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在一個鲩魚樣本中檢出了孔雀石綠,引起了高度重視。說起鲩魚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我國淡水養殖四大魚種之一的“草魚”多數人應該吃過吧?鲩魚也就是草魚,是草魚的學名。
再說說此次新聞的主角兒“孔雀石綠”。孔雀石綠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工業染料,顔色跟名字一樣美麗,常常用于絲綢、羊毛、皮革和紙張的染色。
作為一種燃料,怎麼會出現在魚體内?這就要說說孔雀石綠的另一個作用了。孔雀石綠除了能作染料,還是一種能殺蟲殺菌的藥物,可用于治理魚類和魚卵的寄生蟲、真菌或細菌感染問題,而且價格低、效果好。
因此,孔雀石綠曾在很多國家被用作水産養殖和運輸過程的殺菌劑,來預防魚類生病,降低死亡率。
然而好景不長,後來的研究發現,孔雀石綠具有高毒性、高殘留的特點,長期接觸甚至具有緻癌、緻畸、緻突變的作用。如果孔雀石綠進入魚體内,可以轉化為無色孔雀石綠,長期殘留于魚體脂肪組織中。人吃了含有孔雀石綠的魚後,會危害到身體健康。
因此,包括加拿大、美國、歐盟在内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陸續将孔雀石綠列為水産養殖的禁用藥物。2002年,我國也将孔雀石綠列入《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化合物清單》,禁止在漁場使用。
本來故事到這裡就該結束了,誰知孔雀石綠生命力異常頑強,在世界範圍的圍剿下依然能夠夾縫生存,在被禁用的這麼多年來,各國各地仍不斷有魚類中檢出孔雀石綠的報道。主要原因在于它廉價又好用,對治療水黴病有特效,目前又沒有很好的替代藥物可以使用。所以孔雀石綠在很多地區禁而不止,違法濫用現象時有發生。
不同種類的魚受孔雀石綠污染的情況不同,主要與養殖環境和魚種抗病性等因素有關。根據全國各地報道的檢測情況,桂花魚(鳜魚)是魚類中孔雀石綠檢出率相對較高的魚種。
另外,黃骨魚、鲑魚(三文魚)、鲶魚、鯉魚、鲩魚(草魚)、鲫魚、鳙魚(花鲢、胖頭魚)、江團魚、烏鳢(生魚、黑魚)、雜交鳢、鲈魚等魚類中均檢出過孔雀石綠殘留。魚類中孔雀石綠檢出率還與季節有關,秋冬季節水溫低,魚類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對藥物的需求更高,通常也更易檢出孔雀石綠。
孔雀石綠是具有潛在緻癌性的物質,應嚴厲打擊魚類養殖和運輸中違法濫用的現象,以保護消費者健康。除了需加強監管外,還應積極研發在水産養殖中可以替代孔雀石綠的低毒、高效藥物。
消費者在選購魚類時,要在正規的商家選購。注意及時了解食品安全部門的相關公告。少吃或不吃可能含有孔雀石綠的魚類。
—End—
*撰文:馬博士健康團-馬冠生博士、王小丹博士生
馬冠生博士
·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 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
·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
· 九三學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
· 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