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敦煌莫高窟壁畫特征

敦煌莫高窟壁畫特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4 18:41:45

敦煌莫高窟壁畫特征(淺談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特點)1

位于甘肅的敦煌是古代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這顆耀眼的明珠在我國古代中原同西域的交流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敦煌石窟也是我國重要的藝術瑰寶。敦煌石窟主要是莫高窟和榆林窟,其次還包括西千佛洞、東千佛洞和五個廟石窟。

敦煌石窟創建于十六國時期,曆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的建造,至今保存着公元4世紀至14世紀千餘年的石窟500多座、彩塑3000餘身,壁畫5萬多平方米,還有藏經洞出土的數萬件敦煌文獻和紙布絹畫等,被學術界視為當今世界上無與倫比的佛教石窟藝術寶庫。敦煌石窟藝術的博大精深,主要體現在壁畫上。

敦煌壁畫的藝術風格,集中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制作手法和風格特征,就形式風格而言,它是線描造型、裝飾性構圖、工筆重彩、以形寫神等幾個方面有機結合的産物。

線描是我國書法與繪畫藝術造型的主要手段,敦煌壁畫也繼承了這種造型手法,使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從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彩陶紋飾中的編織紋、鳥獸紋、幾何紋等,商周青銅器上的雲氣紋、夔龍鳳紋等,再到西漢帛畫上的線描,可以看出線條在其中的傳承和發展。敦煌壁畫就繼承了線描的刻畫方式,表現出其自身的特點。

中國幾千年來繪畫藝術有着構圖上的裝飾性,這是一種優良的傳統。早期的敦煌壁畫,在人物布局形式結構上一脈相承地充分運用了對稱、均衡、反複、重疊等手法,疏密有緻、輕重适宜,在變化中尋求統一,在整體中又有沖突,從中展示出了壁畫匠人高超的藝術技巧。

中國繪畫從一開始就注重顔色,無論是彩陶上的墨與紅的對比、漆畫上的紅與綠交輝,還是帛畫上五彩缤紛的顔色,都顯示出工筆重彩的特點。敦煌壁畫中形象的色彩,主要按照“随類賦彩”的标準,并且賦以重彩,使畫面顯得輝煌、明快、濃重、熱烈,同時又在一幅畫面上達到色彩的統一。

以形寫神,是中國古代繪畫創作與評論的最高準則。這一點在敦煌壁畫上同樣體現出來,不論是何種題材,何種人物,都是為了表現主題的内心活動,所以敦煌壁畫的線描和色彩的運用都是為了達到“以形寫神”的最終目的。

由于敦煌壁畫的創作曆時較長,所以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造型風格特點。從初創時期到後來的元代,敦煌壁畫經曆了許多風格的變化和發展,其中魏晉南北朝和唐代的樣貌比較豐富,具有代表性,下面便以敦煌莫高窟為例,分析這兩個時代的風格特征。

魏晉南北朝是敦煌莫高窟藝術史上的早期階段,出現了許多的風格面貌。敦煌莫高窟藝術的發展最早是伴随着印度佛教藝術的東漸傳播而開始的,并随着佛教在中國的式微而結束,體現出了外來佛教藝術逐漸中國化的過程。所以,在魏晉南北朝的早期階段,在表現技法上表現出了印度佛教美術與漢晉美術的相互疊加,同時也表現出了印漢兩種文化的交融。我們看到在當時就已經很熟練運用的鐵線描,平面裝飾效果的壁畫風格也在逐漸的成熟。值得引起人們關注的還有“秀骨清像”人物的出現,人體修長,清朗飄逸,藝術刻畫追求的是内在氣質,反映了老莊玄學思想的南朝士大夫的審美追求。

至唐代,佛教的傳入進入了全盛時期,在敦煌莫高窟中從内容到形式上都體現出了新的風貌。内容多以民族化的佛經為主,人物形象接近于現實生活,注重畫面的遠近透視關系,有了較真的視覺效果和感受。在表現技法上,唐代壁畫人物造型均趨于寫實,比例适度、勻稱,神态莊嚴沉靜,菩薩造型女性化并且豐腴健美,這也是佛教藝術民族化的體現。北朝、隋時期的壁畫主要用鐵線描,而唐代逐漸運用自由奔放的蘭葉描。這種線的運用上的變化更體現出了以虛實表現體積,從整體藝術風格上來說從前期的氣勢磅礴向後期的精細柔美轉變。

敦煌壁畫藝術博大而精深,絢爛無比,是值得我們關注和研究的,其所具有的史料價值已經大大超越了宗教意義,多學科的形象資料價值、認識價值是無可比拟的,這也是它成為世界文化珍貴遺産的原因,被譽為“牆上博物館”。

來源:豆丁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