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深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三十六計之第十七計:抛磚引玉
原文:類以誘之,擊蒙也。
譯文:用類似的事物去迷惑、誘騙敵人,使之懵懂上當,中我圈套,然後擊敗敵人。後來抛磚引玉也指以自己的粗淺的意見引出别人高明的賞識。
典故:楚國輕取絞城
公元前700年,楚國發兵攻打絞國(今湖北鄖縣西北),大軍行動迅速。楚軍兵臨城下,氣勢旺盛,絞國自知出城迎戰,兇多吉少,決定堅守城池。
絞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楚軍多次進攻,均被擊退。兩軍相持一個多月。楚國大夫莫傲屈居瑕仔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認為絞城隻可智取,不可力克。他向楚王獻上一條“以魚餌釣大魚”的計謀。他說:“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誘之。”楚王向他問誘敵之法。
屈瑕建議:趁絞城被圍月餘,城中缺少薪柴之時,派些士兵裝扮成樵夫上山打柴運回來,敵軍一定會出城劫奪柴草。頭幾天,讓他們先得一些小利,等他們麻痹大意,大批士兵出城劫奪柴草之時,先設伏兵斷其後路,然後聚而殲之,乘勢奪城。
楚王擔心絞國不會輕易上當,屈瑕說:“大王放心,絞國雖小而輕燥,輕躁則少謀略。有這樣香甜的釣餌,不愁它不上鈎。”楚王于是依計而行,命一些士兵裝扮成樵夫上山打柴。
絞侯聽探子報告有挑夫進山的情況,忙問這些樵夫有無楚軍保護。探子說,他們三三兩兩進出,并無兵士跟随。絞候馬上布置人馬,待“樵夫”背着柴禾出山之機,突然襲擊,果然順利得手,抓了三十多個“樵夫”,奪得不少柴草。
一連幾天,果然收獲不小。見有利可圖,絞國士兵出城劫奪柴草的越來越多。楚王見敵人已經吞下釣餌,便決定迅速逮大魚。第六天,絞國士兵像前幾天一樣出城劫掠,“樵夫”們見絞軍又來劫掠,吓得沒命的逃奔,絞國士兵緊緊追趕,不知不覺被引入楚軍的埋伏圈内。當即隻見伏兵四起,殺聲震天,絞國士兵哪裡抵擋得住,慌忙敗退,又遇伏兵斷了歸路,死傷無數。楚王此時趁機攻城,絞侯自知中計,已無力抵抗,隻得請降。
無獨有偶:諸葛亮用木牛流馬換糧食
諸葛亮伐魏時,為解決山路運糧不便問題,發明制造了木牛和流馬兩種類似推車的木制運輸工具,用來運糧食,以為久計。這木牛流馬蠻好,上山下嶺如履平地。
司馬懿接到這個消息,大為吃驚。諸葛亮的糧食能夠供應上來,堅守不戰之計肯定落空,諸葛亮何日會走呢?于是急喚張虎、樂綝兩人過來,要二人各領五百軍,從小路過去,搶幾匹過來看看。張虎、樂綝趁夜出兵,從運糧軍背後抄斷,果然搶得幾匹。
司馬懿非常高興,招來能工巧匠将木牛流馬拆開,依據尺寸仿造出二千餘隻,果然分毫不差,應用自餘,于是也用來往返運輸糧食。
有次,魏将岑威正運得高興,不料蜀兵大将王平大軍截糧,沒辦法隻得棄了糧車逃走。王平引軍将木牛流馬推走。魏軍郭淮将軍聞知糧草被劫,疾忙引軍來救,一陣拼殺,好不容易奪回木牛流馬,可卻怎麼也推不動了。正疑惑間,忽鼓角喧天,喊聲四起,蜀軍魏延、姜維又領兩路軍來,重新奪走了糧車,一推木牛流馬又走了。
郭淮看見,欲回兵再追。這時,突然一支怪異之兵出來,一個個一手執繡旗,一手持寶劍;身挂葫蘆,内冒煙火;五彩塗面,鬼頭獸身,妝出種種怪異之狀,護送着木牛流馬不慌不忙地離去。郭淮軍大為驚懼,不敢再追。
大批的糧食就這樣被諸葛亮奪去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諸葛亮将木牛流馬的舌頭設計成一個類似鎖的裝置,擰轉則鎖定了木牛流馬,反扭過來則猶如開了鎖。聰明的司馬懿什麼都研究透了,可能唯獨這個鎖的裝置忽略了。這樣,諸葛亮用幾匹木牛流馬,換回了二千多隻木牛流馬及大批的糧食。至于那支怪異部隊,則是善于裝神弄鬼的諸葛亮布的疑兵。
其他:抛詩引詩
唐朝時有一個叫趙嘏(gǔ)的人,他的詩寫的很好。曾因為一句“長笛一聲人倚樓”得到一個“趙倚樓”的稱号。那個時候還有一個叫常建的人,他的詩寫的也很好,但是他總認為自己沒有趙嘏寫的好。
有一次,常建聽說趙嘏要到蘇州遊玩,他十分的高興。心想,“這是一個向他學習的好機會,千萬不能錯過。可是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留下詩句呢?”他想,“趙嘏既然來到蘇州,肯定會去靈岩寺的,如果我先在寺廟裡留下半首詩,他看到以後一定會補全的。”于是他就在牆上題下了半首詩。
後來趙嘏真的來到了靈岩寺,在他看見牆上的那半首詩後,便提筆在後面補上了兩句。趙嘏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他用自己不是很好的詩,換來了趙嘏的精彩的詩。
創作(碼字)不易,難道你不關注、轉發并贊一下麼???更多知識與娛樂,盡在“三人聚衆”(八大平台都一樣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