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偶然讀到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在讀碩士吳科宏發表在人民日報公衆号的一篇題目《最好的關系:相識于緣,相交于情,相處于品,相守于心》的文章,頗有感觸,所以要留下一點文字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關系,或涉及工作,或涉及生活,或涉及人和社會,總之各種關系複雜,尤其是在快節奏的信息時代,有些人感到關系很難處,人很難交往,由此而陷入到各種關系的泥潭,導緻自己不快樂,不陽光,甚至有的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你能讀到人民日報的這篇《最好的關系:相識于緣,相交于情,相處于品,相守于心》文章,或許你就會茅塞頓開,感悟多多。人是社會中的一個分子,根本不能脫離社會,人是在社會中生活着的動物,既然是生活就離不開各種錯綜複雜的關系。要破解各種關系的難題,首先就應該要了解一些人與社會,人與人關系的基本知識。
首先要了解人的基本定義,人是什麼?人,可以從生物、精神與文化等各個層面來定義,或是這些層面定義的結合與綜合的一種高級動物。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使用語言、具有複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夠建立團體與機構來達到互相支持與協助的目的的高級動物。
在中國的古代早就有人對人的概念有一個定是:人,是有曆史典籍,能把曆史典籍當作鏡子以自省的動物。而對人定義的解讀最為經典的還是馬克思的那句話:“人的本質是其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是目前為止對人最經典最科學的解讀。
在了解了人的定義後,我們再了解一下什麼是社會。社會一詞的漢字本義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社會在現代意義上是指為了共同利益、價值觀和目标的人的聯盟。社會是共同生活的人們通過各種各樣社會關系聯合起來的集合,其中形成社會最主要的社會關系包括家庭關系、共同文化以及傳統習俗等。
而對社會最為淺顯易懂和最為經典的解讀當屬清華大學教授孫正平先生的解讀,記得2010年在魯迅文學院學習時,孫教授在授課時講到什麼是社會,他說中國社會就是一個圈子社會,各種各樣的圈子,大圈子與小圈子,圈子套圈子而形成了中國社會。剛聽到這個解讀時或許還很不理解,仔細一想确實就是這樣。比如家庭親屬圈子,同學戰友圈子,同事工作圈子等等,這些圈子又與外界有着割舍不斷的圈子和關系,這就是中國社會的現狀“圈子社會”。
我們從人與社會的定義就不難看出,人與人,人與社會等都有着這樣或那樣的關系。而個人與社會又是一種對立統一的關系,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因為,社會就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組成的,離開了人就沒有了社會,社會的本質就是人的一種存在形式。同時,人是社會的人,離開了社會的人也就無法生活。而在社會生活中的個體人來說,就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關系。如何處理好各種關系就是一門學問。
所以,人民日報的這篇《最好的關系:相識于緣,相交于情,相處于品,相守于心》就給我們一個很好的解釋和回答。這就是說,人最好的關系就是相識于緣。成年人的世界,相遇容易,相守難。緣分讓我們相遇,但契合的靈魂、彼此的真心,才是長久相處的秘訣。所以,人在社會和生活的交往關系中,甚至人生世間最好的關系,便是相識于緣,相交于情,相處于品,相守于心。
先說相識于緣。人與人之間,是有磁場存在的。有的人,相識已久,卻仍舊生疏;而有的人,一經相遇,就是一世知己。漢學家費慰梅曾說,她和林徽因的友情,幾乎是“一見鐘情”。林徽因的爽朗熱情,深深吸引着她,而兩人的相識,則是莫大的緣分。就這樣,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閨蜜,在異國他鄉彼此慰藉。
張愛玲說過:“于千萬人之中, 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真正的友誼的形成,并非由于雙方有意的拉攏,而是帶些偶然,帶些不知不覺。”兩個毫無幹系的人,能相識且一路并肩,是緣分使然。就如《綠皮書》中所說:這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恰巧我們成為了朋友,這不是緣分,是因為我們本就應該是朋友。
其次說相交于情。《警世通言》有雲:“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人世間,相識不一定相交,志趣不相投,自然難以相互吸引。相近的愛好,相似的性情,更能為彼此的友誼添磚加瓦。
北宋文學家晏殊的朋友不多,而王琪,是他唯一相見恨晚的詩友。隻是因為,他倆有句詩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對話。而且正是這樣的對話,才讓他們渾然天成,巧奪天工,二人經常在一起賦詩飲酒,成為了一生的摯友。你懂我的言外之意,我知你的弦外之音,這樣的友誼如同高山流水般,相輔相成,交相輝映。這就是說,人生在世,千金易得,知己難求。若能合于性情、忠于志趣,便是難得的情誼;若能相互理解、心意相通,更是彼此莫大的幸運。
再說相處于品。人品的好壞,決定了朋友最終的走向。“好人品”總能讓人感受到滿滿善意,讓人覺得踏實可靠,不自覺地想要靠近。人生在世會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很多關系,很多同路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走着走着就斷了,走着走着就沒了,這就是涉及緣分的問題。而緣分,隻能決定我們今生會遇見誰;而人品,卻是決定着我們能留下誰。
人與人之間,相處下來便可觀其性,察其德,知其品,明其心。人品厚道的人,為人坦誠,不耍小聰明,更不會拿自己的底線換取眼前的利益。與這樣的人同行,你就是幸福的,安全的,快樂的。其實,一言一行辨人品,一朝一夕見人心。最好的朋友,必定品性相合,德行相宜。
還說相守于心。西晉文學家傅玄在《何當行》中寫道:“同聲自相應,同心自相知。”朋友間,志同道合,才能相互理解;真心交付,才能相守久遠。巴金和冰心有着70年的深厚友誼,從98封兩人來往的書信,便可見他們的情誼。
難怪冰心能夠對這份友情坦蕩而感激,她曾在巴金的畫像旁題字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際當以同懷視之。”巴金也曾回應冰心:“冰心大姊的存在,就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她就像一盞明燈,為我照亮前方的道路。燈亮着,我便能放心地大步向前,也不會感到孤獨。”後來巴金與冰心兩人分離于兩地,但他們也始終惦記着對方,用書信傳達對對方的關懷。
這就是說,“以心交友,淡泊明志,友不失矣。”但凡是長久的友誼,注定坦誠相見。最靠譜的感情,注定真情以待。朋友間,唯有留下真心實意,才能長久相守。
讀者朋友,當你讀過這段文字時,是否會對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呢?其實,人世間最好的朋友與最好的關系就是:相識于緣,相交于情,相處于品,相守于心。願你用自己的緣、情、品與心找到最好的朋友、最好的關系,讓自己的人生更幸福更快樂!
畢竟,一時的相交,就是一世的相處。願我的讀者都能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與最好的關系,讓你的人生更幸福與更快樂,提高幸福指數與生活品位和人生的滿意度與幸福度。所以,請你還是用“緣、情、品、心”去尋覓自己最好的朋友與最好的關系吧!
立體看世界,客觀論人生。魯源寫作讀書會今天的話題就聊到這裡。如果看了我的文字,你會有受益的話,可别忘了點一下關注、點評與轉發哦。以心養善,以善養德,以德養人。傳播正能量,才能讓我們的生活和人生更幸福,更快樂,更完美。願所有的美好與你不期而遇。感謝你的閱讀、點評與轉發。我們下期再見。謝謝您的關注!#頭條創作挑戰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