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抑郁症究竟有多可怕

抑郁症究竟有多可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2 19:02:59

如果你感覺到生活中碰到的抑郁症患者越來越多,這可能并不是你的錯覺,據相關統計,中國抑郁症人群已達9000萬。抑郁症患者不再是一個抽象概念,他可能就是你認識的人、你的朋友,甚至你的家人。那麼,你了解他們的感受嗎?抑郁症對他們來說到底意味着什麼? “活”的展覽,“我不希望它像标本一樣” 從2015年開始,小卡就一直在與抑郁症患者保持交流,社工專業出身的她對“詞語”有一種近乎挑剔的敏感,最終她将這種敏感帶來的折磨留給了自己。小卡稱抑郁症患者為“親曆者”,稱自己為服務提供者,她是一個關注精神健康的民間公益組織“刺鳥栖息地”的發起人。 小卡在楊浦定海港路252号做了她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舉辦精神健康主題藝術展覽和活動。這個小小的空間被藍色天鵝絨材質的幕布包圍起來,特别購置的小鳥吊燈高高低低的清澈的發亮,展品見縫插針的布置在這個小小的空間,連冰箱門和天花闆上都布置了抑郁症患者等作者的畫作和情緒圖像日記。地闆是黑白格紋,中間擺了一個紅白條紋的圓台,這是一個有一點馬戲團風格的展覽,時間從10月10日持續到10月24日。

抑郁症究竟有多可怕(9000萬抑郁症患者很抽象)1

裝着白大褂等衣服的箱子 “這其實有一個小彩蛋”,小卡的笑容帶點狡黠,她在角落裡準備了一個塞滿白大褂等衣服和配飾的箱子,參觀展覽的人可以任意搭配這些衣服,這時小小的圓台就真的可以成為一個展示的舞台。展覽裡埋了許多這樣期待被發現的小心思,所有的展品都可以拍照,可以觸摸,甚至可以改變,沒有距離感、互動性強是這個展覽最大的特點。 小卡希望參觀者在這個空間裡能夠自由的玩起來,“這樣就像一個活的展覽,而不是一個标本一樣的”。她期待看到互動和打破界限的改變,看到有人将另一個展覽品中的圓點貼紙貼在了大白褂上,這個對所有病人都具有特别象征意義的衣服變成了一件有些可愛的外套時,她開心的贊歎,這多好啊。

抑郁症究竟有多可怕(9000萬抑郁症患者很抽象)2

這個展覽名字叫做“藥玩”, 它有很多含義完全不同的諧音,又喪又甜又治愈。今年已經是第四次舉辦,每年的時間、地點甚至展品都不一樣,今年“藥玩”“流浪”到了定海橋社區。這裡是一個曆史和生活痕迹都很濃重的老社區,高而窄的天空,二樓陽台上生發的苔藓青草,搖動在風中的衣物,住了幾十年的鄰居會忽然走進展覽地,好奇的看一圈,驚奇的感歎,“我住了20年,不知道有這麼個地方”。

抑郁症究竟有多可怕(9000萬抑郁症患者很抽象)3

老社區裡的展覽 處在工作空閑期的“xun”從普陀坐了一個多小時地鐵趕來參觀,這個地方實在有些遠,但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他最終還是來了。這個展覽跟他想象的很不一樣,稍顯狹小的空間有些亂,但他幾乎是立刻喜歡上了這個生活氣息濃厚的社區,在定海路上興緻勃勃的遊蕩。 社區裡的精神健康藝術展覽像一股輕微的風,有人從網上聞訊而來,也有人走路間忽然就發現一個生活裡的小驚喜。 你的憂郁是什麼樣子的?畫出來吧! 今年因為疫情等原因,線下的場地很難租借,“很多地方一聽到‘抑郁症’就拒絕了”,小卡說,在找到定海橋路的這個空間之前,她差點放棄今年的展覽計劃。現在的地點并不是一個理想的展覽地,空間比較小,地點稍有些偏僻,但碰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還是讓她愉快的做好了決定。 除了展覽,還有一系列的線下活動,比如召集大家一起做藍曬。這種古典的攝影方式需要用到陽光曝光,每一個人呈現出來的結果都有不可預測性。一個參與者畫了自己手掌的圖案,手臂上的痣變形成藍曬上的一顆星星;還有人用樹葉遮光,做出的圖案有些出乎意料,像是純潔的花朵,又像水底柔軟的神秘生物,最後這幅藍曬被命名為《軟體憂郁》。

抑郁症究竟有多可怕(9000萬抑郁症患者很抽象)4

在征得制作者本人的同意後,小卡和夥伴們把作品也放在了展覽中。“影像的形式可以降低溝通的門檻”,她解釋,這對習慣于把自己悶在世界裡的參與者來說非常重要。借用影像這種媒介,參與者可以更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和狀态,“他會覺得,哦,原來我也可以做藝術品”。同時藝術展覽的形式具有一種儀式感,安全地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之餘,還能夠提供參與帶來的成就感。小卡說這是主體增能的方式,參與者能夠感受到被鼓舞。 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引入藝術逐漸流行開來。今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就與美術館共同舉辦了一場藝術與身體的秘密體驗活動。藝術家王忠升告訴大家,情緒的積壓會傷害他人和身體,很多疾病都是情緒的隐喻,但這種信号往往會被忽略或不能察覺。當覺察到自己正處在抑郁、焦慮等心境之中,就可以用藝術來表達和宣洩。

抑郁症究竟有多可怕(9000萬抑郁症患者很抽象)5

上海精神衛生中心住院病人原生藝術作品 小卡對自己開展的公益活動定位很明确,作為醫院等專業治療體系的補充為親曆者服務,重視他們的生活和生命體驗,打破公益組織和大衆之間的鴻溝并形成對話。她舉例說,許多抑郁症患者出于各種各樣的考慮可能不會尋求醫療治療,大家往往跳過了對“為什麼不想去”的關照,直接跳到了“怎麼能不去”的指責,親曆者的這些不能不想告訴醫生的感受需要一個溝通的場所。 事實上,也有學者認為抑郁症“不是疾病本身,而是表象”,比如美國進化精神病學創始人蘭多夫·M·内瑟。《最好的告别》譯者彭小華認為抑郁症的治療,根本上就是如何面對人生挑戰的問題,她更傾向于認知行為療法,不僅關注抑郁症的治療,而且把關注重點投向抑郁症的預防,改變人對“負性事件和處境的認知”。 有關精神健康的科普都很難,因為它往往因人而異,因群體而異。小卡解釋說比如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高知分子相對來說會更了解抑郁症,這樣能夠進行一些更深入的反思,比如病理治療之外抑郁症還意味着什麼;但對于消息和觀點都比較閉塞的人來說,作為病理的抑郁症科普還是需要繼續進行。

抑郁症究竟有多可怕(9000萬抑郁症患者很抽象)6

小卡準備的素材,參與者将用藥盒、藝術雜志等制作剪貼畫 出于這樣的願意以及對親曆者經驗的尊重,小卡特别重視線下的活動,在網絡上的交流,因為看不到患者的實際狀态很難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幫助。她也提醒,生活中如果接觸到親曆者,用真誠的态度傾聽和陪伴,少做評價,比如盡量避免表達“我也有過這樣的經驗,你這不算什麼”“你應該去……”,如果真的不知道如何回應,保持真誠,告訴對方自己的局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陪伴和傾聽,保持适當地同理就可以,助人的過程中也要照顧好自己。 在展覽的一角,小卡的策展日記打印成了長長的一條,纏繞在木質架子上做成了一件展品,這些痛苦和折磨雖然留下了痕迹但已經過去。就在這裡她也埋下了等待被發現彩蛋,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從自己的情緒裡跳出來,走出去,這裡已經有人做好了準備傾聽他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文章來源:東方網)

抑郁症究竟有多可怕(9000萬抑郁症患者很抽象)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