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文互聯網上流傳着一條“粵語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的消息。
暫且不深究這個消息的可靠性,但是很多人都發出了一個疑問:
-如果粵語算作一門外語,那麼潮汕話算什麼?
潮汕話,到底又是怎樣一個神奇的存在?
潮州話(潮州話拼音:Diê⁵ziu¹uê⁷ / Dio⁷ziu¹uê⁷)
羅馬字:Tiô-chiu-oē
英文:Teochew dialect / Teochewese
又稱潮汕話,潮汕方言、潮州方言、潮語
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南語系次方言
—
還記得上大學那會,我們宿舍全部都是廣東人,說着一口很順溜的粵語。
那時候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潮汕人,因為從小聽着粵語歌,又看着TVB,所以對于粵語有種難得的情懷。
所以粵語可以聽得懂一些些,但是,當我舍友得知我講潮汕話的時候,紛紛好奇想要學。
可當我開口的一瞬間,他們就放棄了,原因很簡單:
這!門!語!言!太!難!學!了!
以至于他們現在隻會那最簡單幾句話,例如 “膠已人” “浪險” “愛做尼阿”......
給大家分析一下潮汕話有多難學!
潮汕話,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南語系,但它比閩南更特别。它的詞彙豐富,幽默生動,富有極強的表現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漢語的成份,被人稱為“福佬語”或“學老語”(意為一輩子都學不會的語言)。
潮汕話難的一點就是有八個音标,有的發音真的很特殊,如果沒有接觸過潮汕話的人一般是很難發出來的。
想普通話有四個音,ā、á、ǎ、à,但是潮汕話就有八個了。
舉個例子,潮語中客人叫人客,母雞叫 雞母,步行叫行路,鐵鍋叫鼎,瓶子叫樽等等;潮語中古漢語保留較完整。
潮語一字多義,一個 “食”字,幾乎包括了喝、吃、飲、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飲食動作,如食(吸)煙、食(喝)酒、食(啃)蔗、食(飲)水等
▼
潮汕話雖然難學
但其實它也有趣味的地方所在
潮汕人平時用到的英語借詞大多都是間接借用
因為有很多潮汕人移民到東南亞和香港
所以他們會把東南亞和香港學到的英語帶回潮汕
- 潮 汕 人 說 英 語 -
01
潮汕話的“漚屎”來自英文“outside”
因此大家别把“漚屎”當成一個多麼肮髒的詞
其實就是一個英語單詞
它在潮汕最早的使用就在球類活動中
當球出界時,人們便會說“漚屎”
後來引申為差勁的意思
02
“啰哩”就是“lorry”
英語原指貨車
03
“述球”的動作叫“述”
英語單詞是“shoot”或“shot”
也就是射門的意思
04
“肉”是英語單詞“net”
就是網(名詞),觸網(動詞)
潮汕話借用外國語種的語種其實并不是潮汕話
而是馬來語
因為潮人“過番”最多的地方是流行馬來語的東南亞
潮汕三市的老城區都有面積不小的騎樓
而騎樓下人行道則被潮汕人叫做“五腳砌”
至于為什麼這麼叫呢?
潮汕話的“五腳砌”源自馬來語
原來是因為騎樓下人行道的寬度固定為五英尺
而英尺在馬來語中的發音則是為“kaki”
所以潮汕人便稱之為同音的“五腳砌”。
再以一句潮汕歇後語為例:
青盲擎手電——在人需甲
意思就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泰國作為潮汕人的移民大國
泰國番客曾經把泰語借詞帶到潮汕話中
我們可以同樣舉個例子剖析一下
比如潮汕的魚飯中
有一種魚被稱為“巴鱗(巴浪)”的魚
發音為【ba1 lang1】
其實“ba1”是泰語魚的音譯
“lang1”是潮汕話“鱗”
所以這個詞其實就是泰語和潮汕話的結合物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也是泰語被拿到潮汕話中的應用
潮汕話的“咭哔”來自泰語
而潮汕人在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沙茶
發音為【sa1 dê5】
就是從泰國傳入
因此這個發音本來就是從泰語借來的
▼
所以說潮汕話難學也是有道理的,畢竟她結合了三門語言(英語、泰語和馬來語)。
而所謂的借用往往是相互的,正如現在的泰語和印尼語種,也存在着大量的潮汕話。語言的發展就是這樣交融的一個過程,文化的發展也同樣如此。
- 寫 在 最 後
我們一直以我們的語言(潮汕話)為豪,哪怕總有人說它難學,說它拗口(雖然事實就是),但是我們始終把它視為一種特别「語言文化」
我想,潮汕方言的魅力,大概便是如此。
來源:
免責聲明:本内容來源于網絡,僅做分享交流之用,無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于後台聯系責編,我們将及時處理。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