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視覺中國
立秋已過,天氣依然炎熱。寶寶皮膚嬌嫩,容易因汗液、細菌等刺激出現問題,張女士很少在高溫時段帶孩子出門,也經常給孩子洗澡、換衣服,但寶寶的大腿根部還是出現一片紅疹,而且反複發作,不僅大腿被撓破,隻要洗澡一碰水,孩子就疼得直哭。到底是痱子還是濕疹?張女士十分困惑。
痱子、濕疹都是嬰幼兒常見皮膚疾病,應該如何判斷、如何預防和護理呢?
降溫、清潔、幹燥,三招遠離痱子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吳力群介紹,痱子是孩子身體周圍溫度過高時,皮膚上出現紅色的皮疹,肌膚涼爽後不久會消失。一般會出現在易出汗的部位,如臉部、頸部、肘窩、臀部、腋窩等部位。
吳力群介紹,對于夏季寶寶常發的痱子應早預防。首先應讓孩子遠離悶熱,環境氣溫較高時,室内保持通風,合理使用空調;外出活動盡量選在早晚涼爽的時候,避免太陽直接照射寶貝皮膚。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痱子,吳力群建議,應避免孩子搔抓而引起皮膚破損;切忌用刺激性的肥皂、花露水等給寶寶擦洗。對于不會翻身的寶寶,家長要注意給其翻身,對于脖子、臀部這些痱子多的部位,可以多晾一晾。爽身粉、痱子粉一定要在皮膚幹爽時使用,切忌塗抹油類制劑。“如果出現大面積痱毒或瘙癢加劇,要前往醫院進行診治。”
濕疹怕幹,多抹潤膚劑、适度洗澡
濕疹的發生與嬰幼兒皮膚屏障功能差、接觸過敏原、皮膚過于幹燥等因素有關。急性期主要表現為皮膚潮紅、滲液、瘙癢明顯,後期皮膚幹燥、皲裂、結痂、增厚,多為對稱分布,部位不定,頭皮、面部、耳廓、四肢伸或屈側多見。
對于濕疹的護理,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醫生霍子劍介紹說,家長要注意給孩子的皮膚保濕,塗抹潤膚劑;适度洗澡,洗澡時水溫不要超過40℃,水溫高對皮膚有刺激,水溫低時可緩解皮膚瘙癢,注意不要着涼;洗澡時盡量避免使用肥皂或沐浴露,減少對皮膚的刺激;要給孩子穿純棉、柔軟、透氣、無拉鍊的衣服。如果是過敏引起的濕疹,還應避免接觸過敏原,多注意觀察孩子吃了哪些食物或接觸哪些物品後會出現皮膚過敏症狀,也可通過檢測過敏原了解過敏原,日常生活中盡量規避。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劉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