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日曆一天天劃去,大中小學的學生們又迎來了開學的日子。開學了,校園裡洋溢着歡聲笑語,課桌上散發着新書本、新文具的香味,一段時間不見的同學又聚集到校園,交換彼此的暑假心得,訂立嶄新的“新學期計劃”。和藹可親的老師們也張開雙臂迎接學生們的到來,他們用知識的甘露澆灌着夢想的花朵,用默默的奉獻托起青春的翅膀。
新學年,新氣象。根據教育部通知,2017年9月起,全國小學和初中的起始年級将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部編本”語文教材。當新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翻開嶄新的語文課本時,第一課就是内涵豐富的漢字。新教材采取“先學漢字後學拼音”,把拼音的教學往後推了一個多月,使孩子們對語文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而是漢字。對于大多數民族來說,本民族獨特的語言與文字是她們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數最多,延續傳統最久,語音語詞語法文字最為獨特的漢語漢字更是我們的命脈,我們的靈魂,我們的根基。
新教材從第一篇識字課文“天、地、人、你、我、他”伊始,逐漸建立起孩子們對漢字的“原初感覺”, 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有了基礎,再循序漸進認識更多的漢字,如從“你、我、他”到“你們我們他們”,從“金子、木頭、水流、火炬、土壤”到偏旁部首等,從簡單到複雜,漢字認識得越多,大千世界的紛繁美景也就次第展開,對中華語文的美感、認同感也随之加深。
當然,新教材并不是否認漢語拼音的重要性,而是要學生們在對語文有了最初認知,有了基本的學習能力之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再學習漢語拼音。這樣,既可以提高漢語拼音的學習效率,也便于更好地發揮其語文學習工具之作用。
同時,“部編本”語文教材另一大變化就是古詩文篇幅的大幅增加,較此前人教版新增了55篇古詩文,增幅達80%。泱泱華夏,詩詞歌賦燦若繁星,源遠流長,修身養性、潤澤心靈,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寶,受到人們的廣泛推崇與喜愛。年初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及後期熱議就是一個成功範例,不僅激發了全民讀詩熱潮,也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古詩文高雅的種子,腹有詩書氣自華,潛移默化之後便會花香四溢。
2014年教師節,在北師大探望師生們曾談到,“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經典的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麼西方的東西,我覺得‘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近年來,一些人大力推崇西方教育模式,甚至在某些版本的語文教材中出現了删除傳統名篇的現象,而此次“部編本”語文教科書中大幅增加古詩文篇目,正是對某些版本語文教材中文言文偏少的糾偏。通過增加文言文的篇目,采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兩條線索相結合的方式編排教材内容,有利于逐步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全面提升青少年的審美素質與人文情懷。
語文教材改革并非臨時起意,而是籌劃已久,“大有來頭”。2012年3月“部編本”教材編寫啟動,曆時5年多完成,由于是教育部直接領導編寫,因此業界稱為“部編本”教材。教材編寫前後從全國調集五六十位專家、學者、作家、教研員、老師和編輯,組成編寫組,經過三十多輪評審,幾百名特級教師的審讀,以及多個省市幾十所學校的試教最終面世,可見此次改革的良苦用心及厚重質量。
教科書不是一本簡單的教材,而是關乎教育,也關乎未來的一件大事。任何一個母語學科的教學,一定體現了國家意志和國家文化,我們對語文教材的重大改變,既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構成,也是傳承中國文化、提振文化自信的重大舉措,效果令人期待。教育興則人才興、人才興則民族興,少年強則國強。“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新學期、新起點,新希望、新氣象。莘莘學子要崇學尚德,強健體魄,全面發展,快樂成長,讓美好的校園時光在家國夢裡熠熠發光。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違者必究。)
作者:斯涵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