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号周刊#
什麼是運動解剖?
運動解剖是人體解剖的一個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體形态結構的基礎上,重點研究運動對人體形态結構和生長發育的影響,探索人體機械運動規律與體育動作技術關系的一門學科。
人體解剖學的标準姿勢
人體的标準解剖姿勢是身體直立,兩眼向前平視,兩足并攏,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軀幹兩側, 掌心向前。
人體的基本軸
矢狀軸:是指前後方向,并與垂直軸呈交叉的軸。
冠狀軸:冠狀軸也稱額狀軸,是指呈左右方向,并與矢狀軸、冠狀軸相垂直的軸、
人體的基本組織
①上皮組織 ②結締組織
③肌組織 ④神經組織
骨骼肌纖維的收縮過程
當肌纖維收縮時,由Z線發出的細肌絲向暗帶中移動,使明帶變短,H帶變短甚至消失(而暗帶長度不變),結果相鄰的Z線相互靠近,肌節變短。整個肌纖維的長度也就縮短。當肌纖維舒張時,則與上述過程相反,細肌絲向暗帶外移動,結果明帶和H帶都變長,肌節恢複到原來舒張時的長度,但暗帶長度仍然不變。從上述的變化過程說明,不管肌原纖維是收縮還是舒張,粗、細肌絲本身的長度不變,隻是細肌絲沿粗肌絲向暗帶内滑入或滑出,因此這種肌纖維收縮過程的理論被解釋為肌絲滑行學說。
骨骼肌纖維的分類
①紅肌纖維(耐力好)
②白肌纖維(爆發力好)
突觸
突觸是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或神經元與非神經細胞(肌組織、腺細胞)之間的一種特化的細胞連接。
運動系統的組成
運動系統是由骨、骨連接和骨骼肌組成。
骨的分類
中軸骨(80塊)
骨的部位分類 共(206塊)
附肢骨(126塊)
骨的分類:長骨、扁骨
骨的形态分類:短骨、不規則骨
骨的結構:
活體的骨由骨髓,骨質和骨髓組成。其中骨質是骨主要組成部分。
骨的發生與生長
發生 膜内成骨
軟骨内成骨
生長:骨的生長是在膜内成骨和軟骨内成骨的基礎上進行的,包括長長和長粗兩個過程且二者同時進行。
骨齡
骨齡是指骺及小骨骨化中心出現的年齡和骺與骨幹愈合的年齡,也是一種生物年齡。
影響骨生長的因素:
①、種族和遺傳
②、激素
③、營養
④、機械因素
⑤、生物活性物質
腕骨、股骨、髌骨:
腕骨: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鈎骨。
股骨:人體中最長的骨。
髌骨:人體中最大的籽骨。
椎骨:
①椎骨的一般形态特征:椎骨為不規則骨,以胸骨為例,椎骨一般由一個椎體,一個椎弓,一個椎孔和七個突起構成。
②頸椎:第一頸椎→寰椎
第二頸椎→樞椎
第三頸椎→隆椎
胸骨角:在胸骨柄與胸骨體相接處向前凸,稱為胸骨角,可在體表扪及,兩側肋切迹與第2肋軟骨相連接,是計數肋的重要體表标志。
肋
真肋:1~7肋 浮肋:11~12肋 ;假肋:8~10肋
骨連結:
骨與骨之間借結締組織形成的連結,稱為骨連結。
纖維連結
無腔隙骨連結 軟骨連結
骨性結合
有腔隙骨連結
關節的基本結構,輔助結構
關節的基本結構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這3個部分又稱關節三要素、
關節的輔助結構:關節唇,關節内軟骨,韌帶,滑液囊,滑膜壁。
關節的運動
①屈與伸 ②外展與内收 ③回旋 ④環轉
屈與伸的概念
屈與伸是運動環節在矢狀面内繞冠狀軸的運動。一般向前運動為屈,向後運動為伸。但膝關節以下各關節的運動方向則相反,如小腿在膝關節處向後運動為屈,足在踝關節處向後為屈,又稱跖屈,向前為伸,又稱背屈。
關節的分類
按關節運動軸的數目和關節面的形狀,關節可分為:
單軸關節:滑車關節,車軸關節
雙軸關節:橢圓關節,鞍狀關節
多軸關節:球窩關節,平面關節
(2)根據構成關節的骨數關節可分為單關節和複關節
①單關節由兩塊骨組成
②複關節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關節包在一個關節囊内
(3)按關節運動形式,關節可分為單動關節和聯合關節
關節的運動幅度及其影響因素:
❶關節面積大小的差别
❷關節囊的厚薄和松緊度
❸關節韌帶的多少與強弱
❹關節周圍肌肉的伸展性和彈性
❺關節周圍的骨結構
❻其他因素:如年齡,性别和體育鍛煉等因素
❼關節肌肉體積大小
骨骼肌的基本結構 :
每一塊肌肉皆是一個器官,是由肌腹,肌腱,血管和神經構成。
骨骼肌的輔助結構:
①筋膜 ②腱鞘 ③滑膜囊 ④籽骨
骨骼肌的分類:
①根據肌肉形狀可分為長肌,短肌,扁肌和輪匝肌等。
②按照肌纖維排列方向可分為直肌,斜肌和橫肌等。
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①伸展性與彈性
②粘滞性
③收縮性
骨骼肌的工作術語:
①近固定與遠固定
②上固定與下固定
③無固定
影響骨骼肌力量大小的解剖學因素:
胸鎖關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