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少數民族布依族世代相傳民族樂器

少數民族布依族世代相傳民族樂器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2-01 07:47:00

少數民族布依族世代相傳民族樂器(你認識的有多少)1

少數民族布依族世代相傳民族樂器(你認識的有多少)2

黔南是曆史悠久之地、千年文明之域,而各民族音樂之曆史也源遠流長,民族樂器獨具特色,共同構成了燦爛多彩的民族文化。

少數民族布依族世代相傳民族樂器(你認識的有多少)3

具有弦外之音的布依族樂器

說起布依樂器自然不得不提平塘的“八音彈唱”。“八音彈唱”俗稱“八大行”,是世代流傳于清水一帶布依族聚居區的一種民間曲藝說唱形式,由8人分持月琴、八角琴、三弦琴、大胡、中胡、京胡、竹笛、竹點8種樂器邊奏邊唱而得名,八種樂器也與“八音彈唱”一起流傳至今。清水一帶還流傳有八仙為王母娘娘祝壽而作此音樂的傳說,因而演員通常為七男一女,分别與八仙對應。

少數民族布依族世代相傳民族樂器(你認識的有多少)4

銅鼓是布依族最古老、最具有民族特點的樂器。它全部用青銅鑄成,鼓身鑄有各種花紋圖案,是一種打擊樂器,流傳于三都固琴,以及相鄰的黔西南望谟縣。在這些地方還有以銅鼓為主要樂器的多聲部的布依族民歌。1950年以前,幾乎每寨都有銅鼓、隆重節慶必敲擊為樂。舉行喪葬、祭祀、則隻有摩公才能按照儀式的程序敲擊銅鼓。

少數民族布依族世代相傳民族樂器(你認識的有多少)5

荔波布依族筆管,是一種吹奏樂器,與唢呐大同小異,都來自于古代波斯帝國。布依族樂器“勒尤”廣泛流傳于羅甸以及黔西南望谟一帶,是一種吹奏樂器。這是苗族同胞自制,演奏曲調為民族羽調式為主,和布依民歌一樣都比較低,音響效果類似于用小麥稭稈吹奏出來的曲調。

布依族樂器“勒浪”是一種贊美愛情、充滿人間情愛令人陶醉的樂器。布依語“勒”指唢呐,“浪”是坐之意,可直譯為“與情人同坐的小唢呐”。主要分布在布依村寨之中。

記載着民族曆史的苗族樂器

苗族文化的傳承方式主要以歌唱的形式來進行,從而塑造自己的文明。這些歌包括婚俗歌、喪俗歌、生活歌、情歌、兒歌、謎語歌等,很多都離不開樂器的演奏。苗族傳統樂器有蘆笙、銅鼓、長鼓等。

苗族蘆笙形态多樣,在貴定有長衫龍蘆笙,這種蘆笙沒有共鳴筒;而流傳于羅甸一帶的茫筒蘆笙有共鳴筒,和雲南文山一帶的蘆笙有很多相似之處。

在都勻壩固鎮坡腳寨的蘆笙稱為“錦雞蘆笙”。這裡民族文化的傳承、民族風俗的濃郁,是“貴州民族族蘆笙藝術之鄉。”遠方的你,到了這裡,就是他們尊貴的客人,苗族同胞總要在寨門前吹奏蘆笙,跳起蘆笙舞。紡車悠悠,歲月悠悠,古老的苗家山歌在這裡傳唱了幾百年,無論現代文明如何點綴這民風濃郁的村寨,苗家山寨裡依然上演着,男耕女織安詳平靜的田園生活。

現在壩固鎮16個村,當地農民自發保護民族民間藝術,16村寨聯名申辦蘆笙協會,将蘆笙課引進課堂成為各班主要課程之一,壩固中學為全國各旅遊景點培訓不少專職蘆笙舞蹈表演人員。

在三都江都鎮,與之相鄰的黔東南榕江一帶也存在這種錦雞蘆笙,共同構成了一個“錦雞文化圈”。

三都苗族還有銅鼓、木鼓等樂器。據說銅鼓在以前隻有地主家才有的,一般放在家裡,隻有13年一次的“吃鼓藏頭”祭祀儀式上才敲。而木鼓則放在山上,鼓藏節上請鼓回來,還要舉行神秘的請鼓儀式,祭祀活動結束又放回山上,等待下一次13年鼓藏節的到來。在三都都江鎮還有一種苗族樂器——古瓢。這是一種弦樂,彈奏是所跳的舞蹈稱為古瓢舞。當地年輕男女通過跳這種古瓢舞彼此了解、增進感情。所以古瓢是當地男女談情說愛的必備神器。

長鼓流傳于貴定一帶苗族中,又稱為皮鼓,敲起來氣勢喧天,是歡樂、熱鬧場合的“常客”。

少數民族布依族世代相傳民族樂器(你認識的有多少)6

水族瑤族毛南族樂器

水族蘆笙也有六個音,但它的曲調與舞步和其他民族都有不一樣,曲調随水族語言而高低變化,具有其民族獨特性。在三都水龍一帶以前流傳有一種打擊與弦樂的混合樂器——弦鼓,這是一種又彈又敲的樂器,非常獨特,現在已經很少見了,當地民間也在進行一些保護與拯救工作。水族銅鼓有公母之分,皮鼓與嗡筒組合在銅鼓之上,發出“嗡嗡”的音響效果。它與水書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主要用在死人祭祀儀式上,但什麼時候可以用都要根據水書而定,這些都為水族銅鼓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瑤族銅鼓,存在于都勻繞河村和荔波的瑤族同胞中。在《打獵舞》《猴鼓舞》中使用比較頻繁,具有瑤族音樂的獨特韻味。

當然,銅鼓、唢呐基本為黔南布依族、苗族、水族、瑤族和毛南族等民族所共有,但是各自都具有其民族特色與音樂,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

話說“木葉”聲悠悠

在民間,特别是在少數民族聚居的黔南地區,有一種廣泛存在的特殊樂器——木葉。它并不是特指哪種,而是一類多樣而制作簡易的樂器,主要以不同時節大自然中樹木的葉子、樹皮等制作而成,有的直接就未經加工原始的葉子。它能代替語言,起到傳情達意的作用,在男女戀愛中作為暗号或是信号,充滿了浪漫情懷。這在中國幾千年悠久文明中生生不息。在《詩經·靜女》中就有記載女子送給男子自制彤管的典故(靜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說怿女美)。雖說與木葉有所區别,但是說明在遙遠的農耕文明開始之時,人們就已經使用自制樂器傳遞感情了,這與民族乃至種族都沒有關系。而有所不同的是,在各民族之間,因為聲音是随語調走的,各民族語言語調不同,相同樂器所奏出來的音樂也是不同的。吹“木葉”也就因為語言的不同在不同民族中有不同形式的音樂存在,可以說是豐富多彩、變幻無窮的。

民族音樂與民族樂器一起潛藏在民間,所挖掘出的也僅是冰山一角,有的或許早已甄沒在曆史的長河之中,無從為世人所熟知了,但是它形成了民族的文化基因,深藏在各個民族文化的血液之中。木葉,作為一種源遠流長、形式多樣的特殊樂器,早已脫離了狹隘的民族的範疇,形成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構築起民族交流融合的橋梁。

關注我們,發現更多黔南之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