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提高個人科普知識,然後注重演練,切勿慌張,大喊大叫。一旦被困,堅信會即使有人來救命。
因此掌握防震減災知識隻是一個開始,一個基礎。最重要的是常演練,因為大多數人面對的是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的時候應該怎麼做,而不是去背誦那些防震減災知識。
所以盡量做到一年演練兩次,讓學生,老師,民衆,幹部等都熟悉各個流程,應該如何應對。如何做到在最短的時間内撤離建築,到達指定安全區域。讓民衆養成反射反應。
一、在室外怎樣避震地震時處于室外。如果在建築物密集的地方,最好将手或皮包等柔軟物品護住頭部,盡可能做好自我防禦的準備,并迅速離開變壓器、電線杆狹窄巷道等。
二、在室内怎樣避震地震時處于室内,如離門窗較遠,暫時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牆角處是較安全的。另外,也可以轉移到承重牆較多、開間較小的廚房、衛生間等處暫避。
三、發生險情時,如何救助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下的人員,應用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免被煙塵嗆悶窒息,還應盡可能清除壓在身上的各種物品,最好朝着有光線的地方移動。無力脫險時,盡量減少氣力的消耗,堅持時間越長,得救的可能性越大。此外,外面的人廢墟下的聲音不容易聽見,因此要等到聽到外面有人時再呼救或敲擊牆壁等。
四、做好防震準備1.清理雜物,讓門口、樓道暢通。2.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傾倒砸人;家具物品擺放做到重的在下,輕的在上。3.準備一個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拿取處。4.把牢固的家具下面騰空,以備地震時藏身。
地震應急避難場所一般依托公園、綠地、操場、廣場建設,裡面具備突發應急事件應急的基本功能。比如,應急指揮、應急物資發放、應急棚宿、應急廁所等。
地震發生後,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不要急于擁向樓梯口,容易造成擠踏。
不要随便點燈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不要急于打電話,以免線路擁擠,影響救災指揮通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