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滿太行春意濃
高書偉攝
□本報記者李虎成代娟
3月17日,走進新鄉市區北部的鳳凰山,黃的銀翹、白的杏花、粉的桃花争奇鬥豔,當年滿目瘡痍的礦山經過持續修複治理,如今綠意盎然,生機勃發。
“這棵樹是我們2008年栽下的,當時隻有兩米多高、三四厘米粗,如今已有十五六米高、近40厘米粗了。”在鳳凰山森林公園服務中心院内,新鄉市林業種苗服務站副站長翟常明指着一棵雪松說。
高大的雪松枝繁葉茂,綠意婆娑,十幾年來,見證着鳳凰山的涅槃。
因為礦産資源豐富,上世紀80年代,鳳凰山就聚集各類建材企業達300餘家,一度成為豫北地區重要建材集散地之一。在為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這裡也付出了慘重的環境代價。開采礦石導緻山體植被破壞嚴重,多處山體寸草不生。“沒毛的鳳凰不如雞”,這是别人的奚落。“睡覺蒙着臉,吃飯捂住碗,一年吃下半塊預制闆”,這是當地人的自嘲。
是金山銀山,也要變綠水青山。面對群衆呼聲,在前期進行鳳凰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後,2006年,新鄉市召開鳳凰山森林公園建設動員大會,正式拉開鳳凰山綠化序幕。從當年開始,新鄉每年春節後首個全市大會的主題就是生态建設。多年來堅持不懈,每年投入巨額财力,累計植樹2000多萬株。2018年以來,實施的礦山生态修複項目累計植樹26萬餘株。目前鳳凰山核心區植被已基本恢複。曾經的“落毛”鳳凰終于涅槃複綠。
2018年以來,新鄉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建設“山水林田湖一體化生态城”,并将鳳凰山森林(生态)公園建設作為重點,以生态為基礎、以山水為骨架、以景觀為載體、以文化為靈魂、以産業為引擎,構建“山水林田湖草遊居”于一體的新鄉城北生态綠核、南太行旅遊驿站、牧野文化勝地。
舉目遠眺,占地1800餘畝的青龍山上,春節前種下的5.6萬株車厘子、棗樹、石榴樹、核桃等長勢正好,其間點綴的蓄水池碧水清波,蜿蜒的水泥步道錯落有緻,時見遊人徜徉其間。
“過兩年你再來,鳳凰山一定是春來山花爛漫、夏季郁郁蔥蔥,金秋碩果累累,冬日雪中透綠……”告别時,鳳泉區鳳凰山礦山森林公園服務中心主任郭金義向記者發出邀約。
作者:李虎成代娟
來源: 河南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