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懶,大家都知道吧,在《瘋狂動物城》中,我們都要被樹懶慢吞吞地說話和動作搞得心力交瘁了。但是它不僅慢,還很懶,懶得動,也懶得吃。你們猜,它能忍住不吃不喝多長時間?一個多月!
《瘋狂動物城》中的樹懶
要是讓我們餓上三天,就能魂體分離了。但是我們今天講述的一種動物,比樹懶更離譜。為什麼動物可以餓很久?它們如何繁殖後代?壽命有多長?它的長壽秘訣又是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種可以7年不吃不動,12年才交配一次,而且長得還與龍最相似的“最懶”動物,到底是什麼呢?
7年不吃不動的秘訣先偷偷告訴大家,這個堪稱地球上“最懶生物”的動物其實就是常年生活在黑洞中的兩栖動物——洞螈。
超慢節奏生活的洞螈
在17世紀,著名的探險家和博學家 Johann Weikhard von Valvasor第一次發現了洞螈的存在,這個隐居在地球上1500多年的物種,才逐漸被人們認識到。科學家對洞螈十分好奇,不僅是它們的長相,還有它們的生活方式。
2020年,發表在《動物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向我們揭示了洞螈可以“懶”到什麼地步。英國和匈牙利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洞穴裡,他們對19隻洞螈進行了長達八年(2010-2018)的觀察。
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洞穴
結果發現其中一隻洞螈可以說是出奇的安靜,如果不是因為它還有生命體征,都要覺得它已經斷氣了。它在長達2569天(7年零2個星期)的時間裡,竟然沒有挪動分毫。
長達7年多的時間,洞螈做到了“絕對靜止”
這可比之前人們觀察到的6年時間還要長,成為了動物界“最懶”的動物。像之前人們排名的“世界上最懶的動物”中,無非是一天内睡覺的時間長達十幾二十個小時罷了。
結果這家夥可好,一睡就是七年多時間,不僅沒有吃任何東西,愣是不帶一點動彈。而它的其他小夥伴中,最活躍的在230天内移動了38米,另外大部分的洞螈平均每年隻移動了4.8米。
不愧是世界上最懶的動物
要說這些生活在歐洲黑洞中的洞螈,幾乎是與世隔絕,完全不受外界的侵擾。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感到十分疑惑,它們如果一動不動的話,難道不會被其他動物吃掉嗎?而且一直不吃不喝,真的不會餓死嗎?
研究發現,這些洞螈最初産于喀爾巴阡山脈,在阿爾卑斯山脈的石灰岩溶洞中也有分布。洞螈就生活在這些伸手不見五指的洞穴中,它們的體型一般在20-30厘米,最長的可達到40厘米。
洞螈甚至可以一輩子不出洞穴,不見陽光
如此以來,它們倒是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穴居動物,所以在浙西洞穴中,并沒有遇到能夠與其抗衡的天敵,所以它們自然就可以肆無忌憚地睡大覺了。但是在洞穴中能夠提供給它們的食物也很少,多為一些小型的水生脊椎動物,比如小蝦和蝸牛等。為了能夠活下去,就隻能少吃少動了。所以我們就能發現,這些洞螈的新陳代謝的速率很低,而抗氧化能力卻很強。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長時間栖居在黑暗的洞穴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它們長有眼睛,但實際上卻看不見,于是科學家也管它們叫“盲螈”。
洞螈的眼睛隻是擺設
我們知道一般失去一種感官器官後,其他的像聽覺、嗅覺等器官就會更加靈敏。而洞螈也不例外,在它的嘴巴周圍有一些凹痕,可以用來感知外界的動靜,由此檢測出獵物發出的微弱電流,随之進行捕食。
超級長壽的動物另外,科學家還發現,洞螈是一種十分長壽的動物。科學家經過研究和計算,得出在自然環境下的洞螈可以生存102年,而它們的平均壽命可以達到大約69歲。
想要研究洞螈的壽命需要上百年的時間
法國裡昂第一大學生物學家雅恩·沃伊特倫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十多年前,對一個發現的洞螈群進行研究。
結果發現這些洞螈經過幾十年的時間仍然保持着“年輕”的狀态,根本沒有任何衰老的迹象,原本科學家認為可能是它們的新陳代謝和抗氧化能力都比其他兩栖動物強。但是對比後發現,它們在這方面的能力和能夠存活40年的歐洲蟾蜍和其他較長壽的兩栖動物相比,并沒有什麼區别。
被選中做實驗的洞螈
但這兩種機制其實是提高壽命的關鍵,當一種生物的新陳代謝速率很低時,就會形成更少會損壞DNA的自由基。因為自由基屬于細胞中由線粒體産生腺苷三磷酸鹽(ATP)能量分子的多餘副産物。一旦自由基攻擊DNA分子,就會産生更多的氧化反應,所以要保持長壽就需要擁有更少得自由基。
如果洞螈能如此長壽,就需要在擁有更少自由基的同時,産生更多腺苷三磷酸鹽。研究隻發現洞螈由特殊的線粒體功能,但其中的内在機制仍然沒有得出結論。
洞螈的外在結構
并且科學家還認為,它們能夠長壽可能還受到了穩定的生活環境,以及沒有捕食者的因素。如果能夠研究出其長壽的奧秘,或許還能夠為人類保持長壽和年輕的狀态,提供一些可靠的方式。
12年才交配一次要說洞螈有多“懶”呢,除了不吃不喝也不動以外,它們連繁殖後代都懶得花時間,或許對它們來說,這是一種十分耗費體力的“工程”吧。
科學家在觀察中發現,洞螈交配的頻率,12年左右才有一次,而雌性洞螈每隔7年才會産一次卵。
洞螈懶到孩子也不想生
洞螈的生存環境十分穩定,因此它們并沒有很明顯的繁殖季,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繁殖。不過和很多動物一樣,雄性洞螈也會做出一些奇葩的舉動來吸引雌性洞螈。在雄性睡醒了準備繁殖後代的時候,就會有很強烈的領地意識,如果這時候一條雌性洞螈走進了它的領地,它就開始展示絕活了——用尾巴瘋狂跳舞。
如果雌性成功被它吸引,就會和雄性完成交配。之後來到水底的石縫中将卵産出,一次可以産卵40-70枚。不過這些卵的存活率并不高,在2016年,科學家第一次在斯諾文尼亞的波斯托伊納溶洞中發現了60枚洞螈卵。這些卵需要經過長達140天左右的孵化,最後存活下來的卵隻剩下24顆。
洞螈卵存活率低下
而一隻洞螈從出生到成熟,還需要經過14年時間,在這期間難保它們不會因為太過幼小,無法抵禦住饑餓而死亡,所以洞螈不僅繁殖能力低,幼崽的存活率也不高,所以它們的數量也就很少。不過好在它們的壽命夠長,或許現在出生的洞螈還能一直生存在下個世紀。
長相酷似龍洞螈還有一點十分特别,就是它們的長相酷似龍。最早發現洞螈的探險家還一直将其當作龍的幼崽。早年我國也曾在昆侖山發現了洞螈的蹤迹,當時甚至有人将洞螈的照片PS成龍的幼年狀态,一時間人們都辨别不出真假。
我不是龍!我是洞螈
現在在歐洲斯洛文尼亞境内的波斯托伊納岩洞,是洞螈的栖息地之一,已經被當地政府開發成了一處人氣火爆的生态旅遊景點,在這裡不僅可以看到神奇的喀斯特地貌,而且還能去探訪如真龍般的洞螈。在洞螈展示館中,不僅可以親眼看到洞螈的生活狀态,還能看到它們生存的洞穴生态系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