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嬌》劇照
紅網時刻張家界2月23日訊(通訊員 屈澤清)近來,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開播,毫無懸念地紅遍大江南北。
《江山如此多嬌》是由安建執導,羅晉、袁姗姗領銜主演,沈夢辰、張子健主演的脫貧攻堅劇。該劇講述了“扶貧二代”濮泉生與都市女記者沙鷗在澧水市庸城縣碗米溪村參與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揮灑青春熱血,克服重重困難,帶領村民脫貧緻富的故事。
該劇是湖南省宣傳文化系統組織創作的“脫貧攻堅三部曲”壓軸之作。該劇紮根于泥土,取材于現實,以小見大,通過碗米溪村這一小切口,借由高度濃縮提煉的脫貧故事,全面、真實、典型化反映我國扶貧工作中具有普遍共性的實施困境與解決方法,探索具有普适性的國家叙事,并借此描繪我國脫貧攻堅事業的整體概觀。人民日報發文稱贊此劇“為脫貧的人間奇迹畫像立傳明德”。
這部劇沒有“說教味”,沒有滿嘴政策宣講、端着架子的扶貧幹部,沒有振臂高呼、一蹴而就的脫貧成效,也沒有非黑即白、非好極壞的正負面角色。該劇注重将扶貧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青年扶貧幹部的成長,被扶助農民的現實困境和觀念行為轉變,以及如何擺脫貧困的解決方案一點點抽絲剝繭,在戲劇沖突中一一展現在觀衆的眼前,讓觀衆在故事推進過程中引發情緒共鳴。
特别值得一提是每集片尾都會播放2-3分鐘的微紀錄片《江山如此多嬌·創作劄記》。在創作劄記中,原型人物或與劇中演員共情交流,或将真實經曆與劇情本身融合,讓觀衆觀看劇情的同時了解真實扶貧故事,感受扶貧工作者的不容易,“一虛一實”,相得益彰。
作為基層扶貧幹部,我感同身受、感觸良多、感悟深刻,在追劇的過程中,在濮泉生、沙鷗的身上,我看到了作為一名基層扶貧幹部應該具備的素質和作風,那就是“腳下有泥,心中有責”。
2017年2月,我調進新單位,領導說有一項重要工作任務交由我來完成——駐村扶貧。 我沒有一絲猶豫,便答應了下來。
在我看來,扶貧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任務,更像是一種情懷。我的祖輩、父輩也都是農民。我想:如果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使一方百姓脫貧,那便是最大的慰藉了。
去索溪峪街道雙文村駐村之前,就聽說這個村是難啃的硬骨頭。這是個2016年才完成合并的村子,村合了人心還未合;建檔立卡貧困戶有46戶146人,等靠要的思想還比較嚴重;地下溶洞遍布全村,導緻水源很難保存;産業發展不平衡,集體經濟還非常薄弱......
但這些困難吓不倒我,戶情搜集、溝通走訪、凝聚人心、改善環境、發展産業......就這樣,4年下來,我和同伴們沉下心,把自己當成是村裡的“新村民”,一點一滴踐行使命,在脫貧攻堅的征途中書寫基層扶貧幹部擔當與奉獻的新篇章。
在農村工作,最大的困難就是和群衆打交道。這裡同樣有劇中麻長順這樣的懶漢,也有田老八這樣玩世不恭、遊手好閑的人;有電喇叭這樣的“悍婦”,也有喜妹這樣熱愛生活的年輕人。但他們都是現實中最樸實的普通農民,他們每一個人都心懷善念。
我分包的貧困戶中有一位叫毛成明的。初見他時,他滿臉滄桑,寡言少語。肢體四級殘疾的他和别人合夥勉強經營着一家養豬場,還欠下了銀行好幾萬的貸款。兩個孩子,一個讀初中,一個讀小學。妻子沒有穩定職業,母親患有高血壓等多種疾病不能從事農業生産。
好在毛成明樂觀向上,對于自己的處境沒有怨天尤人。他認真的樣子讓我們每一個扶貧工作人員都特别感動,都想幫着這個漢子一把。
後來,我跟銀行溝通為他申請辦理了貸款逾期手續,向區農業部門為他申請修建了200立方的化糞池和沼氣池,向區殘聯申請資金修建了70立方的蓄水池,幫助他與鄰近的養殖大戶一道成立了合作社。
如今的毛成明不僅還清了銀行的貸款,養殖場的規模也擴大了。2020年,全家人的人均收入超過了25000元,還被評上了全省的殘疾人陽光緻富典型。用他自己的話說,現在的日子有了盼頭。他也準備再次擴大養殖規模,帶動周邊更多的人一道緻富奔小康。
在毛成明的帶動影響下,村裡還發掘了曹林波、廖光華、易小毛、曹文化等勤勞脫貧緻富典型。這些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激發了貧困戶脫貧緻富的決心,激發了内生動力,這個秀美的山村悄然發生改變。
扶貧很苦,不可否認,多少次挑燈夜戰、多少次風雨中走訪、多少次困到倒頭就睡、多少次家人生病住院不能陪伴......看着脫困戶靠着黨的扶貧政策,靠着自己勤勞的雙手,一步步走向小康之路,看着他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大房子,看着他們滿臉幸福的笑臉,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一切困難背後都迎來了希望,我也由衷的高興。
腳下有泥真實扶貧、心中有責真心扶貧。4年間,雙文村建起了集藝術寫生、創作、交流和培訓為一體的熊風文化藝術産業園,雕塑藝術小村已初步成型。全村落戶的合作社(企業)數量達到了10家。2020年,雙文村的集體經濟收入超過30萬元,脫困戶人均年收入達到15800元。2020年,雙文村還被評為了全國文明村鎮。
撫今追昔,《江山如此多嬌》一劇已經落幕。随着電視劇熱播,圍繞“碗米溪”旅遊開發,張家界近期大動作不斷,一幅環“碗米溪”鄉村旅遊新畫卷徐徐展開。作為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扶貧幹部,在為張家界美好的發展前景欣喜之餘,同時又帶給自己更深層次的思考。
“十四五”規劃已開局,鄉村振興的戰鼓已響徹神州大地!脫貧奔小康的大考中,作為基層扶貧幹部,我們自豪地交出一份優異答卷。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中,基層扶貧幹部的路在何方,又将劍指何處?
基層扶貧幹部,肩負上級賦予的光榮使命,同時又肩負着老百姓的殷殷重托,要做“腳下有泥、心中有責”的好幹部,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攻堅克難的奮鬥者。
做“腳下有泥、心中有責”的扶貧幹部要堅持“走出去”。“趙括紙上談兵”“兩晉學士虛談廢務”的例子,這就是警醒我們廣大基層幹部不要做辦公室裡的“思想家”,要做田間地頭的“實幹家”。隻有腳下沾滿泥頭,才能真正成長起來。正如劇中說的那樣:“當多大的官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為老百姓做了多少事……”怎樣脫貧緻富,成為扶貧幹部心中日思夜想的問題,田間地頭到處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湘西州龍山縣洗車河鎮耳洞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郭超華,幫助當地農副産品成功注冊國家地理商标;張家界市永定區王家坪鎮太陽山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秦松,帶領貧困群衆種植玉竹、白芨、白芍和石菖蒲等藥材脫貧緻富;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三合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李海波,帶領貧困群衆成功打造姜、醬、栗、蜜、筍等系列産品……每一位“濮泉生”都在用自己的行動表明:讓自己沉到基層、讓自己了解基層、讓自己融入基層,在基層實踐中檢驗自己、磨練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在基層綻放光彩、彰顯價值、實現夢想。
做“腳下有泥、心中有責”的扶貧幹部要努力“走進去”。人民有所呼,我們必當有所應。為人民服務始終是我黨的根本宗旨,作為基層扶貧幹部必須勇擔重任,積極作為,為人民服好務、辦好事、盡好職、負好責。而做好這些服務的前提就是要走進群衆,既要在行動上走近群衆,更要在情感上走進群衆。要積極解決老百姓所想所盼,要真心把百姓放在心上、把工作放在手上、把責任扛在肩上、把措施落在腳上。唯有這樣,方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獲取老百姓的支持。成為碗米溪村書記的濮泉生、新來的女記者沙鷗,他們身上都有着一股韌勁,同時又有着超越現實的理想主義色彩。他們用敢拼敢幹的決心,一步一個腳印,去丈量奮鬥的曆程,去實現心中的藍圖。沙鷗臨走時,村民點亮了火把,而這份光亮是村民的心意,更是村民們對沙鷗從心底裡的認可。這份光亮,讓沙鷗最終返回碗米溪村,将扶貧進行到底。劇裡的每一個細節,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看到濮泉生與沙鷗,就像看到了工作中的自我。有沖勁、有幹勁,也有迷茫;有成就、幸福,也有心酸。
做“腳下有泥、心中有責”的扶貧幹部要堅決“走出來”。為人民服務不是“口号喊得震天響,行動起來輕飄飄”,也不是 “鍵盤敲的叮當響”,更不是“一個接一個的會議安排”,為人民服務靠的是真抓實幹。廣大基層扶貧幹部必須堅決從“享樂主義、形式主義”中走出來,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發揚鬥争精神,提高鬥争本領,做好實幹家。既要做好上級政策的“宣傳員”,也要做好基層老百姓的“講解員”,既要做好上級安排的“踐行者”,也要做好基層老百姓的“服務者”。俗話說得好“說一千,到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廣大基層扶貧幹部必須在農民增收上下真功夫,千方百計為老百姓謀出路、謀發展、謀幸福,用行動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在劇中,辦好村集體的種植産業,将麻長順這樣的懶漢變成養蜂能手,想盡辦法促進産業發展。濮泉生和沙鷗帶領鄉親們真正改變貧窮落後的生活,以實實在在的成績讓村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感受到脫貧攻堅帶來的成效。對我們扶貧幹部而言,就是一場生動的教育課。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江山如此多嬌》既是一份飽含真情的時代答卷,更是對未來美好新生活寄予的殷切期望。多嬌江山的守護者,是新時代的奮鬥者,正是他們繪就了這幅美麗的鄉村畫卷。願更多奮鬥者将滿腔熱血與時代、與國家同頻共振,為國家、為民族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