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詩人王維,一生擅長詩詞·繪畫·音律。王維曾幾度為官,公元721年中進士第,曆任監察使·河西節度使判官·吏部郎中·給事中·被授太子中允·唐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存世詩詞400餘首,山水田園
詩畫美不勝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後人推崇為南宗山山水畫之祖,被人尊稱為“詩佛”。
《鳥鳴澗》是王維在雲溪别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中的第一首,是詩人 居住在紹興縣東南五雲溪(即若耶溪)的作品。這五首詩出自五個風景點,一詩一景。
《鳥鳴澗》
作者: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教科書全解:夜晚,人們都安靜下來,隻覺得桂花在在春風中簌簌飄落,夜靜悄悄的,山中顯得特别空寂。月亮出來了,驚醒了山裡正在栖息的鳥,時而在山澗中鳴叫。
古詩文網:鳥鳴澗譯文及注釋,譯文:
寂靜的山谷中,隻有木樨花在無聲的飄落,甯靜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時驚動了山中栖鳥,在春天的溪澗裡不時的鳴叫。
注釋:
鳥鳴澗:鳥兒在山澗中鳴叫。
桂花:指木樨花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種,這裡寫的是春天裡開花的那種。
春山:春日的山,也指春日山中。
時鳴:偶爾(時而)啼叫。
不少學者質疑:“王維《鳥鳴澗》中有”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桂花的花期是秋季農曆八月十五左右,那麼何來春山?”
此問題是非常符合季節情理的,絕大部分的桂花都是在八月十五左右開花,花期也比較長。
桂花樹的品種十分多樣,桂花的花色也五顔六色,黃的·白的·紅的。以及似白·似黃·似紅,花色美不勝收,花香撲鼻,有的很遠就能聞到香氣,有的隻有淡淡的香味。桂花樹的學名比較多:有“金桂”,“銀桂”,“丹桂”,“月桂”,均屬于木樨科。
“ 月桂”就是“四季桂”,這種桂花樹屬于稀缺而珍貴品種,它的另外學名是“月月桂”,“佛頂珠”,“日香桂”和“天香台閣”。“四季桂”在每年的一月·四月·八月·十一月開花,花香及淡。而絕不是古譯文所囊括一切的”木樨花“。“四季桂”不是原生樹種,是派生樹種。詩人詩中的桂花樹,應該是原生态桂花樹,而非“四季桂”。
這個問題使我想起了陶淵明的一句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始終有人質疑:既然在東籬下采菊,那應該一台頭見到的是東山或西山,哪能見到南山?除非你要扭頭,哪裡會有“悠然”?
那年,我們有幸來到陶淵明做此詩的地方,它位于湖北和四川交界處,離陶淵明做“桃花園”處不遠。當地人指着一座山告訴我們:“這就是陶淵明所說的”南山“,從曆史上到今天都叫”大南山“。我們恍然大悟,原來所謂的”南山“,不是南面的山,而是叫”大南山“,還被省去了一個”大“字。如果換成”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大南山。“那就不是陶淵明的詩了。我們再回到王維的詩句:”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春山“多以春天的山裡作解,”春澗“又以春天裡的山澗作解,我認為太過強牽。”春山“為什麼就不是一座山的名字呢?隻有”春山“是一座山的名字,才有後來的”春澗“。如此大名鼎鼎的詩人在20個字的詩詞裡出現兩個”春“字,就不為怪了。
以上都是本人的杜撰,但是,我認為《鳥鳴澗》作如下詩解比較好些。
在寂靜的夜晚,悠閑自在的在春山中,聽到了桂花落地的聲音。月亮出來了,驚動了山中的小鳥,時不時的在春山的山澗中鳴叫。
詩,本身就是一種境界,任你浮想聯翩,任你在優美的詩句中馳騁,任你推來敲去,任你遐想漣漪。可就是不要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這首詩的真正意境,是描寫了春山之”靜“。”人閑"·“人靜”·“心靜”。還有那靜中的“動”,“花落”·“月出”·“鳥鳴”。一靜一動,襯托出“春山”之美,詩人之意境。
今天,如果誰在若耶溪找到王維這首詩的出處,将此地命名為“鳥鳴澗”.又何嘗不可?而且一定賓客如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