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家國情懷,古人的詩句總會讓人動容,讓人你熱血沸騰。比如:曹植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嶽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陸遊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杜甫筆下的家國天下——選自初中語文教材裡的詩。(如果你需要高清思維導圖,可以私信我們。)
杜甫筆下的家國天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與李白合稱“李杜”,後世稱其杜工部、杜草堂。其詩沉郁頓挫,多反映社會現實和人民生活,因此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譯文:
當年在岐王府中常能見到你演出,
在崔九家裡也多次聽見你的歌聲。
沒想到在這江南風光正好的時候,
暮春三月落花之際再次遇見了你。
《江南逢李龜年》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眦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譯文:
嶽首泰山是如何壯美?齊魯大地上山巒蒼郁。
上天将神秀在此彙聚,山南北兩面明暗迥然。
那雲騰霧繞滌蕩胸襟,我極目遠望倦鳥歸巢。
一定要登上最高山峰,俯瞰泰山下渺小群山。
《望嶽》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國都殘破淪陷了但山河依舊,長安城的草木仍舊茂密叢生。
因感傷時局連春花也在落淚,怅恨離别時聽見鳥鳴都驚心。
連綿戰火已延續了好幾個月,家書一封能抵得上萬兩黃金。
我愁白了的頭發越搔越稀少,簡直連發簪都快要插不上了。
《春望》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秋夜的邊塞傳來了孤雁哀鳴。
從今夜就開始進入白露節氣,可月亮還是故鄉的最為明亮。
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消息。
寄往洛陽的家書總不能送到,更何況戰亂頻繁還沒有太平。
《月夜憶舍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