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言:《論語·疏而》中有話這麼形容孔子:“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這大概是後人對夫子的集體印象。或許我們看到孔子的各種雕塑,各種畫像,習慣了他溫柔敦厚的一面,卻忽略了他内心世界的波濤洶湧,忽略了他更接近人性的一面。多虧整天跟随孔子學習的弟子們發現了他的另一面并記載下來——倘若仔細翻看《論語》,我們能發現一個嬉笑怒罵,狡黠可愛、可親可敬的孔子,一個更接近人性的孔子。
文:土豆
編輯:Mr.Friday
圖片:網絡
一、孔子之樂:偶爾也會“皮”一下的老師
孔夫子日常嚴肅,但是偶爾表情皮一下也是讓人直呼可愛。在《論語》裡,單孔子之笑就無人能及。
《論語·先進》中,孔子問弟子們的“志”,愛搶答的子路首先舉了手,不假思索地說了自己的志向。原文在此提到了孔子的表情:夫子哂之。這個“哂”字很多人都以為是簡單地笑一下,可是如果仔細深究,可是大不一樣。因為孔子哂了子路之後,其它弟子不敢亂說話,變得謹小慎微,隻有專心談瑟的曾皙沒有察覺。
這個“哂”的威力的确很大了。《廣韻》解釋:笑不壞顔為哂。各位讀者,我們可以一起揣摩一下夫子的小心思,他不滿意子路,又不好意思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就讓那一絲不滿的微笑輕輕掠過嘴角。這個“笑”的方式不是哪個老師都能學會的,不信您可以哂一下試試。
在《論語·陽貨》裡有這樣一段: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整個故事是這樣的,孔子到一個叫做武城的小地方,學生子遊管轄此地。到了之後孔子聽到一陣弦歌聲,随後莞爾一笑。大家注意這個莞爾很有意思,微微一笑裡喊着一絲戲谑。因為孔子的音樂教化是要在“北上廣”之類的大都市推行的,像武城這樣一個小城推行自己的那一套,覺得是殺雞用牛刀。
可是後來子遊卻反駁了老師,說以前夫子教導我們君子學道是愛人,推己及人,百姓學道則容易被管理。其實意思是今天我把你教給我的東西推己及人給普通百姓,為啥是你說我用牛刀殺雞呢?孔子這個時候發現自己錯了,連忙找了台階下,跟周圍弟子說,大家聽到了嗎?子遊說得很對,我之前是開玩笑呢!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一個可愛的,有趣的孔子。一個知錯便改,還能小幽默一下的孔夫子。
其實說到笑,想到孔子之“樂”,《論語·述而》裡提到: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
這是孔子的“笑”看人生的态度。他吃粗糧,喝涼水,枕着自己胳膊睡覺依然能感到快樂,那些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的富貴,對他來說就是浮雲。這樣豁達且平和的人生觀,幾人能做到?
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别人通過非正常手段獲得了利益後,自己卻一貧如洗,幾個人能夠做到“樂在其中”呢,恐怕連平靜都做不到,哪裡還能快樂?所以說,孔子的智慧在當下浮躁的社會能給大家帶來寬慰,能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待人生。
二、孔子之愛:孔子的最愛
孔門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衆多弟子中,子路以勇武出名,子貢以智慧出衆,而顔回獨以仁愛赢得了夫子的心。在孔門之中,無論是早期弟子還是晚期弟子,或許都暗暗羨慕顔回得到的關愛。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還是從《論語》中找答案。
《論語·陽貨》中有這樣的記載: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讀上面這段話的我們可知,孔子不是一個很愛唠叨的老師,有時候帶學生帶不動,夫子也不想說話,做老師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學生不用心理解你講的内容,說再多都沒有效果。子貢一聽夫子不想說話了,就趕緊問,您不說話學生我怎麼記錄呢?夫子說了一段很著名的話,堵住了子貢的嘴,夫子說:
“老天說過話嗎?一年四季不照樣有序更叠?天下萬物不照樣生長?老天何時有過言語啊?”的确如此,上蒼從來不言語萬物照樣有序更叠,行不言之教是大智慧。此時的子貢大抵認為老師不說話也很有道理了。
可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遇到了顔回,我們看到了孔夫子的另一面。
《論語·陽貨》中記載:“語之不惰者,其回也與!”看,和子貢無話可說,但是遇到顔回就言之不堕!如果子貢知道了,肯定覺得紮心!
《論語注疏》對這句話的注解是,顔回能理解孔子,所以孔子總能滔滔不絕。而其他人不理解孔子,所以孔子有時候并不想多講。孔子和顔回師徒兩個人對話的時候都是什麼樣子的呢?其實這個場景放在當下來看,也是有些滑稽的。在《論語··為政》裡,有這樣的描述: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大意是孔子和顔回交流可以一談一整天。但是孔子無論說什麼顔回都點頭稱是,就像是一個傻子一樣,一直點頭稱是。孔子等顔回退下去,仔細想想,顔回一天都在點頭從來沒有發表過看法,他究竟理沒理解我的意思呢?于是孔子偷偷跟着顔回,看到顔回和同學交流的時候,将“仁”的思想講得頭頭是道,正是自己闡發的思想,于是就心滿意足離開了,心裡暗喜,顔回不傻,他全部都懂。
讀者們,這個故事我們不僅可以看出夫子對顔回的偏愛,更能看出他是一個偉大的老師。他在教育方面的“說”所下的心力是很多老師無法企及的。當下的教育尤其是大學教育,一個老師一個學期要面對幾百個學生,根本無暇對學生傾注心力,更不用說私下花時間小心觀察他們是否真的學會了。
夫子對顔回的偏愛還表現在他曾經将此作為自己“傲嬌”的資本。有一次他對學生們說,顔回其實對我沒什麼幫助,大家都知道孔子喜歡顔回,這一聽都很好奇趕緊圍上來,尤其是之前受過一萬點暴擊的子路,估計早就躍躍欲試想搶奪顔回在孔子心中的地位了。當大家等夫子開口說原因的時候,夫子來一句:顔回對我說的話每一句都喜歡得不得了,你們說我倆交流還怎麼進步呢……可以想象學生們聽到這句話時候的表情。
孔子真性情的流露,顯得如此的可愛調皮,他不僅僅把顔回當做弟子還當做了自己的知己。當顔回去世的時候,孔子已經71歲了,早已經情同父子的他們從此陰陽相隔。白發蒼蒼的夫子對着上天高呼:上天這是在懲罰我啊!這是在懲罰我啊!周圍的弟子看到夫子悲痛難以自禁,勸慰他不要太過傷心。夫子恍然察覺自己已經悲傷難以自禁了……
三、孔子之自黑: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堅守
公元前496年,55歲的孔子帶着門下弟子前往鄭國遊說,一路風塵,卻無處落腳。在鄭國還與衆多弟子走散了。弟子們萬分着急,四處尋找夫子。子貢攔住一個鄭國人打聽自己的老師,這個鄭國人諷刺譏诮,說在東門看到一個人外貌有聖人範兒,但是氣質像條喪家之狗的人。聰慧的子貢當然聽出來這是鄭國人的揶揄,内心憤憤不平,可是終究沒有反駁。或許他知道跟着夫子這麼多年,無論到哪一個國家,都被人趕來趕去,受盡白眼……可是,那終究是自己最尊敬的老師,他無法解開内心的憤懑。在找到老師那一刻,子貢再也忍不下去了,他把之前鄭國人說的那些難聽話脫口而出,沒成想,孔子欣然一笑,自黑道自己的外貌也不見得那樣帥,但是說自己像個喪家狗,那的的确确是真的啊。這句話贊成鄭國人罵他的“自黑”恰恰體現了夫子的自信,這種自信來源于對理想的堅守。
可是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個故事時,便禁不住内心的湧動: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在兵荒馬亂的年頭,手無縛雞之力,還在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四處奔走,幾次死裡逃生,多次被人驅逐,還曾在陳蔡之地被圍困,他和弟子們七天七夜吃不到一粒米糠,可是孔子依然無怨無悔地堅守自己的“道”。
放在《論語》的語境中,孔子無疑散發獨特的人格魅力,他并不是一個滿口“之乎者也”的古闆老師,而是一個有着愛與苦痛的平凡人,一個有着大胸襟,大理想的智者。
所有圖片來自網絡。
關注【星期五文藝】,聽見一種聲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