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無人值守便利店,新零售的“當紅新人”也許就數快閃店了,“明星IP 快閃”,也是目前國内外大火的營銷形式。快閃店的各種創意和玩法層出不窮,乍一看熱鬧非凡,但在焰火的背後,或許總是存在着更多的炮灰……
快閃店,在很多人眼中也許是一個新概念。其實在2003年,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快閃店就已經在紐約SOHO區誕生—目的是Vacant公司為鞋履品牌Dr Martens銷售限量馬丁靴。可是直到這兩年,快閃店才在國内開始真正做起來。不僅服裝等零售領域在玩,甚至連"餓了麼"和網易這樣的互聯網大佬也在玩。甚至于在之前的“雙11“當中,天貓也在上海的商圈裡一口氣開了20餘家品牌快閃店。
那麼,是不是隻要開了快閃店就能聚人氣呢?今年8月底,為了迎接周傑倫“地表最強”北京演唱會,一家同名快閃店在北京高端奢侈品百貨SKP地下一層開業了。然而,這家快閃店沒有任何顧客光顧,周傑倫官方也沒有參與推廣這一快閃店,甚至運營方“星品庫”也沒有大力推廣這一活動。很多歌迷都是等到快閃店關門之後,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關于聚人氣這一點,就算是成功經營過幾次快閃店的“餓了麼”也并不是屢戰屢勝。在喪茶爆紅後,“餓了麼”又再接再厲推出了“520愛無能小酒館”“深夜の食堂”等一系列的快閃店。盡管“餓了麼”給了這些快閃店相當多的宣傳資源,但是這些快閃店再也沒有能複制喪茶的話題度。甚至于“餓了麼”官方自己都承認,喪茶的成功是因為能夠激起用戶的心理共鳴,而這是之後的一系列快閃店,所不具備的優勢。于是,一個非常尴尬的事實是:“餓了麼”在喪茶成功後,吃到了甜頭,自以為摸準了快閃店的脈絡,于是宣布要一月就做一個快閃店。不過随着“餓了麼”接下來的幾家快閃店的人氣節節滑落,這樣的豪言也就煙消雲散了。
快閃店的打造成本并不低,從店鋪裝修到宣傳營銷,每一個環節都要“燒錢”。如果指望用快閃店來賺錢,那是不科學的,通常快閃店存在的真正目的在于宣傳自己的品牌理念,但就算有些品牌營運方能看透徹這一本質,抱着虧本的覺悟來做快閃店,等待他們的還是失敗。之所以國内快閃店會遭遇這樣的尴尬,原因就在于很多策劃者忘記了快閃店的四大要素:推廣 、引流、銷售、試水。很多快閃店的策劃者以為隻要有個好想法開張了就會有客人自動上門,卻缺乏實質内容。要怎樣才能讓國内快閃店重新回到正軌?其實失敗者們已經把答案都說出來了:快閃店,歸根結底就是“店”,是要讓用戶進來消費的場所。如果一家店沒有拿出用戶在其他商店不能獲得的商品或服務,又不肯給自己做宣傳,又怎能具備吸引力呢?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