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教育的三個關鍵?在走向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職業教育角色不可缺失日前,教育部發布的《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就指出,中國職業教育與中國現代化共生發展,發揮着服務經濟發展、促進民生改善、優化教育體系、增進國際交流的作用,在面向世界的現代化進程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财商教育的三個關鍵?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在走向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職業教育角色不可缺失。日前,教育部發布的《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就指出,中國職業教育與中國現代化共生發展,發揮着服務經濟發展、促進民生改善、優化教育體系、增進國際交流的作用,在面向世界的現代化進程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該《白皮書》表示,2012年以來,中國政府把職業教育作為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類型,不斷加大政策供給、創新制度設計,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多元辦學格局和現代治理體系。中國職業教育實現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向相對獨立的教育類型轉變,進入提質培優、增值賦能新階段。
不難發現,現如今的職業教育已不僅限于教育體系内部,更多與經濟發展命脈緊緊相融,推進向技能型社會轉變。
在這一過程中,财商教育作為人的一種技能,也在不斷适應社會經濟發展,呈現出蓬勃生機。
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和質量 打造技能型社會
回顧過去10年,職業教育作為同等重要的教育類型,社會價值以及社會認同度越來越高。
官方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已建成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2021年高職學校招生557萬人,相當于十年前的1.8倍,中職學校(不含技工學校)招生489萬人,招生規模企穩回升。
截至目前,我國現有職業學校在校生超過2915萬人,全國職業學校共開設1300餘個專業和12萬餘個專業點,基本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十年來,中高職學校每年培養1000萬左右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近年來,我國接連發布、實施《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等多項法律政策,職業教育更是迎來發展“春天”。
根據規劃,到2035年,我國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大幅提升,職業教育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作用顯著增強,新《職業教育法》中更是明确了建設技能型社會的目标。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對貝殼财經記者表示,建設技能型社會,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要發展實體經濟,就必須重視技能人才的培養,而且,就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來看,包括發達國家在内,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都遠高于對學術人才的需求。“要構建技能型社會,關鍵在于把職業教育建設為類型教育,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和質量,讓職業教育學生享有和普通教育學生一樣的升學、就業與發展機會。”
家庭中金融資産占比有望提升 财商教育成必備技能
從多方表述來看,不難發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的基礎上,當前的職業教育已不僅限于教育内部的範疇,而是更多與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連。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财商教育作為人的一種技能,也在與時俱進。過去,中國居民家庭更願意把錢投在房地産上,一份權威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實物資産占總财富比重高達69.3%,主要表現為房地産,全國住房市值高達476萬億元,而金融資産占比僅有30.7%,仍偏低,對比來看,2020年全球、西歐、亞洲(不含日本)的金融資産在總資産中占比分别為48%、55%和64%。
這樣的投資結構主要源于過去十餘年房地産在拉動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投資房地産能夠獲得更高收益,但近年來,随着經濟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且在“房住不炒”,不将房地産作為刺激經濟手段的基調下,投資房地産已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居民财富中,金融資産占比會越來越高。
而投資金融資産有門檻,特别是在資管新規,理财産品打破剛兌之下,個人投資金融資産更需要一定程度的财商知識。
微淼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财商教育的培養目标是讓人們懂得财富流動的規律、掌握投資理财技能、提升财富風險意識,不隻是傳授經濟知識、理财技巧,更強調的是具體金融事件發生的邊界性、金融決策的過程以及如何規避金融活動的風險等内容,财商教育的重點是打理财務,但更強調如何合理賺錢、合理規劃錢的使用方向,從這點來看,财商教育的确是一門技能教育。
該負責人表示,随着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以及移動互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參與金融活動成為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個人對必要的金融常識和理财技能也有迫切需求,這些都使得财商素養成為民衆參與社會經濟活動,共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的必備技能。
熊丙奇則認為,财商教育既可以是技能教育,也可以是素養教育,關鍵要看側重的是什麼。如對學生的财商教育,主要是理财意識的培養,而對成人的财商教育,則包含具體到投資理财的技巧。就此而言,針對學生的财商教育培訓,應作為非學科素養培養加以監管,而對于成人的财商培訓,則應納入成人職業教育培訓監管。但不管哪一類,都需要獲得相應的培訓資質,要求機構合法合規經營,不得進行虛假宣傳,誇大培訓效果。“促進财商教育規範發展,在明确監管之外,更要強調接受培訓者的理性選擇,不要被打着培訓旗号的違規集資、理财、圈錢所蒙蔽,這既不是技能教育,也不是素養教育。” 熊丙奇表示。
合規、與時俱進已成财商教育必選之路
的确,在财商教育經過一段時間的野蠻生長後,也開始逐漸走向合規。據悉,一些财商教育機構已在内部推出合規管理标準,多點、多維度監控風險。
此外,财商教育機構在課程設置、課程形式等方面也正與時俱進。微淼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會将課程體系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着眼熱點經濟現象解讀、社會理财技能的培訓等方面,将專業金融概念通過拆解後,轉化為具有普适性的學習内容,構建系統财商邏輯,讓人們懂得财富流動的規律,構建個人金融安全防火牆。
而在授課方式上,微淼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在如今的碎片化學習時代,線上教育已經成為衆多人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我們針對用戶學習時間碎片化的特點,充分結合學員的需求與畫像,将課程内容剪成5-15分鐘的知識點,并将繁瑣晦澀的專業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内容或案例,學員可以像看短視頻一樣,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
簡而言之,在構建技能型社會,且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個人未來将投資更多金融資産之下,财商教育的發展已無法讓市場忽視,走向合規、與時俱進已成必選之路。
潘亦純/文
校對 趙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