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馮河暴虎的典故的由來

馮河暴虎的典故的由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5:12:52

馮河暴虎的典故的由來?#我的生活也是頭條#正 暴虎馮河 又作“馮河暴虎(簡作‘馮河’不同于水神‘河馮’)”指有勇無謀,魯莽冒險暴虎:赤手空拳搏虎;馮河:徒步涉水過河,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馮河暴虎的典故的由來?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馮河暴虎的典故的由來(由暴虎馮河)1

馮河暴虎的典故的由來

#我的生活也是頭條#正 暴虎馮河 又作“馮河暴虎(簡作‘馮河’。不同于水神‘河馮’)”。指有勇無謀,魯莽冒險。暴虎:赤手空拳搏虎;馮河:徒步涉水過河。

馮:1.féng姓。有關人物如:

重做馮婦(亦作“下馬馮婦”“再作馮婦”。馮婦:1.古男子名,善搏虎。2.後用以指重操舊業的人)、大馮小(馮漢馮奉世子馮野王﹑馮立兄弟先後為上郡太守﹐皆居職公廉﹐時人稱之為大﹑小馮君)、馮長樂(五代馮道自号)、馮鄧(東漢馮異、鄧禹的并稱,同為光武功臣)、馮耳(船神名)、馮岑(東漢馮異、岑彭的并稱,功至封侯)、馮相(1.馮相氏,周官名,掌天文。2.馮相與和相,古代朝中的重臣)、馮媛(嬺)當熊(馮嬺,即馮媛,美女,漢元帝馮倢伃。《漢書·外戚傳下·孝元馮昭儀》稱,漢元帝率左右于後宮觀鬥獸,有熊出圈欲上殿,馮倢伃挺身而出阻擋熊險保護元帝,成為愛君之美談,有“馮媛當熊”之典傳世)馮異(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寶豐縣東人,東漢開國功臣、雲台二十八将第七位)、馮垣(古代城池女牆外面的防禦工事)。

2.píng。1)古同“憑”(“憑”的古字),憑借,依靠。馮虛禦風(簡稱“虛禦”。無所憑借,能駕風飛翔。見蘇轼《前赤壁賦》)。《莊子·則陽》:“不馮其子,靈公奪而裡之。”《左傳·哀公七年》:“馮恃其衆。”

(1)(身子)靠着。2)倚靠;倚仗;依仗;倚托。如:抽馮(抒發憤懑)、歸馮(見“歸憑”)、韓馮(1.即韓憑、韓朋,戰國時宋康王舍人韓憑娶妻何氏,甚美,康王奪之。2.借指鴛鴦)、韓馮城(見“韓憑城”)、扶馮(猶攙扶)、宛馮(古代宛人于馮池所鑄名劍)、素馮幾(不施彩飾的白木憑幾)、絪馮(車上的坐墊)、茵馮(亦作“茵憑”,車蓐與車轼)、翼馮(猶倚憑)、馮傅(憑借、附會)、馮附(依附;附從)、馮歌(馮驩彈铗而歌)、馮歡(“歡”)券,又作“馮歡折券”,指馮驩為孟嘗君市義焚燒債券之事)、馮藉(猶憑藉)、馮幾(1.靠着幾。2.用以憑靠的幾)、馮铗(“馮歡彈铗”之省略。指懷才不遇或有才華的人希望得到恩遇。同“馮生彈铗”)、馮賴(依賴)、馮闌(憑欄)、馮淩(亦作“馮陵”。進迫;侵淩;淩駕,超越。意氣發揚貌。猶憑恃)、馮生(恃矜其生,貪生)、憑恃(shì、依恃;依仗)、馮轼(馮式,憑倚車前橫木)、馮轼結靷(駕車奔走。見“馮轼”)、馮神(依仗神的力量。《國語·周語下》:“伯陵之後,逢公之所馮神也。”)、馮依(猶憑依;依附。《左傳·僖公十五年》:“神所馮依,将在德矣。”)、日馮(傳說為樹木的祖先)、馮玉(語出《漢書·西域傳贊》:“天子負黼依,襲翠被,馮玉幾,而處其中。”玉幾,貴重之幾。後用以象征稱帝封王)、馮資(仰仗資助)。2)馬跑得快。許慎《說文解字》:“馮,馬行疾也。”3)極多,大盛。如:百馮(亦作“百朋”。1.指極多的貨币。2.諸友)、馮闳(宏大、開曠)、馮隆(高大貌)、馮戎(富盛;豐盛)、馮豕(shǐ,大豬)、馮翼(1.北燕宗室大臣,北燕太祖馮跋太子。2.亦作“馮馮翼翼”“馮馮翊翊”。衆盛貌;渾沌貌;空蒙貌。《詩經·大雅·卷阿》:“有馮有翼。”)。引申為:馮生彈铗(馮驩彈铗,懷才不遇或有才華的人希望得到恩遇)、馮谖(xuān)劍(懷才未遇者希望為人賞識重用)、馮谖(xuān,)三窟(即“馮驩”。《戰國策·齊策四》稱,其戰國時齊人,為孟嘗君收買,使齊王重用,為其立宗廟于薛地。緻使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馮谖市義(《醉醒石》(第十回):“馮諼市義歸,鼓篋何寂寂。”)、馮珧(yáo,挾弓)、馮子(1.指戰國時孟嘗君門客馮驩。2.指漢光武帝功臣馮衍。3.尊稱”馮”姓之人)、馮子無魚(比喻懷才不遇);引申為大怒、震怒。如:馮心(憤懑的心情)。《左傳·昭公五年》:“今君奮焉震電馮怒。”4)徒步過水。如:《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引申為:馮氣(氣脹)、馮虛(淩空;騰空)、馮襄(漫溢;侵淩)。5)扶持;服膺。馮應(猶服膺),引申為:馮屍、托屍、拘屍、執屍等(在葬禮儀式中,死者入殓時,生者對死者的祭屍儀式)。

有關“馮”的讀音,還涉及姓氏、人名和地名的幾個問題有待于考辨。1. “馮姓”及其人物。1)“馮姓”。作為姓氏,《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等工具書裡,僅有“féng”音。其實,此說似有遺漏。還有“píng”音。通常認為馮姓始祖為周文王之後畢萬,長卿為馮姓第一人。但在長卿之前已有馮簡子;而馮簡子之前,已有馮長其人。馮姓發源于馮城。馮城最早見于《左傳》定公六年(前504年),早于馮簡子和魏長卿受封時間。金文中就有馮字。須知,此“馮姓”出現時,“馮”字僅有“píng”音。“馮姓”發音“féng”隻是後來之事 。下邊“馮夷”的注音也是一個例證。

2)“馮夷”的讀音。馮夷,又作冰夷、馮遲、馮修、馮脩、馮循、河馮、何伯、川後、馮六郎,華陰潼鄉(今屬陝西潼關縣)堤首人。泰山府君的女婿,上古諸侯名。被天帝任命為河伯管理河川,成為傳說中的黃河之神,即河伯,又泛指水神。〔晉〕幹寶《搜神記》說他過河時淹死。〔漢〕緯書《龍魚河圖》〔唐〕徐堅、張說等編輯《初學記》載,其是呂公子,夫人為馮夷。〔春秋·楚〕屈原《九歌·河伯》說他是位風流潇灑者。〔晉〕葛洪抱樸子《抱樸子》和〔東漢〕張道陵、陰長生等撰述《太清金液神氣經》等稱,他姓馮名夷字君平,被尊為澄清尊神。〔元〕妙宗編《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稱其為“河渎靈源王”。在唐朝被封為“靈源公”,宋朝被封為“顯聖靈源王”,元朝被加封為“靈源神佑宏濟王”。〔唐〕劉禹錫《傷秦姝行》,〔唐〕李商隐《七月二十八日夜與王鄭二秀才聽雨後夢作》等衆多名家有贊。《辭海》稱馮夷讀“píng夷”。與其相關的還有:馮(夷)宮(水神馮夷之宮;傳說中的水府,水神宮殿)。

3)“馮唐”的讀音。與其相聯系的與有:馮唐易(已)老(亦作:馮唐白首、馮唐頭白),感慨生不逢時或表示年壽老邁。蘇轼《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有“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之詩句。馮唐,即馮郞、馮唐老、馮公老。其是漢文帝劉恒之西漢“文景之治”時人。《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載,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太守,其抵禦匈奴有功,因報功時多報了6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後來文帝采納馮唐勸谏,派他持符節到雲中去赦免魏尚。蘇轼以魏尚自喻,也想有朝一日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自己重任雲中郡太守)、與此相關的詞語還有“馮招(馮唐白首被招之事)”。此“馮唐”的“馮”,多讀“féng”。也有注音“píng”者(待考)。

2.幾個地名。

1)“馮翊”與“左馮翊”。此為古代地名。(1)馮翊:A.渾沌。B.郡名。三國魏改左馮翊,置馮翊郡,治臨晉(今大荔),轄境相當今陝西韓城、黃龍以南,白水、蒲城以東和渭河以北地區。北周時廢置。隋唐時曾改同州為馮翊郡。(2)左馮翊:A.官名.B.政區名。漢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左内史置。為拱衛首都長安的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西安市西)。轄境約當今陝西渭河以北、泾河以東洛河中下遊地區。《辭海》稱,馮翊,píng yì;左馮翊,zuǒ píng yì。《辭源》稱:“左馮(Píng)翊:漢代郡名。……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左馮翊。約當今陝西渭河以北。轄二十四縣。”

位于山西省夏縣埝掌鎮東下馮遺址,是夏商時期二裡頭文化東下馮類型的典型遺址,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臨近的該鎮上馮聖母廟,其讀音按照當時“憑”字本為“馮”字,和與上述“左馮翊”、馮夷的家鄉今潼關均相距不遠的實際,如此推理其“馮”應和左馮翊、馮夷的發音一樣,均應讀作“ping”。但今天的的當地人讀作了“féng”。

再就是舜帝的出生地諸馮(《孟子·離婁下》雲:“舜生于諸馮,遷于負夏,卒于鳴條)。綜合考證,與舜帝有關的諸馮、負夏、雷澤、姚圩、曆山、成陽等地名,都集中在菏澤和濮陽一帶。更有說服力的是舜是建都于濮陽的颛顼子族,故出生地應在今河南濮陽東南。鑒于其時“馮”作“憑”,故“諸馮”應讀作“諸ping”。

誤 豹虎憑河 豹:bào,兇猛動物豹子。憑:1.píng。義為:1)靠着,依憑,倚仗,如“這事全憑你了”。2)證據,如憑據、文憑、不足為憑。3)憑借、根據,如憑票付款、憑票入場、憑經驗辦事。4)任憑、無論,如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2. Féng,同“馮”,但是“暴虎馮河”是成語,還是按照“老皇曆”來。

誤例:①誤例“暴虎憑河”:1)《老年日報》(2010年2月10日)列舉誤例:有《虎年賦》一詞,說“暴虎憑河,豈可無謀逞勇……”。2)2014年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總決賽第2場,成人聽寫團的正确率平均不到50﹪,好多人将“暴虎馮河”寫為“豹虎憑河”。

②“馮”姓讀“píng”一說:馮少波在《陰山學刊》(2013年第1期)載文《馮姓始祖及其發源地》,寫道:“古籍中,憑、馮、淜是通假字。殷周青銅器中有‘倗伯’,山西绛縣還發現了倗伯墓。‘倗伯’是馮姓氏族部落的酋長。馮姓最早發源于河套地區的‘何伯’部落,他們被稱作,‘冰夷’。由此衍生出‘馮(píng)翊’和‘馮(píng)邑’。”

③“左馮翊”的“馮”讀“píng”一說:舒峤在《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9年第1期)載文《西漢左馮翊屬官無四市四長丞辯》,稱:“左馮(píng)翊,這裡作官職。”

④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舜的生地諸馮(píng),在今山東菏澤縣南50裡。一說在山西。史載,其為東夷人(居于豫東和魯西南),颛顼之後。颛顼在就河南濮陽建都,濮陽在菏澤西南二三十公裡,這裡正是當年東夷人居地,故‘諸馮(píng)’應在菏澤和濮陽交界之雷池一帶。”

⑤仲梓源在《播音主持藝術入門訓練手冊》(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将宋蘇轼《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中的“馮”注音“ping”,學者 “深感疑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