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一分鐘《龍珠》都沒看過的“90前”,我隻能說這漫畫兒有點兒太爺們兒了,爺們兒得像我這種看F1長大的姑娘都沒看過……所以這篇文章目測會被從小看着《龍珠》長大的你們吐槽,内什麼,大夥兒輕拍。
其實主要是想講一下“變幻膠囊”這東西,為此我也查了不少網上的說法,有技術派的,有幻想流的……在這兒就稍微給大家總結一下,也給像我一樣不知道“變幻膠囊”為何物的親們掃下盲。
到底什麼是“變幻膠囊”?解釋——“布裡夫斯”博士發明的可以将機器、房屋等高度壓縮并裝入其中的小膠囊。不懂?腦補一下:沒有功夫的凡人“布爾瑪”在尋找龍珠的途中,行至荒山野嶺最大的願望就是洗個舒服的熱水澡,這時往往她就會拿出一顆變幻膠囊扔向空中,忽然間就見一幢房子矗立在大地上,而等她再次上路的時候,按一下房子上的某個按鈕,這幢房子就變回膠囊。《龍珠》中,布爾瑪出行的交通工具往往也是由變幻膠囊變成的。
聽上去神奇嗎?讓我們看看《龍珠》迷們都是如何評價它的:“每當我開車找不到車位的時候,總是像起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在俺小時候烙下了深深的印記,盡管這個公司僅僅存在于一套著名的漫畫之中。《龍珠》裡面的變幻膠囊公司,就是布爾瑪家的超級技術企業,把固體縮小在膠囊中,這種科幻思路雖然違背目前的物理學嘗試,但是至少在材料學上可以深受啟迪。”
“變幻膠囊!這才是龍珠最吸引我的地方!什麼天下第一,長生不老,都被說俗了。隻有小小的膠囊才是最有特點的。房子、汽車、飛機甚至屍體(小林)都可以縮小在膠囊裡面随身攜帶,要用的時候就拿出來輕輕一按,peng……”
“變幻膠囊絕對是日本動畫片《龍珠》中大名鼎鼎的道具首先,它能帶來空間上的節省!讓一個很小的盒子中也能放着n輛車,不過它的功效真的也隻有如此而已。”然後這位“磚家”還闡述了一些主頁菌看不懂的理論——“變幻膠囊的實質就就是将物品的原子排列改變順序,壓縮原子之間的空間,讓龐大的物品能夠變成想膠囊一樣小的東東,當然不論如何改變順序,其物品的根本質量是不會改變的……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啦~所以就算大卡車變成隻有膠囊大小,但是那個質量其實還是沒有減小的……”
剛才說到了《龍珠》中,布爾瑪出行的交通工具往往也是由變幻膠囊變成的。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龍珠》中都出現了哪些汽車吧!
AC Cobra(1961-1967)
英國AC是一家老牌的運動車汽車廠商,誕生于1903年。出現在七龍珠裡的這款車為旗下的 AC Cobra,誕生于1962年。Cobra也是汽車發展史上一款經典的車型,這是當年Carroll Shelby(卡羅爾·謝爾比)先生主持設計的,起初目的是要生産一輛能在美國賽事裡與雪佛蘭科爾維特競技的車型,于是AC Cobra誕生了。
AC Cobra使用了Ace車型的底盤,裝上了一台福特V8發動機,它是一款動力十分強勁的跑車,常常被指責在限速隻有70英裡每小時的公裡上行駛。在1964年賽季結束時,Cobra被法拉利淘汰,謝爾比先生決定換裝一台性能更強大的發動機,于是福特FE 系列390 V8發動機被裝入車内,這樣的結果是很恐怖的,車輛幾乎不能行使。于是會議決定,它需要一個全新的底盤。
在福特的計算機系統的幫助和AC工程師的全力打造下, 更長且更高強度的底盤被設計出來,同時,福特著名的427FE發動機成為了它的動力來源,即使最溫和的街道版,最高功率也可達到425馬力(317千瓦)。可惜的是,這輛車錯過了1965年的賽季。但是,在民間賽事中它屢屢取得碩果,因此也成為最搶手的曆史車型之一。
在這裡不得不多說一句,剛才提到的卡羅爾·謝爾比是一位傳奇人物,謝比爾老先生用福特野馬(mustang)進行改裝,這種高性能的車型被命名為:shelby cobra GT。它的logo是頭斜向一邊的盤尾眼鏡蛇。後來福特推出的shelby GT 、shelby GT500等車型都打上了謝比爾的名号,後來謝比爾老人在克萊斯勒也出現許多shelby名号的車型,包括道奇蝰蛇也是其參與開發的作品。
鈴木 第二代吉姆尼(1985)
當前在國内市場售賣的鈴木吉姆尼的第三代産品,而龍珠裡出現的為該車型的第二代。第二代吉姆尼的生命周期非常長,從1981年一直延續到1998年才換代,期間進行了大大小小的改款和升級,在動漫裡出現的,應該是仿照北美版車型複刻的。
吉姆尼第一次進入北美市場是在1985年,作為1986款銷售,在當地的名稱為Suzuki Samurai,有敞篷和硬頂兩款可選。由于起步售價隻有6200美元,該車在進入美國的當年就賣出了4.7萬輛。Samurai搭載了1.3升四缸動力,最大功率為63馬力(47千瓦),而現如今的吉姆尼排量仍為1.3升,最大功率已經達到了85馬力(62.5千瓦)。
盡管車輛很小,但是它配備了簡單可靠的分時四驅結構和扭矩放大模式,使得它的通過性非常好,再加上可靠的發動機和懸挂,使它成為越野愛好之者的入門級首選。
福特 第一代野馬(1964–1973)
1962年,福特汽車公司開始研發了野馬的第一輛概念車——野馬I型車,它是一部發動機中置的兩座跑車,為了紀念在二戰中富有傳奇色彩的北美P57型“野馬戰鬥機,福特汽車将這輛跑車命名為“野馬”。它的初次亮相是在1962年10月,賽車手丹.格尼(Dan Gurney)駕着它參加了在紐約舉辦的美國汽車大獎賽。
福特将野馬首次表演的舞台安排在了1964年的紐約世界博覽會,野馬自此正式向全世界展示了它的風範,在剛推出時的價格為:2368美元。福特的時間表把握得非常之巧,此時正值戰後生育高峰期的一代剛剛進入購車的年齡,這一代人對車白要求與其父母大相徑庭,他們想張揚自己的個性,野馬應運而生。
大衆 第一代甲殼蟲(1938–2003)
上面的這輛車相信大家一樣就能認得出來,沒錯,這就是第一代的甲殼蟲。1934年6月22日,德國汽車制造聯合會委托著名的汽車設計師費迪南德·波爾舍設計一款“大衆汽車”。1935年,樣車下線,搭載了改進型空冷700毫升直列4缸發動機,功率達到22馬力。這款車可以說是日後甲殼蟲車型的原型,其極具個性的元素在後來的甲殼蟲車型上都得到了體現。
1938年,大衆推出了經過進一步改型的“38”系列車型,它裝載的空冷直列4缸986毫升排量發動機能輸出24馬力的功率,車重750公斤。這款堅實且具有與衆不同外型的車,就是“甲殼蟲”汽車的鼻祖。但實際上,直到1968年,“甲殼蟲”的名字才第一次出現在大衆公司官方名冊上。
直到1998年,大衆才推出了第二代甲殼蟲,在國内路面上也不少見。全新的第三代甲殼蟲也已上市,搭載1.2T、1.4T和2.0T渦輪增壓直噴動力,盡管還保留了曆史上的一些經典造型,但内在技術已經走在時代前列。
捷豹MK II(1959–1967)
漫畫上這款看起來像賓利的車型,實際上捷豹MK II,它誕生于1959年,外表具有典型的英式貴族氣息。捷豹MK II是一款漂亮的豪華車型,駕駛室玻璃面積達到18%,流線型的腰線也使得它是捷豹家族中非常容易辨認的一款,也是曆史上的經典之作之一。
捷豹MK II搭載的是XK上的發動機,包括三款發動機,其中2.5L發動機的最大功率為120馬力,3.4L發動機可提供210馬力,而3.8L發動機可以輸出220馬力的最大功率。
奧斯汀 Mini Cooper(1961)
Mini車型誕生于上個世紀50年代末,四輪四角将空間最大化的理念一直延續到今天。MINI卓越的底盤設計使其成為一款具有出色穩定性的車,但是其848毫升34馬力的發動機對于汽車比賽來說相對顯得薄弱。Issigonis的朋友John Cooper是一個賽車設計師,他看到了MINI的潛力。
Cooper表示通過改造,可以讓MINI的可靠性變得更高。英國汽車公司的主席George Harriman接受了建議,并于1961年10月生産了1000輛以Cooper命名的MINI車型——Mini Cooper,在市場上進行試銷售。 動漫上展示的車型就是經典Mini Cooper車型。
1963年Mini Cooper裝備上了排量1071cc的發動機,最大功率70馬力,命名為Mini Cooper S,其極速接近160km/h。由Paddy Hopkirk和Henry Liddon駕駛,1964年首次參加了蒙特卡洛拉力賽。1965年經過再次改進,裝備1275cc的78馬力發動機的Mini Cooper S由Timo Makinen駕駛,赢得了當年的蒙特卡洛拉力賽冠軍。Mini車型在20世紀60年代總共獲得過25次以上的各種拉力賽冠軍,極大的提升了Mini Cooper的品牌形象。
現如今MINI車型在國内仍然很受歡迎,不僅性能優秀,而且還憑借時尚個性的外表成為小資的代名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