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肺癌的放療效果及作用

肺癌的放療效果及作用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3 05:04:47

肺癌的放療效果及作用?在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在所有癌症中最高而在肺癌的全程治療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患者都會選擇放療,早、中、晚期的肺癌患者都可以通過放療進行治療,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肺癌的放療效果及作用?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肺癌的放療效果及作用(放療地位不可忽視)1

肺癌的放療效果及作用

在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在所有癌症中最高。而在肺癌的全程治療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患者都會選擇放療,早、中、晚期的肺癌患者都可以通過放療進行治療。

清遠市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宋慧勝介紹,放療發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曆史,被譽為“隐形的手術刀”。在傳統治療中,放療與手術、化療一起統稱為惡性腫瘤治療的“三駕馬車”。據統計,約65%~75%的腫瘤患者在其治療的過程中接受過放療,所以正确使用放療非常重要。

早期放療是根治腫瘤的方法之一

宋慧勝介紹,放療是放射治療的簡稱,是利用高能射線的電離輻射作用來殺傷癌細胞的方法。治療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線的劑量集中到腫瘤病變内,殺滅腫瘤細胞,同時最大程度地保護鄰近的正常組織和器官。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通常将肺癌分為四期,分别是I期、II期、Ⅲ期和IV期。”宋慧勝說,I期相對來說腫瘤發現比較早,病竈的體積比較小,沒有發生局部淋巴結轉移,也沒有髒器轉移。

大部分早期肺癌的患者首選手術治療,但對于一些高齡、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麻醉和手術的肺癌患者,或不願意手術的患者,除了手術治療外,也可以考慮放療這個治療手段。

早期肺癌經過根治性放療可以達到臨床治愈。常用的放療方式包括三維适形放療、立體定向放療、TOMO放療、質子重離子放療等。

有臨床研究數據顯示,立體定向放療對于不能手術的,早期非小細胞型肺癌(NSCLC),局部控制率可達90%,是高危、老年或者拒絕手術的早期肺癌患者實現根治腫瘤的治療方法之一。

但實際上,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就已經是中晚期。此時,同步放化療成了此類患者的一種标準治療方法。同步放化療是指放療聯合全身化療,一般需要接受4-6個療程的化療,為期一個半月的放療。

小細胞肺癌對放射線敏感

“對于肺癌Ⅲ期患者,我們稱為局部晚期。”宋慧勝介紹說,對于Ⅲ期肺癌患者,通常腫瘤較大,很大一部分患者已出現縱隔淋巴結轉移,屬于局部晚期。這類患者手術治療很難達到根治的效果,指南建議對不可切除的Ⅲ期肺癌患者首選根治性同步放化療,這時候放療盡可能要達到根治的效果,放化療結束後,可以考慮免疫治療維持。

對于有遠處髒器轉移的晚期肺癌,放療這種局部治療手段似乎作用不大。不過,針對一些局部有顯著症狀的轉移竈,可以考慮姑息性放療減輕症狀,比如骨轉移,可以通過放療減輕疼痛;腦部轉移竈可以放療控制病竈發展,減輕腦水腫;腎上腺轉移可以通過放療控制病情。多發腦轉移患者一般選擇全腦放療,寡轉移竈可以選擇立體定向放療。

放療在小細胞肺癌中的“地位”很高,小細胞肺癌對放射線敏感,早期小細胞肺癌通過放療和化療聯合治療有可能會使疾病達到完全緩解。

小細胞肺癌手術患者,術後N1、N2患者需要進行縱隔淋巴結放療。對于未行手術的小細胞肺癌,前期治療結束後,指南建議對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的患者進行全腦放療來預防腦轉移。

放療除了單獨運用,也可以和手術、化療、靶向和免疫藥物等聯合應用。放療在控制局部病竈的同時,可以釋放腫瘤新抗原進入免疫系統,激活細胞免疫反應,可引起“遠隔效應”,進一步改善患者療效。

絕大部分的放療不良反應都比較輕微

不少人因為擔心放療産生輻射,“畏射線如虎”。事實上,絕大部分的放療不良反應都比較輕微,放療後會産生相應的皮膚損傷。

初期照射區域皮膚發紅,後期部分患者會出現皮膚幹燥、瘙癢,一些患者會出現脫皮等症狀。隻有照射全腦時,患者才會有脫發。大部分患者在放療後,會産生疲乏的感覺,但多數可以耐受。

一些患者在經過約2周的放療後,常伴有咽喉疼痛、幹咳等症狀,大部分患者會有進食梗阻感。這是因為放療使得咽喉産生間歇水腫,症狀輕微者僅需要注意飲食即可,可進食溫涼軟食,禁食過熱、幹硬以及較黏的食物等;症狀嚴重者需及時就診,接受抗炎、表面麻醉劑治療,必要時鼻飼或靜脈補充營養。

【撰寫】陳之瑜 劉秋宜

【通訊員】彭可明

【作者】 劉秋宜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