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寂寞秋日長燕子已南歸

寂寞秋日長燕子已南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3 23:52:10

農曆四月初五是立夏節氣,标志着溫暖春天的逝去、炎熱夏季的到來。

春天是怎麼逝去的?近代詩人吳藕汀《立夏》一詩寫道:“梧桐莺語透春闱,婪尾花開春已非。”婪尾花,是唐朝文人給芍藥起的别名。宴飲時,酒傳至最後一人稱為婪尾酒。芍藥開在春末,所以稱之為婪尾春。

立夏所在的四月别名“清和”。漢代張衡的《歸田賦》中,有“仲春令月,時和氣清”之句,“和清”用來概括二月景物。謝靈運由此生發,有詩句道:“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意思是說,初夏猶如仲春,依然氣清時和、芳草萋萋。後人删去了‘猶’字,便以“清和”為四月的别稱。

寂寞秋日長燕子已南歸(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1

蒲公英 白繼開 攝

稱四月為“清和”,包含着人們對春天的留戀。然而鬥轉星移,時光不會放慢腳步。歐陽修戀戀不舍欲留春:“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司馬光則歡迎四月的到來:“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吳藕汀《立夏》詩的後兩句道:“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櫻筍餞春歸。”春天反正留不住了,不如用新鮮的果蔬為她餞行。

“清和”是短暫的,暑熱即将到來。舊時,京城裡的冰窖于立夏打開,宮廷裡要用冰來降溫;四合院裡的天棚搭好了,小康人家用它來遮擋夏日炙熱的陽光。

“清和”這個名字太好了,佛家弟子把它給了釋迦牟尼的生日,四月八日佛誕日亦被稱為“清和節”,京城内外各大寺廟舉行浴佛盛會,元明兩代的皇宮用糯米和棗蒸制的“不落莢”供佛,并賞給大臣們享用。

明世宗信道不信佛,嘉靖年間停用“不落莢”,四月初四改用“麥宴”賞賜大臣。

清宮裡在四月初一要用櫻桃和“碾轉兒”祭祖。祭祖之後賞給宮人們吃。櫻桃,是北方夏天最先成熟的“山豆子”,“味發酸,核大,一層薄肉,好看并不好吃”。“碾轉兒”是将青軟的大麥粒碾成條後炒熟的,“很黏,有股清香味”。

這“碾轉兒”跟南方有些地方立夏吃的“麥蠶”極為相似。傳至今日的“麥蠶”,大概就是明朝“麥宴”、清朝“碾轉兒”的沿襲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