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總是讓人感念母親的偉大,感恩母親的付出。當然,不隻是母親節,希望大家天天都記得母愛的偉大。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詩詞的讀書人。
關注我,和我一起來欣賞3首寫母愛的冷門詩詞,情真意切,令人動容,流傳千年。
喜歡文章的朋友,記得點贊和分享哦。
第1首,《憶母》:蕭小八娘棄我去,我生方始十三年。如今七十零單五,生死途分竟杳然。
人在失去後,才知道惋惜。在愛情方面,《大話西遊》裡周星馳的著名片段說:“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面前,可是我沒有去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
在親情方面,古人也早有名言講述這個道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為什麼真摯的感情,總是在失去後才後悔莫及?
寫出這首《憶母》的作者陳藻,他母親去世的時候,他才十三歲。雖然還是一個小孩子,但是詩人對母親還是很有感情的,還是一直惦記着。
說“一直”,是因為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他已經“75”歲了,已經是個垂暮老人了,也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活了。
可是,詩人卻一直忘不了自己的母親,從小孩到老人,詩人一直思念着回憶着母親。
詩人最大的遺憾是“人鬼殊途”,自己無法和母親相見。所以詩人這麼多年,一直隻能是單方面的惦記與思念母親,卻沒有機會與母親再見上一面。
這首詩沒有講什麼大道理,也沒有用什麼華麗深奧的詞語,反而通過簡單的數字詞來表達一個兒子對母親的追思。
13和75這兩個數字,省略了過程中詩人對母親的懷念,卻在千年後将這份懷念傳遞到讀者的心裡,令人感慨良多。
第2首,《思母》:霜殒蘆花淚濕衣,白頭無複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籴米歸。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元恭。詩歌的背景,同樣是詩人的母親已經去世,詩人與母親陰陽相隔,無限思念,不由想起當日的往事。
“白頭無複倚柴扉”,一句詩勾連過去與現在。過去的時候,詩人的母親一直依靠在柴門,等待詩人的回家。而現在,詩人的母親已經不在,詩人睹物生情,無限悲傷在其中。
正是在這樣的悲傷與痛苦心情中,詩人更是想起自己最難忘的一件往事。那是在去年五月黃梅時節,詩人家裡窮得揭不開鍋,沒有錢吃飯。
這時候,詩人束手無策,悔恨羞愧:“百無一用是書生!”
而詩人的母親,卻把自己念佛的袈裟拿去送到當鋪,換來了一家人救命的糧食。
對詩人的母親而言,念佛是虔誠的事情,幾乎是老人最虔誠的精神依托。可是,為了兒子,為了這個家,詩人的母親忘記了自己對佛祖菩薩的虔誠,她居然把念佛的袈裟拿去典當。
為了兒子為了家,這個母親做出了這樣大的犧牲!詩人把這一切看在眼裡,眼淚嘩嘩,可謂百感交集。
詩人肯定有悔恨有自責,埋怨自己混得如此差勁,居然把日子過得如此凄慘,居然讓老母親如此受苦,如此付出。
同時,詩人更有無限感動,感動母愛的偉大,感動母親的付出。這感動有多真切深沉,自責和内疚就有多強烈難忘。
正因為如此,時隔一年,詩人還是忘不了這個場面。他的眼睛裡,仿佛又看見母親拿着袈裟去典當,帶着糧食回到家的情景。
這樣的情景,真是無聲勝有聲,足以讓千年後的人們動容啊。
第3首,《西上辭母墳》: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甯 囑 早歸。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陳去疾。詩寫的是詩人臨行前,專門跑到他母親的墳墓上辭别老母親的情景。
詩人不由想起了當年,他離開家的時候,他的母親一直囑托他早點回家,早點與母親團聚。而如今,物是人非,詩人就算想要早點回家,也無法見到他的母親了。
一句“不見丁甯囑早歸”,含有無限傷感,含有詩人對母愛的無限歌頌,在千年後抵達了讀者的心田,讓讀者感觸良多。
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表達母愛的詩詞呢?你們自己創作過詩詞嗎?歡迎留言哦。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多多贊賞、評論和分享我的文章!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是真遊泳的貓,再次感謝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