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日蓮兒
《婆婆來了》原著中最喜歡何琳的小姨。
這是個看問題通透,日子過得光鮮的女人。
小姨沒有姐姐那麼高的學問,但是她更能看清真相,在紛雜的現實中她總是遊刃有餘。
這個在平凡世界中越蠻橫越快活的女人,可不像她的姐姐那樣久在象牙塔長了一副高貴脆弱的心靈——像泥鳅一樣,淤泥,渾水或清水,沒什麼能遮蔽得了她活躍的身影。
小姨一直操心着何琳,從婚前的指點到婚後的支持和撐腰,小姨就像母雞護着小雞那樣保護着何琳。
可是何琳開始并不理解,她嫌小姨煩,嫌小姨俗氣,市儈,後來,何琳後悔了,因為婚後的生活真的如小姨當初提醒的那樣,一地雞毛。
如果何琳當初能聽進去,想來她也不會經曆那些婆媳之戰,不會受那麼多的委屈,也不會對愛情心灰意冷。
隻是每個人都不是天生的生活智者,小姨也是因為過往的經曆,在曾經的痛苦和煎熬中被迫成長起來的,她告訴何琳的都是現實生活中累積的經驗之談,所以真實且實用。
曾經是受氣的媳婦。
小姨郁華清可沒有姐姐郁華明那麼好命,姐姐有個疼她愛她的好丈夫,姐夫是個孤兒,家庭簡單。
小姨的前夫可是個渣男。
沒有錢的時候就不着家,因為是幹工程的,總出差,家裡就全扔給小姨,前夫對家庭漠不關心。
其實這還不要緊,關鍵是小姨有個奇葩的婆婆。
那時小姨和公婆住在一起,每天早早起來忙完了兩個孩子,又伺候公婆,隻是這個婆婆總是找事,小姨無論怎麼伺候,她都不滿意。
而且一不如意,就跑到家屬院的樓頂,罵小姨,威脅要跳下去。
人也很奇怪,都相信老人,那時小姨在單位和家屬院的名聲被婆婆搞得很臭。
前夫一回來,婆婆就各種告狀,然後前夫就和小姨打仗。
一般人是信老年人說的不信年輕人說的,我姨父回來一次聽到外面人說一次,就回來和小姨打一次,他們是真的拉開架子大打出手,能把鍋碗瓢盆全砸了,從屋裡打到樓底下,每次我小姨都鼻青臉腫的。她婆婆就在旁邊站着,聲都不吭一下。
後來的小姨之所以對婆媳矛盾剖析得那麼精準,就是在她将近二十年的婚姻生活中,在和婆婆的針對中總結出的經驗教訓。
遇上能挑事,還難伺候的婆婆本就很悲催,再加上有一個和老婆離心,隻聽媽媽話的丈夫,那生活能過好就太難了。
本來婆媳處不好就分開住吧,可是小姨的婆婆生怕兒媳占便宜,她就要住在兒子單位分的房子裡,天天和兒媳對着幹。
那時小姨的生活苦不堪言,隻是兩個兒子對奶奶和父親的隔閡也越來越深。
所以作惡終害己。
有的婆婆天生的不善良,兒媳越聽話懂事,婆婆則越覺得兒媳軟弱可欺,可是攪和了兒子的家庭,婆婆能得到什麼?
走了一個懂事的媳婦,再來一個兒媳,她會對婆婆更好?婆婆就舒心了?
當然不會,這樣的婆婆結局會很慘,好日子随着她的作,也就到頭了,就如小姨的前婆婆一樣,一個人呆在房子裡,去世幾天才被發現。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
離婚後的嶄新人生。
奇葩的婆婆又怎麼會教育出好兒子,小姨的前夫在小姨的支持下,生意逐漸上了正軌,掙了很多錢。
前夫有了錢也有了外心,和一個未婚的女子好上了,要跟小姨離婚。
女人對家庭,對婚姻都很執着,小姨也是如此,她不想離,不想兩個兒子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不過有了婆婆認同,前夫離開心意已決,小姨終究還是離了。
郁華清也玩過極端,一哭二鬧三上吊,都沒把老公再勾回來,于是同意放他走,前提條件:淨身出戶。當兩個人的财産集中到一個人手裡時,就富裕多了。
離婚時小姨要了前夫一百五十萬,和北京的房子。都說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離婚後的小姨好運氣也來了。
有了錢,這郁家老二不哭也不鬧了,專心緻志地給兩個長大的兒子娶了媳婦,每人給他們買了套房子住,當然房産證上寫自己的名字。加上以前老公單位發的公房,隻有居住權沒有大産權的那種,她可以支配的房産大大小小就有五套。三套居住,二套出租,光租金就能保證她不工作還能生活得倍兒滋潤,三天兩頭不是打麻将就是出去旅遊什麼的。按她的話說:早知道離婚這麼好,這麼輕松自由,早離了!還被拴了那麼多年,呸!
其實婚姻過不下去,離婚并不可怕,可是不要那麼清高。有的女人在糟糕的婚姻裡無法忍受,于是甯願自己淨身出戶,隻是一個人還好,如果有孩子那以後的日子真的很難。
亦舒在《喜寶》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很多很多的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沒有了婚姻,日子還要繼續過,而養孩子的擔子也會越重,所以需要錢。
如小姨這般,離婚時為自己為孩子争取到了最大權益,日子向前,離開渣男,日子更順了。
聰明的婆婆。
因為有和惡婆婆相處的經驗,小姨在自己做了婆婆之後就很聰明。
倆媳婦都住着我的房子,我也不用她們孝敬一分錢,各人顧各人,各家顧各家,我又沒去搜刮她們,坐月子咱還伺候着,不伺候就掏月嫂錢。
過年過節孫子還有紅包,我這樣省心的婆婆天底下打着燈籠也難找着呢!
平時在外圍轉悠,碰着事有力出力有錢出錢。
一般情況下我也不去,婆媳關系,遠香近臭,煩的就是臉大和沒有自知之明的,再說人家都上班,挺累的,能彼此體諒,關系才能搞好!
這樣的婆婆誰會不喜歡,不尊重。
兩代人之間一定是有代溝的,特别是現在,無論長輩還是小輩,大家都想要有自己的空間,不強湊在一起,關系反而更和睦。
其實婆媳之間能做到相敬如賓就很好了,不要以為住在一起就會有很深的感情,那樣往往是感情沒有處出來,倒是生了很多的怨氣。
相信像小姨這樣的婆婆,才是最受歡迎的。
當然做到如小姨這樣的婆婆,是需要一定實力的,不過很多時候,婆媳關系和睦,并不隻是錢的問題。
也有很有錢的婆婆,認為隻要出了錢,就有資本對兒女的小家指手畫腳地去幹涉,那樣也不會有好結果的。
其實即使沒有錢,也不妨礙小輩們去孝順的。
互相多些尊重,不要求過高,不貪圖更多,都為對方保有着底線,這樣的日子才能過得輕松愉快。
愛憎分明。
喜歡小姨的最大原因就是她愛憎分明,看着爽氣。
感動小姨對何琳的好,事實上她比姐姐郁華明更愛這個外甥女。
何琳生孩子的時候,媽媽郁教授因為何琳給婆婆下跪,自尊心受到打擊去了國外的大女兒家裡休養。
所以何琳生孩子等在産房外面的是爸爸,小姨,王傳志。
何琳生下女兒後,小姨指揮着這兩個男人忙前忙後,哪個行動慢了都會遭到小姨的白眼和斥責,何琳享受着産婦最細緻的照顧。
一年後,小姨告訴何琳,她看多了産房外的一切無良和醜惡,于是何琳生孩子,她堅定地守在外面。
雖然她沒有簽字權,但有監督權,一旦姑爺猶豫,她會立即撲上去撕破他的臉!孩子是很可愛,但她隻想擁有現在,不想考慮未來。而且孕婦一旦出來,她一定用超乎尋常的高興與熱情去迎接,新生父親有時不喜歡女孩,那她更要用加倍的氣氛提醒和刺激他:你不喜歡沒關系,有人喜歡又稀罕!
何琳多年後想起仍淚流滿面,同樣,看了也被這樣的小姨感動着。
她愛何琳,愛自己的兒子和孫子。
可是對落魄的前夫她可一點不心軟。
小姨離婚五年後,當初那個很有錢,又娶了年輕漂亮的新媳婦,風光無限的前夫落魄找來了。
一家三口無處可去,想找小姨要回離婚時自己給的房子。
對此,小姨是絲毫不讓,對厚着臉皮找上門的前夫,小姨沒有客氣。
兩句話給罵了回來:“誰認識誰啊?哪來的叫花子,我知道你是誰呀?死一邊去!”
“行,郁華清,算你心狠……”
“滾!從我眼前消失,趕緊的!沒見過你這沒臉沒皮的,白天沒空晚上也得找塊豆腐撞死去!”
不搭理前夫,可是卻對前夫的父親,這個老實的,以前對自己不錯的前公公照顧有加。
小姨給前公公買了一處小房子居住,并讓兩個兒子經常去看看爺爺,讓老人可以安度晚年。
以德報怨是很偉大,可是總讓人感到憋屈,即使是作為旁觀者,所以喜歡小姨的性格。
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能做到這點,已經是個很好的人。
而且如果總是去善待那些做壞事的人,那麼人犯錯誤的成本就太低了,快意恩仇,看着才順心。
小姨對生活和婚姻的理念值得借鑒。
當初何琳結婚,小姨是不同意的,關于何琳該找怎樣的婆家,小姨給出了三個觀點。
其一,女孩子找婆家一定要門當戶對,不門當戶對就買豬看圈!豬好不好與圈有直接關系;
其二,婚姻大事一定要大鳴大娶,花二百萬娶的媳婦就是跟花二十塊娶來的有天壤之别!就說禮金與見面禮吧,一定要,給少了都不行,不然人家不會看重你!不花錢娶來的媳婦人家就認為你是上趕着嫁,不會心疼你半點;
其三,别的不說,你一個本科生,大學教授的閨女,找一個本科生本身就是個錯誤!在婚姻上,男的向下找,是找尊嚴;這女的就該向上找,不找博士也得是碩士研究生,收入低的公務員都不能考慮。
何琳是日後越發認同小姨的觀點。
這三點确實很有道理,有時不要認為自己低嫁了,婆家就會高看,人家反而會認為,“女孩越低嫁,是因為自家的兒子太優秀”,不會因為你低嫁了,就去感恩,就會珍惜你。
比如何琳,結婚沒讓對方出錢,她以為是善解人意,其實是婆家沒有重視她。
婚後王傳志拿着老婆的錢,用老婆的房子,孝敬着他的母親,養活他的全家,而在婆婆心裡,卻是兒子養活着兒媳,兒子有的是兒子的,兒媳有的也是兒子的,是兒子的就是她家的。
這也是何琳最不值得的地方,自己是為了愛情,其實不過是被人家拉着,成為他孝順家人的附庸。
小姨不但讓何琳清醒,而她對于自己再婚,更是眼裡容不得沙子。
小姨53歲,有錢又會保養,自然有男人喜歡。
鄰居給小姨介紹了一個快退休的部委幹部,本來兩人交往不錯。
可是對方兒女有意見,他們擔心自家房産損失,要讓父親先公證,而這個男人也默認了兒女的意見,于是小姨就不再理這個男人了。
但對方的兒女知道小姨比他們家有錢,房産更多之後,再不提公證了,而這個男人多次上門跟小姨賠不是,小姨都不見。
對于公證房産,小姨倒認為沒什麼不對,但是還沒怎麼樣,就先防備着,就太讓人寒心了。
最後,小姨嫁給了一個退休的外交官,結局很圓滿。
吃了半輩子苦,于是擦亮了眼睛,看清了方向,這也算是有所得。
就怕有的女人,執迷不悟,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那麼以前所有的苦就白受了,女人要學會成長,多大的年齡都不晚,都會擁有幸福的生活。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