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天才、神童,覺得高智商的家族才能生出高智商的孩子。
其實智商的高低跟遺傳有關系,但也不是完全都靠遺傳,很多孩子的“高智商”都是後天培養出來的,可惜的是,并非所有父母都能發現孩子的特質。
孩子是否高智商,就藏在日常表現中江西一個小男孩和家人一起坐在客廳看電視,突然不知什麼原因,電視黑屏“罷工”,男孩站在電視前思考了片刻,似乎突然明白了什麼似的。
在家人的幫助下,他把電視放在茶幾上,拆除了後面的組成,面對複雜零碎的小零件開始擺弄了起來。
電視的組成錯綜複雜,不少網友看到這裡都表示眼暈,但男孩卻很專業地修理,一會的功夫就把電視又重新組合了起來。
如果不是親眼看到或許大家都不信,剛剛黑屏的電視在男孩的“修理”下竟然又開始重新工作了。
網友看到視頻中家中有一面牆都貼滿了獎狀,仿佛明白了些什麼。
誇贊男孩的同時也要佩服父母的教育,要知道小時候我拆了電視遙控器都會被媽媽追着打,更别說拆電視了。
正是父母給了孩子足夠的機會探索學習,才能積累經驗獲得成功,有些時候孩子的“怪癖”還真不是鬧着玩的。
刨根問底是許多孩子的特點,有答案的沒答案的都要找父母問個不停。
很多家長并不喜歡自己的孩子發問,甚至覺得孩子故意在跟自己作對,其實并不是這樣的。
孩子喜歡發問、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其實是高智商的表現,因為孩子在發問前已經認真思考過,但由于認知有限并不能理解,所以才會繼續發問。
這類孩子反而有求知的欲望,如果你家孩子也像十萬個為什麼似的追着你,可别嫌他煩。
做家長的都認為,小孩子要跟同齡人多在一起玩進步才快,其實這是大人的思維,對于有些孩子而言一個人待着沒什麼不好。
而且,那些經常自己一個人獨處的寶寶反而智商更高。因為沒有外人的打擾,寶寶能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這有利于寶寶的思考和思維展開。
相信不少孩子小時候都有過拆玩具、遙控器的經曆,在父母眼中這是搞破壞的行為,但其實孩子在拆和組的過程中,空間想象力、逆向思維都得到了鍛煉。
越是這樣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反而在日後的學習中會表現出“高智商”。
很多父母會将其誤會成調皮,可不要把孩子給“管傻了”,順其自然 正确引導才是正确思路。
“高智商”是可以後天培養出來的幼年的謝爾頓本是一個普通的問題少年,社交能力差、沒有自信、對周圍人的反應很敏感,可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兒童,在9歲就完成了高中課程,15歲考取了博士。
謝爾頓的逆襲,來自他的家庭和他所接受的教育,我認為值得很多父母思考和學習。
謝爾頓的父母并沒有因為孩子的普通而嫌棄,而是給他足夠的關懷和愛,為他争取需要的教育、包容和理解他的各種破壞行為、在生活中教給謝爾頓待人處事。
謝爾頓告訴我們,天才不是天生的,後天培養很重要。
1. 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父母對彼此的真情流露和對孩子的悉心照顧,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教材,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教,這種情感表達的方式和相處模式都會被孩子複制粘貼。
2. 過度教導反而會起反作用
家長都認為孩子把全部的時間都放在學習上就是好事,這反而會讓孩子失去思考的機會。
允許孩子有自己愛好,讀書、遊戲、研究,隻要孩子能用心做一件事,就不必強迫他學習好。
3. 幫孩子搭建人際關系網
這是家長必須要做的事情,因為孩子終究是要進入到集體中去的,如果孩子在社交這方面比較遲鈍,那麼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幫孩子交朋友。
4. 生命在于運動
不運動時再強的理論都沒有支撐,即便是天才也會有負面情緒,最好的發洩方式就是運動,讓孩子學會自我調節。
所以呀,記得讓你家孩子勞逸結合喲~最近在冬奧會上大放異彩的谷愛淩,就很注重這一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