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動畫片當然不能缺席。
國産動畫電影的“桃花源”到底在哪裡?入口似乎已找到。
入口代表作很可能就是《貓與桃花源》,片名中恰好就有“桃花源”三個字,這不僅僅是一種文字上的意外巧合,而且是“四年磨一劍”走心制作的水到渠成。
用一句話來描述故事:心懷夢想的叛逆小貓想要到外面的世界找媽媽,可整天傻吃悶睡的僵化老爸堅決反對,它毅然離家出走,引得父親和寵物好朋友金剛鹦鹉聯袂踏上尋子路。
整部動畫片,在主旨、故事、制作等方面,把世界優秀動畫電影創作要素巧妙中國化,兼容并包,體現了中國動畫人的初心和努力。
首先,主旨有中國傳統文化底蘊。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名作,入選初中語文課本。從此文創作、流傳以來,桃花源,在中國人心裡,已成為美好生活和夢想的代名詞,也是《貓與桃花源》的故事緣起。老爸告訴小貓,它的媽媽就在貓的桃花源,那裡特别好,是貓的天堂,所以才引得小貓非常向往,非得要從高樓大廈裡逃離,一定要找到貓的桃花源。
關于夢想,也是很多好萊塢動畫片的主旨,比如《尋夢環遊記》,雖然是關于墨西哥亡靈節的故事,但整個情節的推動全靠主人公小格的唱歌夢想支撐。在《海洋奇緣》裡,主人公莫阿娜的夢想就是把海洋之心還給女神特菲堤。
動機問題,說大就大,說小也小。有些國産動畫電影,就是無法解決動機問題,有時給人感覺牽強和不靠譜。創造一個夢想,解決主角的行動動機,《貓與桃花源》,做的合理。
其次,故事以現代中國城市為背景。
電影故事,以重慶為城市背景,有高樓大廈,有大江寬闊,有奇山峻嶺,有綠草萋萋。
畫面裡,有我們熟悉的現代住宅樓,購物中心,車水馬龍,市井生活,小孩熱衷于平闆電腦,視頻節目不斷被點播等。
關于現實,也是很多好萊塢動畫片的背景,比如《玩具總動員》,從第一集到第三集,就是描寫一個美國中産家庭的孩子,在成長中與玩具發生的故事,整個場景就是美國當時社會情況的真實反映。在很多僞現實劇面前,《貓與桃花源》,做的貼近。
再次,情節以中國生活片段來推動。
貓老爸叫毯子,貓兒子叫鬥篷,不知是何用意?從字面理解,毯子以家裡用為主,符合宅的特點;鬥篷以外面穿為主,符合動的特點。
很多人喜歡養貓,家裡各種用具齊全。《貓與桃花源》裡,貓砂盒,貓爬架等。正是因為受夠了被困在高樓内,受夠了狹小活動空間的束縛,受夠了老爸上廁所不關門等混吃盼天黑行為,貓兒子才毅然決然要出走。
貓也很喜歡通過平闆電腦看各種視頻,正是通過視頻節目,貓兒子學會制作簡易“火箭”,直接飛向外面的世界。
兒子出走後,老爸和金剛鹦鹉一起踏上尋子路,經曆各種艱難險阻,通過一個喜歡玩平闆電腦的孩子拍下的照片,最終找到兒子的去處。
關于生活片段,也是很多好萊塢動畫片的最愛。比如,《海底總動員》裡,也是父親尋子的故事,用了大量篇幅刻畫小醜魚尼莫的海洋生活,包括玩耍和上學等。在很多僞現實劇面前,《貓與桃花源》,做的到位。
第四,制作靠當代技術來提升。
據介紹,《貓與桃花源》以3D動畫形式公映。影片取景于山城重慶,為了解決城市景觀搭建的複雜性,為了讓城市景觀更為逼真,制作團隊專門運用程序化建模技術來構建整個城市景觀。片中還涉及大量森林場景,為滿足複雜多樣的植被系統搭建需要,片方專門建立一個龐大的植物素材庫用于取材。
片中的貓,形象逼真,表情豐富,幾乎以假亂真。
最後,音樂仗優秀華語樂人來助陣。
好的動畫片自然要有好的音樂。
周華健和許巍,兩位華語音樂界重量級人物,傾情主力,周華健不僅搭檔演唱還有配音工作,許巍則貢獻兩首歌的作曲和演唱。
關于音樂,也是很多好萊塢動畫片的着力打造,比如,《獅子王》,《功夫熊貓》等,曲曲動人。
《貓與桃花源》是近期國産動畫電影的佳作,在劇情張力、台詞、打動人心等方面,都有不凡之處。簡單列舉幾句台詞,“什麼是桃花源?你想去,又留不下來的地方”,“從南到北,從北到南,自由,自在”,“有些事情沒道理,但做起來感覺更對”,“不是讓你害怕的,才叫危險”。
唯一的遺憾,就是小貓飛出高樓那個情節,稍顯牽強,對于小貓來說,自制一個“火箭”還是很有難度的。《玩具總動員》第一集裡也有火箭的橋段,但這個火箭是壞男孩給綁到巴斯光年身上,這就非常合情合理。
如果不那麼吹毛求疵,《貓與桃花源》似乎找到了中國動畫電影桃花源的入口,或者,離入口已經很近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