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華妃年世蘭對雍正皇帝愛而不得,一腔深情終被錯付。在劇中雍正皇帝最愛的人是純元皇後,華妃入府時純元皇後已經去世,那個時候可能是因為年羹堯的勢力,也可能是因為華妃的開朗明媚幫助雍正走出傷心,所以華妃自入府就是專寵,雍正皇帝登基後更是寵冠六宮。
但是,華妃是一心一意愛着雍正,可雍正對華妃的寵愛中卻夾雜着算計。因為忌憚年羹堯的權勢,華妃的第一個孩子就被雍正借端妃之手除去,又給華妃用了歡宜香,讓華妃徹底不能生育,剝奪了她做母親的權力。
也正是這一點被華妃知道後,心灰意冷之下她選擇撞柱而亡。
不過華妃最終還是在雍正心裡留下痕迹,因為雍正後宮受寵的嫔妃都是純元周邊,或多或少都有純元的痕迹,皇後是純元的妹妹,敬妃的性格、甄嬛的容貌、安陵容的嗓音、沈眉莊的孤傲清冷,連一開始餘莺兒的得寵也是因為一句純元皇後曾經說過的詩詞: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整個後宮,隻有華妃受寵,不是因為她像純元,而是因為她是年世蘭。
華妃死後,她甚至在後宮還擁有了自己的周邊,就是馴馬女葉瀾依。同樣的在馬上英姿飒爽的身姿,同樣驕縱的性格。
曆史上華妃年氏确有其人,是年羹堯的妹妹,而且雍正對年氏的感情非常深厚,完全不像電視劇中那樣夾雜着那麼多算計。年氏也不像電視劇中那麼驕縱跋扈,史料記載中的貴妃年氏性格是很溫婉的。
年氏在雍正還是王爺的時候進入王府,一入府就是側福晉。當時府中已經有嫡福晉烏拉那拉氏,側福晉李氏,格格鈕祜祿氏,還有一些别的侍妾。
也就是說,《甄嬛傳》裡一路開挂的大女主鈕祜祿氏·甄嬛,其實曆史上原本在雍正身邊都排不上号。
年氏入府便是專寵,這也是真的。年氏是康熙皇帝親自下旨賜給雍正的,當時雍正已經33歲,年氏剛剛15歲。可能是因為康熙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年羹堯的勢力,或者是年氏本身能夠讓雍正喜歡,總之,雍正對年氏非常寵愛。
自年氏入府,八年的時間裡先後為雍正生下皇四女、皇七子、皇八子和皇九子,并且,在此期間再沒有别的女人為雍正誕下子嗣。
而在年氏去世直到雍正去世的十年裡,雍正皇帝也隻得了一個弘瞻。
另外,雍正的兒子都以“弘”字排行,而年氏的孩子都未及成年便夭折,乳名以“福”字排行,三個兒子分别叫福宜、福惠和福沛。
從這三個名字上也可以看出雍正對這三個孩子的疼愛,可能是雍正皇帝希望他與年氏的孩子能多些福氣庇佑,他并沒有希望這三個兒子能有多大的本事,隻希望孩子們能健康平安,多些福氣,這恰是一個父親對孩子對基本的希望。
隻可惜他與年氏的孩子還是接連夭折了,皇四女不滿兩歲夭折,福宜僅活了七個多月,福惠活到了八歲,福沛剛剛出生便夭折了。
雍正三年,年氏病重,在圓明園養病。在這一期間,雍正忙于政務,對年氏疏于照顧。祭天大典和康熙祭奠需要雍正來回奔波,年氏因病不能随行。但對于年氏的病情,雍正非常關心,經常親自詢問。
盡管如此,這個孩子還是被雍正破例列入宗牒,排行皇九子。
這次小産對年氏的身體損害極大,傷了根本,無法再有身孕。年氏的孩子接連從她身邊離世,這對年氏是個相當大的打擊。
雍正繼位後,便将年氏封為貴妃,而當初在府中與她同為側福晉,資曆比她更老的李氏封了 齊妃。
然而随着雍正登基日久,他開始謀劃着對年羹堯下手。年羹堯戰功累累,功高蓋主,作為君王,不可能容忍這樣的存在。
然而從時間上看,因為年氏的存在,雍正還是對年羹堯忍耐多時,直到年氏去世才動手。
雍正三年,年氏病重,在圓明園養病。在這一期間,雍正忙于政務,對年氏疏于照顧。祭天大典和康熙祭奠需要雍正來回奔波,年氏因病不能随行。但對于年氏的病情,雍正非常關心,經常親自詢問。
這一段時間裡,雍正和年氏難以見面。雍正知道年氏病重,便下了這樣的旨意:
此三年以來,朕料理政事,每日無暇,醫治事未加留心詳查,飲藥俱交大夫,以緻耽擱。今漸至病重,朕甚轸念,貴妃着封為皇貴妃,倘事出,一切禮儀俱照皇貴妃行。
這一道旨意,雍正對自己不能時時陪伴在年氏身邊頗為自責,他将年氏晉封為皇貴妃,并且提前做好了年氏身後的打算。
祭天大典完成後,雍正馬不停蹄趕到圓明園,辍朝五日,諸事不理,專心陪着年氏。以雍正皇帝的勤政程度,這是非常難得的,可見他對年氏的感情深厚,不是作僞。
年氏死後,年羹堯才得到清算。而且年家除年羹堯和他的兒子外,其他人并未被株連,在此後十年裡,年氏的父親還連連晉升,想必也是為了讓年氏心安。
《甄嬛傳》裡華妃求而不得的東西,曆史上的年氏得到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