorgio Armani 、CPB、Guerlain、FRESH、Givenchy、ACQUA DI PARMA、Burberry、ISSEYMIYAKE等多家國際一線美妝品牌,打造深圳又一“頂流”高化矩陣。
以上種種迹象,不難看出:深圳中高檔商業市場活躍跳脫,張力飽滿,這得益于本土玩家靈巧、機敏的競争策略,以及這座城市發達的民營經濟、創新進取的城市性格。
而蘇州中高檔商業則過分依賴外來力量卻“不得勁兒”,破局之路漫漫,但改變正在發生。
去年12月,蘇州市政府印發《蘇州市商貿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多個“2025計劃”,排在首位的是“培育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并計劃“擁有市級以上首店數量1000家”。
自去年頒布《關于支持發展品牌首店的若幹措施》文件後,今年8月舉行首店經濟發展大會暨進口貿易促進大會,通過政策扶持、資金補貼等方式,鼓勵國際知名品牌企業入駐蘇州、本土品牌開設旗艦店。
政策引導層層加碼,重量級首店次第而來。今年7月,老佛爺百貨入駐蘇州比斯特購物村;9月,“漢堡界的愛馬仕”ShakeShack入駐蘇州中心商場……
每個城市,在不同階段,都有必須要做的事。在工業立市階段,蘇州打了場漂亮仗,構築了強韌的經濟底盤。現在,轉入消費立市階段,它需要換個思路,繼續奔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